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作品
-
天门进士诗文选李国仿本书系旨在较为系统地搜集整理天门进士的单篇著述,以抢救历史文物,传播历史文化,弥补史乘阙失。书系收录的天门进士诗文及其相关史料,大多录自1949年以前的出版物或手抄件,多篇录自稀见古籍和田野碑刻。
-
天门进士诗文选李国仿本书系旨在较为系统地搜集整理天门进士的单篇著述,以抢救历史文物,传播历史文化,弥补史乘阙失。书系收录的天门进士诗文及其相关史料,大多录自1949年以前的出版物或手抄件,多篇录自稀见古籍和田野碑刻。
-
画说唐诗张风塘《画说唐诗》是著名画家张风塘近十年的心血之作,从其研读的数百首唐诗与其创作的数百幅 “唐人诗意图”中精选而成。 “诗画”“诗意画”在中国的传统由来已久,只是近代以来,趋于式微。但无论唐诗还是与之 相应的“诗意画”,均是传统文化极为珍贵的一部分。本书可看作当代人对于此传统的延续与探索。 全书精选了李白、杜甫、王维、张九龄、李商隐、王之涣、孟浩然、白居易等唐朝著名诗人的 118 首诗,在仔细研读唐诗、解读唐诗、深入每一首诗和诗人的时代与历史背景(例如结合诗歌本 身深入梳理诗人的人生历程、写该首诗时的生世沉浮、与友人交往唱和的情况,以及诗歌的意境、 抒发的情感之于我们的感受,等等)的基础上,画家精心地为所选的每一首诗特别创作专门的“诗 意画”,并对创作略有说明。故于读者而言,无论读诗,还是读画,皆有很好的进入门径;而诗画 互读,又或可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与收获
-
唐代文学研究李浩《唐代文学研究》是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刊,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与西北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本刊主要刊发关于唐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论文,内容涵盖唐代文学创作与作家研究(除总体综合研究外,包括对诗、词、赋、散文、骈文、小说、俗文学等各体文学及其作家的研究)、唐代文学文献与史料研究、唐代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研究、唐代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唐代文学的接受史与传播史研究、域外唐代文学及文献研究等。
-
品读《诗经》李菁本书由厦门大学美育与通识教育中心核心通识课程“品味《诗经》”改编成书。作为一部通识读本,本书不仅基于文学视角的理解和品鉴,着重彰显这部诗集给予后世读者的艺术审美和感发心灵的独特魅力,而且在欣赏佳篇秀句的同时,探求它曾经具有过的政教功能和道德意义,获知古人对于社会、家庭、人生伦理的观念态度乃至对于后世文化的巨大影响。伴随着我们对“诗三百”更为亲近的熟知和更为广度的阅读,这一文化经典的艺术魅力将会持续永久并且异彩纷呈!
-
宋元明清说唱词话研究韩志强,李雪梅,于红说唱词话是流行于中国古代的说唱艺术,1967年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的发现为我们今天的俗文学研究打开了一扇研究中国古代说唱词话的窗口,架设起了20世纪初先秦四言长诗,两汉南北朝乐府五言叙事长诗,隋唐五代宋变文、词文七言叙事长诗,元明清民国至今说唱词话七言、十言叙事长诗等汉民族叙事长诗的历史长桥,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发现。本书按时间顺序、地理分布,介绍了宋元明清说唱词话的发展、主要内容及特点,为说唱文学的研究打开了新的视角,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半半堂诗词稿高旭红《广州诗词之都》丛书共分为6册,其中旧体诗、现代诗各3册。作者分别是张海鸥、高旭红、陈善壎、黄礼孩、梁智强、陈会玲等在诗歌领域具有一定创作实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诗人。各册作品的诗歌或冷静洒脱,或幽微深远,或丰盈灵动,或含蓄典雅,充分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与体悟,具有比较高的文学价值、欣赏价值和艺术魅力,极具可读性。
-
吴淞江历代诗咏宋桂友,王为国 选注这样的一条河流曾经是太湖下游泄水人海的大通道,它的入水口有五六十里宽,它的下游也有几十里宽。到唐代,吴淞江的三江口有九里宽,沪渎下游有二三十里宽。这样的一条宽阔大江在从太湖入水口往东流到七十里处时出现分岔,其中一支往东北人海称“娄江”,另一支往东南人海称“东江”,中间人海的那一支仍称为“松江”。这就是“太湖三江”。这吴淞江曾经不仅是吴越争霸的战场,还是伍子胥沉尸的所在,亦是范蠡去越的路径,流动着君王将相的千古传奇,演绎着历史的沧桑变迁。吴淞江流域通过六朝时期的不断开发、建设,已经形成初步的“塘浦圩田”格局;到了唐代,则基本上形成旱涝保收的成熟的塘浦圩田堰闸体系。吴淞江也成了天下胜景,加上张翰的“莼鲈之思”,引得历代文人墨客对吴淞江情有独钟,纷纷吟诗作赋,对其加以咏赞,寄托志趣情意,从而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这些文字既增加了吴淞江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增加了吴淞江的诗情画意,在全力深化江南文化品牌建设的今天,尤具独特意义,很有必要将其编辑成册,以飨更多读者。
-
乐府学赵敏俐乐府学是与诗经学、楚辞学、词学、曲学并列的古代文学专门之学。《乐府学》系教.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国家一级学会“乐府学会”主办,研究对象远涉先秦,近及当代,研究领域涉及音乐学、文学、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在乐府文献、礼乐制度、音乐形态、名家名作、乐府诗歌的制作与时代关系、海内外相关学术动态等方面都有研究。
-
廖树蘅楹联辑注廖志敏 撰廖树蘅,字荪畡,一字笙陔,因室名为珠泉草庐,晚号遂为“珠泉老人”。湖南宁乡人。湖南近代著名诗人、实业家,“世界铅都”水口山矿开拓者,中国近代铅锌矿业先驱,近现代湖湘文化代表性人物之一。本书对廖树蘅的楹联作品进行辑录与注释,包括题楼台胜迹联、吊唁哀挽联、题祠堂寺庙联、悼唁妇女联等四卷正文与六篇附录,内容较丰富。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史料学与可读性,兼具文学价值与史料价值,有助于展现近代楹联文化与湖湘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