中国古代作品
-
诗歌与科普·诗歌中的食物韩玉龙 编著本套丛书是以“建筑”“植物”“动物”“食物”“服饰”“色彩”为主题,选取有这些主题的诗歌,一方面配以手绘图画,另一方面配上名物科普。借助诗词,我们试图穿透历史的缝隙,将那些曾闪耀夺目的建筑、不知其名的物种、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中国传统的色彩与服饰等,重新展现在眼前。本书从众多古诗词中精选那些涉及食物题材的古诗词,不仅配以注释还有相关的食物科普,以及手绘插图等,一方面讲述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吃的热情与情怀;另一方眠也向读者展示中国美食的博大精深。
-
蒋凡吟谱蒋凡本书精选50首中国经典古诗文词赋,经整理、汇编成吟谱合集,其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在保留原词、原谱的基础上添加吟唱题解,便于读者理解及吟唱。书中勒口处印有二维码,扫描即可收听吟诵乐曲,这样既保存了几近失传的中国古诗吟唱方式,又让读者能得到文学与音乐的双重滋养,在旋律与韵味中体味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
-
古今岁时杂咏蒲积中 编《古今岁时杂咏》一书,选录了汉魏至宋代的名篇佳诗两千六百余首,诗歌以一年的岁时节令为序进行编排。《古今岁时杂咏》现仅有数种抄本存世。本次出版,以张绍仁旧藏清抄本 为影印底本,原书钤“独山莫棠”“悠然见南山”“执经堂藏善本”“张绍仁印”“涧农”等多枚彩色印章,原色影印。线装书古朴典雅,一卷在手,触感细腻柔软,文字赏心悦 目。
-
诗歌与科普·诗歌中的建筑隋忠静 编著本套丛书是以“建筑”“植物”“动物”“食物”“服饰”“色彩”为主题,选取有这些主题的诗歌,一方面配以手绘图画,另一方面配上名物科普。借助诗词,我们试图穿透历史的缝隙,将那些曾闪耀夺目的建筑、不知其名的物种、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中国传统的色彩与服饰等,重新展现在眼前。本书从众多古诗词中精选那些涉及建筑题材的古诗词,不仅配以注释,还有相关的建筑科普,以及手绘插图等,方便读者更深刻地领悟中国古建筑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纳兰性德和他的词黄天骥纳兰性德是清代词坛名家。《纳兰性德与他的词》1983年初版,至今仍然是研究纳兰性德甚至清代文学不可绕开的著作。本书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分八章对纳兰性德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个人经历、交游、思想和文学观点等作了生动的描绘和深入的分析,阐明他的思想矛盾、创作风格、艺术特色和在我国词坛上的地位。书中所附词作六十余首,风格、题材多样,反映了纳兰性德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使读者能较清晰地窥见纳兰性德及其词的全貌。 此次修订增添了十数篇纳兰性德家族的墓志铭,同时也增加了一篇作者创作此书的背景的文章,以更全面反映纳兰性德的一些情况。
-
汉代诗歌新论倪其心《汉代诗歌新论》有别于其他四平八稳断代文学史的写法,从中国诗歌史上有名的悬案——有名字留存的比如流行的李陵、班婕妤诗歌等,是否伪作假托开始,用一半的篇幅,讲述了为何汉代诗歌诗人写诗不留姓名,汉代诗歌观念与实际的矛盾,一方面继承发展先秦文化艺术的传统,逐渐确立儒家诗教统治地位,一方面,真正有活力的汉代“俗”诗处于自在发展、自由竞争的状态,并因取得上层或无意或有意的支持,对过去的“雅正”形成挑战,终终于被承认为“古诗”,成为了新的雅正形式。