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作品
-
诗经选余冠英注译本书撷取《诗经》名诗106篇, 也是注释和译文的合编本。
-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龙榆生编选暂缺简介...
-
诗经选余冠英注译本书撷取《诗经》名诗106篇,也是注释和译文的合编本。
-
全金元词唐主璋编唐圭璋,著名词学家,字季特,满族人,1901年1月23日出生于南京,幼读私塾,12岁丧母,13岁入南京立奇望街小学。校长陈荣之知其家境困难,一切免费,还负担他的一切费用。三年后,南京全市小学毕业会考,唐圭璋名列第一,考入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不久,受校长仇埰悉心指导他阅读古典诗词和名作。陈、仇两位是他终生不忘的恩师。毕业后,唐圭璋到六合西门平民小学任教两年,1922年夏,考进国立东南大学中文系。那时系主任陈中凡注重国学,校内办有《国学小丛刊》,他最早撰写的一篇论文《诗三百篇的修辞》就是发表在这个丛刊上。吴梅在东大开设的词学通论、曲学通论、词选、曲选、专家词、南北词简谱等多门课程,唐圭璋都选听;吴梅还带领学生建立了一个词社,名"潜社",唐圭璋就与同学王季思、段熙仲、张世禄等成为社中骨干。吴梅的学生很多,但最为出色的是任中敏(半塘)、唐圭璋和卢前(冀野)三大弟子,人称"吴门三杰"。由于任、卢专攻曲学,而词学唐圭璋独领风骚。大学时期,唐圭璋汇辑了《纳兰容若词》,撰写成《宋词三百首笺》,吴梅为之作序,以后又为其《全宋词》、《词话丛编》等巨著作序。1939年吴梅客死云南。当时唐圭璋虽飘泊成都,还是赶到云南为第三位恩师送行,并写下了沉哀入骨的《虞美人·悼瞿安师》和《吴先生哀词》。唐圭璋在1928年大学毕业,先任教于江苏省第一女子中学,后转任中央军校国文教官,兼教历史。他30年代编辑的《全宋词》目录在全国各地分发后,引起了社会同人的热烈反响。他写的《宋六十家词跋尾》和《四十种词集跋尾》发表后,受到词学界一致好评。1937年全书初稿完成,36岁的唐圭璋,大名已赫然载入《民国名人图鉴》。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东北师范大学任教,1953年秋调回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讲授古典文学至1990年。辛勤耕耘七十载,呕心沥血育桃李。他长期讲授唐宋词选,也教元明清戏曲。他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就是与吴梅一样常携长笛一支,在堂上吟词唱曲,以加深学生对词曲意境的理解;他讲解柳永、苏轼、秦观的词作以及《牡丹亭》、《长生殿》等戏曲时,会情不自禁地用昆曲清唱其中精彩的篇章,使同学们获得一种优美、高雅的艺术享受。唐圭璋对中学语文教学非常关心,不仅经常解答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而且还曾亲自为语文教师作辅导讲座。比如1956年,全国文化界、教育界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诗词》的热潮。为了满足江苏中学教师的需求,唐圭璋专程到常州、无锡、镇江,为中学教师作专题讲座。唐圭璋于1934年完成《词话丛编》初稿,吴梅为之作序,称"此书洵词林巨制,艺苑之功臣"。该书出版后,他仍然不断搜集。经过40多年的沧桑变迁,他一步一个脚印,终于1986年中华书局出版《词话丛编》(修订本)精装五大册,增补了25种,共计85种词话,近400万字,集历代词话之大成,为我国词学史上矗立了一座丰碑。1979年,中华书局又推出唐圭璋的《全金元词》。这部巨著最初定名《金元词汇》,30年代所辑原稿,60年代完成初稿,曾借给友人夏承焘,但在"文革"受遭抄家被烧毁。唐圭璋后又按存目重新辑录。他因年迈体弱,辞掉了南京市人大代表、南京市文联副主席、省政协委员等社会职务,但仍兼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中国韵文学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等职,1990年,国家授予他"有特殊贡献的专家"称号。在不足8平方米的书房兼卧室梦桐斋里,堆满着各种版本的书藉。