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作品
-
全唐诗(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九百卷,康熙四十二年(一七0三)始议修纂。四十四年《一七0五》三月勅命校定刊刻,为置诗局于扬州。两淮盐课监察御史曹寅主持其事;在籍翰林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铉、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参预修订。康熙四十五年(一七0六)十月初一书成,四十六年四月十六清圣祖玄烽为之序并题额,因名之曰《御定全唐诗》是书以清初季振宜穴唐诗移《七一七卷》、明胡震亨穴唐音统签锣(一三三三卷)为底本,参取内府所藏明吴管《唐诗纪》《一七0卷》等唐人总集、别集,「又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之所载,补苴所遣,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人」(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虽未能尽赅现存唐人诗作,亦间有重收、误收及小传小注失当处,然搜集既已十得九五,所本更称名家精鉴,兼以预修诸家,文誉卓著,采收编订,务求精审,故仍堪称迄今为止最为完备之唐诗总集。于后人之研治雠校,其功汹伟。《全唐诗(上下)》即据康熙扬州诗局本剪贴缩印,又附以知不足斋本日本上毛河世宁所辑穴全唐诗逸移三卷。诗局本原装十二函,函十册,今仍保持其函册原貌。为便于检索,除顺序编码而外,更于每面内侧标识暗码二种:上码为原帙函数册数《如二00二,即为原十函一册》,下码为顺序卷次(如「九。」,即为第九0卷》。又另编《全唐诗作者索引》、《全唐诗篇目索引》二种,同时铅排付印,另装一册,与《全唐诗(上下)》二种编码相表襄,以利读者。
-
宋诗钞(清)吴之振等选暂缺简介...
-
绝句三百首葛杰,仓阳卿选注绝句也叫绝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常见的形式。千百年来,诗人们采用这一形式,抒情述怀,写景叙事,创作了许多为世传诵的名作。
-
诗三家义集疏(清)王先谦撰;吴格点校自汉至清,经学在各门学术中占有统治的地位。经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而清代则是很重要的也是最后的一个阶段。清代经学家在经书文字的解释和名物制度等的考证上,超越了以前各代,取得了重要成果,这对我们利用经书所提供的材料研究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以至科技等,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清代的经学著作,数量极多,体裁各异,研究的方面也不同。其中用疏体写作的书,一般是吸收、总结了前人多方面妍究的成果,又是现在文史哲研究者较普遍地需要参考的书,因此我们在十三经清人注疏这个名称下,选择这方面有代表性的著作,陆续整理出版。所选的并非全是疏体,但是因为有的书未曾有人作疏,或虽然有人作疏,但不够完善,因此选用其它注本来代替或补亢。礼书通故既非疏体又非注体,但它与礼记训纂等配合,可起疏的作用,故也入选。大戴礼记不在十三经之内,但它与里记(小戴礼记)是同类型的书,因此也收进去。对收入的书,均按统一的体例加以点校。
-
宋词鉴赏词典贺新辉主编本书系统收集久经传诵的宋词精品,原则上采用一首词一篇赏析文章的形式,词中疑难词句,一般在赏析文章中作以解释,有的在文未加以注释。
-
千家诗(宋)谢枋得,(宋)王相选清代康熙四十五年(一七○六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刊行的《楝亭十二种》中,收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全书共二十二卷,分为十四类,署作[后村先生编集]。[后村先生]即南宋时的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字潜夫,自称后村居士。但也有人认为诗集不是刘克庄编的,可能是坊问选家假其盛名,借以阿世。后来坊间又出现了两种千家诗,即署作谢枋得选、王相注的七言《增补重订干家诗》,和署为王相选注的《新镌五言千家诗》,都是课蒙的读本,以后书坊又把五言诗和七言诗合刊在一起,总称《千家诗:》,就是这次印行的这个本子。
-
千字文[南北朝]周兴嗣,[宋]胡寅等编纂;周艺点校《千字文》讲述了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是识字教育,主要教材是“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干字文》),我们已全部收入《:传统蒙学丛书》,这里将南朝梁周兴嗣编的《千字文》、南宋时胡寅编的《叙古千文》和其他三种《干字文》的续本合为一册出版。周兴嗣编的《干字文》,是一本公认为编得好的识字书,从南北朝直到清末,流行了一千四百多年,成为世界上现存出书最早、使用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识字课本,不能不说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试想:只用一千个字,基本上不重复,四字一句,每句成文,前后连贯,还要押韵,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其内容包括天地、历史、人事、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以及祭祀等各种社会文化活动,虽然深深地打上了宗法封建社会的印记,但有些话如:一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尽璧非宝,寸阴是竞。“到今天也还有其积极意义。有些描写自然景物的话,如:渠荷的历,园莽抽条。枇杷晚翠,梧桐早凋。陈根委翳,落叶飘摇。“显得优美清新。全书所选一千个字,都是古书上常用的,多数的句子也都是普通的文言语法结构,很明显是为了适应儿童识字造句教育的需要,尽量避免了生僻字和艰涩难懂的句子,这也是颇不容易的。清褚人穫谓此书。“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明代以诗古文名家、独主文坛二十年的王世贞称之为绝妙文章,绝不是偶然的,为了渲染和强调作者的功力才华,据唐代李绰的《尚书故实》记载,周兴嗣作此书“一夕编缀进上,鬃发皆白”,这就是有点玄呼了。
-
白居易集笺校(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在我国文学史上,唐诗是封建社会诗歌发展的高峰。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以后,白居易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也是世界文学的宝贵财富。
-
小仓山房诗文集(清)袁枚著;周本淳标校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曾任溧水、江浦、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定居江宁,在南京小仓山下购筑“随园”,自号随园老人,著诗论赋,优游其中近50年,诗文颇享盛名。好游山水,凡东南山水住处,游屐无不至。其园馆花木竹石,幽深静丽,四方士之造东南者,恒诣其园,诗酒留连不倦。枚之诗文集,自朝廷公卿,以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至有从琉球远来求之者,时沉德潜诗主声调,门下弟子,畅衍厥风,蔚然成派,而枚乃别倡性灵之说,与争雄长,一时天下风从。大抵枚之于诗,擅长七律七绝。至于七古,论者以为奔放有余,而失于粗浮,胆大手滑;于文则笔力横逸,不拘守义法,力求新变而动与古会,至于谀墓之文、酬应之作则不能无颣。枚亦工骈俪,抑扬顿挫,皆能精思独发,通乎古法,或者一气舒卷,寓单行于偶俪,无在不见其才气之纵横。 袁枚的思想比较自由解放,袁枚字子才,颠倒此字可以称他为才子。《小仓山房诗文集》,诗作多抒发闲情逸致,流连风花雪月,但却别具清新风格。小仓山房文集或谓干嘉士子,著作之富,声气之广,能极山林之乐,克享文章之名,世无过于枚者。然其死后,攻击之者亦复不留余力焉。
-
白居易集笺校(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在我国文学史上,唐诗是封建社会诗歌发展的高峰。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以后,白居易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也是世界文学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