《汉代诗歌新论》前三章“诗人没有桂冠”“四言诗歌的僵化与异化”“楚歌、骚体的兴衰和定型”仔细分析了汉代中前期文学发展的暗流涌动,第四章“汉武帝的挑战——乐府机构的立废”,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帝王振兴国家的意志,甚至近乎荒诞的行为,同样可以与历史前进的方向一致,雅俗的取代更新不可逆转,汉乐府的发展无疑很好证明了这一点。《汉代诗歌新论》的后三章,则浓墨重彩的渲染了两汉诗歌的艺术和美,这种美不是后世被格律局限禁锢的镣铐之美,而是先民的活泼的鲜明的生命力。如同《汉代诗歌新论》作者一直想告诉读者的,汉代的诗歌,有一种被长期忽视的东西,血性,质朴、纯真,以及重要的自由挥洒不受拘束的精神。这恰恰是诗歌所以存在的理由。汉代诗人为后来所称道,实在是因为它们顺承了人的天性。所以,在汉代什么样的诗歌格式都存在,不像唐朝兴盛的是整齐的律诗。诗歌的内容、艺术表现形式也多姿多彩,比如大部分的明晓如话、朴实又夸张的汉乐府;为后世所推崇、言其接续风骚的汉代五古,可讽喻可寓言甚或夹杂谶纬的汉代杂歌谣辞。
-
诗词创作发凡黄天骥这是一本探讨、指导诗词创作有广度、有深度的著作。全书共分五部分:诗词的格律、诗词的体性、感情与题材、意境的创造、诗词的意匠,从诗词创作的基本知识——押韵、四声、平仄、分类等,到诗歌创作的重要要素——题材的选择、感情的表达、意境的创造、结构的组织等均有精到的论述及指引。而且,书中对诗歌创作的高层次的意象、意境等也有深入的探讨。可以说这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用以指导高水平诗歌创作的专著。
-
古典诗文心解倪其心《古典诗文心解(上下)》为倪其心先生作品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倪先生治学以来有代表性的古典诗文研究的文章,不涉及戏曲小说,另附文献方面的论文3篇,这一部分的文章是倪先生治学30多年的代表作品,关于古代诗文的思考,不少真知灼见,对当下古典诗文研究很有借鉴意义。第二部分是治学漫谈。倪先生为林庚先生高足,治学严谨,知识渊博,这一部分选择倪先生平日随笔、治学体悟,对我们现在从事文史研究多有裨益。第三部分是古典名篇赏析。这些文章写作于20世纪80年代。这个时期不少著名学者对赏析文章情有独钟,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如金开诚、褚斌杰、袁行霈等著名学者都有大量赏析文章出现,这也是对80年代百废待兴、广大人民群众对知识极度渴求的呼应。这些名家赏析,既重注解,又有升华,深入浅出。从中也可一窥一时学风所向。
-
诗的活力与新原质林庚,葛晓音 编选导读林庚是诗人,也是研究诗歌的学者。本书精选了他的诗词论文、随笔等四十余篇,分为盛唐气象、唐诗远音、谈诗稿、新诗探索四部分,呈现了他在古诗和新诗两大领域的学术建树和主要观点,特别是他作为一个诗人论述古典诗词的独到之处。林庚特别推重盛唐诗和浪漫派诗人,原因在于他特别重视诗的活力与新原质。诗的内容原是取之于生活中敏感的事物,“新的诗风直接的,莫过于新的事物上新的感情”,这便是诗的原质;而唐代正是诗的新原质发现得多的时期。
-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刘少雄东坡多情,也长于思辨,在词的世界里,他所抒写的情,所呈现的意境,有多样的姿态,在出入之间,展现出各种跌宕的情怀,充满着兴发感动的力量。东坡绝非完人,他有优点,也有性格上的缺陷。但是,人之可贵,就在有不完美处,东坡和我们一样会犯错,有缺点,但却比一般人更能承担苦难,并以乐观的精神,豁达的胸襟,面对人生困境,表现出更强韧的生命力。读东坡词,往往更能读到一种勇于面对生命的态度,一种自由意志和创新精神的展现。“人与经典”不只介绍经典,更强调“人”作为思考、建构、阅读和反思经典的关键因素。因为有了“人”的介入,才能激发经典丰富多元的活力。我们的经典早早就发出对“人之所以为人”的大哉问。千百年来的声音回荡我们四周,不断显示人面对不同境遇——生与死、信仰与背离、承担与隐逸、大我与小我、爱欲与超越——的选择和无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