1991年他以90高龄无疾而终,唐圭璋对中国词学事业有着前无古人的独特建树,又为培养词学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元诗别裁集(清)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祺《元诗别裁集》原名为《元诗百一钞》,是清代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祺合编的元诗选集,共收录了元代152个作者的各种体裁的诗619首。反映了元朝诗歌的基本面貌。特别是收录了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一些诗人的作品,这对于了解和研究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交融,发展我国民族新诗歌,都是有一定价值的。
-
陶渊明集(晋)陶渊明著,逯钦立校注陶渊明(三六五——四二七),一名潜,字符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作过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和彭泽令,四十一岁由彭泽令上辞官归隐,直至去世。卒后友人私谧“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少怀济世之志,但他生活的年代正是东晋与刘宋政权交替之际,政治昏暗、政局动荡、社会关争复杂、民族矛盾激化,他的理想舆现实发生了极大的冲突,他逐渐视仕途如棘途,向往平淡自然的生活。同时,魏晋以来玄学勃兴、玄言诗盛行,玄学的熏染又使他追求心灵的自适、人格的完整。仕舆隐的矛盾困扰了陶渊明十九年,最终他选择了在盛年辞官归隐,再未出仕,表现出固穷守节、正直不阿、淳朴率真的高洁品格。隐居期间,他写有一些反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的诗,但更多更好伪是歌咏归隐生活、描绘农村景色的诗篇,也有一些用意境化手法表现老庄思想、玄毕命题的诗,正因如此,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锺嵘《诗品》)。陶渊明的作品继承了汉、魏、正始之传统,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内容充实,情感真挚,风格冲淡,韵致悠然,极善用写意的手法点染出浑朴深远的意境。
-
杜甫诗选注(唐)杜甫著;萧涤非选注暂缺简介...
-
明诗别裁集(宋代)沈清潜 编明诗选集。清代沈德潜(确士)、周准(钦莱)合编。全书12卷,共收录作者340人,诗1010余首。明末清初的明诗选集,有陈子龙、李雯等的《明诗选》、 钱谦益的《列朝诗集》、 朱彝尊的《明诗综》。沈德潜以为三本各有偏颇,于是“合群公选本暨前贤名稿,别而裁之”,删其浮艳之作,去其雷同,编成此书。从沈、周的自序及蒋重光所写的序中,可以看到他们的编纂意图和选诗标准大抵是:①所录“皆深造浑厚和平渊雅,合于言志永言之旨”,以“辅翼诗教”;②选诗时“始端宗旨,继审规格,终流神韵,三长具备,及登卷帙”;③“因诗存人,不因人存诗”,不求备一代的掌故,只是要“示六义之指归”;④“是书之选,欲上续唐人”。这里所归纳的四点,实际上正是沈德潜提倡的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强调诗的“厚人伦,匡政治”的功用,尊盛唐、主格调等诗论主张的具体化。
-
李清照集校注(宋)李清照著;王仲闻校注本书是研究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一部资料性质的著作,具有以下的一些特色:一、李清照的词、诗、文都已尽辑集中,即便是残篇断句或尚有争议的作品,亦不放弃,是目前所见蒐集得比较详备的一个集子。二、李清照在世时,即有不少人对其作品和为人多所评议,以后各代议者更不乏人。这个集子对这类评议也尽量采入,可省却读者和研究者许多翻检之劳。三、校注者所撰《李清照事迹编年》于他氏一生经历作了详细的考证。颇多参考价值。四、校 注者对李清照词、诗、文的注释,引述了不少宋代的社会风俗和文物制度,对于深入理解李氏也有一定帮助。
-
玉溪生诗集笺注(唐)李商隐 著;(清)冯浩箋 注《玉溪生诗集笺注(全2册)》是李商隐的诗文集,书中收编了李商隐的作品百篇。李商隐的这部诗文集,是研究晚唐政治史和文学史的重要资料。《玉溪生诗集笺注(全2册)》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