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作品
-
唐诗二十讲苏雪林《唐诗二十讲》(原名《唐诗概论》)是苏雪林创新运用现代文艺理论来观察唐诗,研究唐诗史的力作,被学界称作“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本唐诗学专著”,也是我国第一本断代诗歌史。苏雪林打破历代学者惯用的文章学、考据学等传统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以文学史家的学术眼光与视野审视纷繁复杂的唐代作家作品,率先运用流派与风格等现代观念,突破前人视野,把唐诗的繁荣置于时代的大背景下考查,辨析、梳理出唐代诗歌承绪与流变的历史进程。
-
中国经典《春秋·左传》James Legge 理雅各本丛书《中国经典》(The Chinese Classics)共分5卷,每卷由著名汉学家理雅各初版《中国经典》(The Chinese Classics)的英文影印内容、中文导读内容组成,其中,三、四、五卷各分为两部分,上下册。作者理雅各在中西文化交流上的主要贡献在于翻译中国古代典籍。从1861年起,他的翻译著作陆续出版,总名为《中国经典》。《中国经典》的翻译是理雅各倾注几十年心血才得以完成一项宏大工程。他明确意识到,只有透彻地掌握中国人的经书,亲自考察中国圣贤所建立的道德、社会和政治生活基础的整个思想领域,才能被认为与自己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职责相称。理雅各的译本迄今已逾百年,仍被认为是中国经典的标准译本。本书是《中国经典》(The Chinese Classics)丛书的第五卷(VOLUME V)——《春秋》《左传》[The Ch’un Ts’ew, with the Tso Chuen(two parts)]的上下册。
-
谢灵运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暂缺简介...
-
诗词里的清歌乐舞水清诗,曹雅欣 著徜徉在古典诗词的海洋,你穿越秦汉,聆听搅动风云的《大风歌》,激荡起胸中的万千豪情;你走过魏晋,为嵇康临终那曲《广陵散》悲愤交集,痛哭流涕。你惊叹大唐“虹裳霞帔步摇冠”的《霓裳羽衣舞》,又忍俊不禁于宋代《踏歌》里舞蹈画面的诙谐风趣。这本精心雕琢的音乐舞蹈之书,带你体验中国古代乐舞艺术撼人心魄的魅力。那些清辞丽曲、笙歌戏舞,是笛里关山,是锦瑟年华,是中国人从古至今未曾远去的内心悸动。
-
诗词里的人间百味毛晓雯 著“花馔”“冻馔”“素食清供”“八珍”“屠苏酒”“蜜粽冰团”……一代代中国人开发出各色美食,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热望构建出包罗万象的中华美食文化。食物无法保鲜,所幸诗词可以传世。让我们跟随一首首精彩的诗篇去饮菊花酒,尝桃花粥,品八珍宴。了解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传承积淀。
-
诗词里的行旅河山储兆文 著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华民族,是勇于探索的民族。本书是古代诗人行走中国的山水图,也是中华文明开拓前行的路线图。让我们从《诗经》《楚辞》出发,踏上行旅之路。游名都古城、三山五岳,看边塞大漠、乡村田园。山川为纸,雨雪作墨,国人足迹所致,中华文明之花次第开放。
-
诗词里的至情人生王潇然 著假如没有“海内存知己”的吟咏,“城阙辅三秦”的青砖还会不会有如今这般厚重?假如没有“锦瑟无端五十弦”的迷茫,“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深情还会不会有如今这般甘醇?诗人把深情融入诗行,同时把对那个年代的眷恋刻进我们的心房。书中至美诗词琳琅满目,熠熠生辉,抒发了中国人心中的爱情、友情、亲情、豪情。
-
诗词里的家国情怀那罗 著家国一体的观念内涵丰富、包蕴广阔,自古就在中国深入人心。正所谓“烈士之爱国也如家”,每当国家危亡倾覆的时刻,总会有仁人志士在家国情怀的激励下,不顾自身安危,挽狂澜于既倒。 在本书中,“社稷之思”“忠君报国”“黍离之悲”“体国经野”……家国情怀的诸多维度 通过经典的诗词与绘画作品一一予以呈现。阅读本书,如同与一个个伟岸的灵魂对话交谈,令人感动振奋,无形中,那条维系古今的精神纽带变得更加坚韧牢固,绵延不绝。
-
喜看稻菽千重浪国务院参事 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中心(中华诗词研究院)新时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这一战略指导下,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中心(中华诗词研究院)选编中国历代田园诗,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集中展现中国古代乡村的多彩画卷,集中反映农业文明视野里的古代农民生活、农村风光、农业生产。本书以学术性、文学性、史料性为指导原则,较为完整地呈现了中国历代田园诗的基本轮廓与发展流变。
-
长安诗酒汴京花随园散人 著,博集天卷 出品《长安诗酒汴京花》是随园散人生前创作的唐宋文人散文集,共二册,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领衔的大唐文人天团与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陆游领衔的雅宋文人天团做PK,逐鹿我国古典文学巅峰。作者将唐宋两座文学高山既做对比又做融合,引领读者感受大唐诗人的诗酒往事和大宋词人的悲喜人生,以及唐宋文脉传承的魅力,透过唐宋文人的故事看历史、看文化、看传统,笃定我国传统文化经典咏流传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