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作品
-
魏晋南北朝诗鉴赏韩经太 主编;钱志熙 注评《魏晋南北朝诗鉴赏》是“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中的一种,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钱志熙先生编选、注评。钱志熙先生是当代学者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领域卓有成绩的学者,发表、出版过诸多相关研究论文和论著,于这一历史时期的诗歌演变了然于心,且精于诗歌创作之道。本书选诗100首,囊括了这一历史时段诗歌精华,作者简要的评析尤其精彩,能够很好地引导普通读者品味中古时期五言诗、乐府诗等作品的艺术风神。
-
苏州诗词三百首朱栋霖 主编苏州自古就是江南文化重镇,苏州历代诗词(本书收录了300余首)反映了江南文化的绚烂璀璨。历代苏州诗人灿若群星,名篇佳构数以万计。陆机、陆云、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陆龟蒙、范仲淹、苏舜钦、范成大、高启、沈周、吴宽、王鏊、唐寅、文徵明、梁辰鱼、王世贞、归有光、归庄、叶绍袁、吴伟业、钱谦益、尤侗、沈德潜、柳亚子、陈去病等,都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流的诗人,且声名卓著。本书是这笔文化资源的精心整理与弘扬,共精选与苏州相关之古诗词300余首。并辅以诗词之作者简介、作品简析、注释等,目的是引导广大读者吟诵苏州,经典地呈现“苏州江南”的优美意境。
-
中唐诗人与山水诗创作研究谢明辉本书共有八章,主体研究则有六章。采用史学方法,以宏观角度论述中唐山水诗之源头,自诗经、楚辞及汉赋谈起,中经谢灵运为首位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直到初盛唐王绩、王、孟、李、杜等五大诗人之山水诗。采用传统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方法,探索中唐时期山水诗从何产生之基本问题。该书的考论除了联系作者生平,还挑选其重要作品进行详细的评说,并疏理其艺术发展的主线,并指出其承继所自和流脉所及,大部分已经以文章形式发表。
-
唐代文学研究李浩《唐代文学研究》是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刊,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与西北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本刊主要刊发关于唐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论文,内容涵盖唐代文学创作与作家研究(除总体综合研究外,包括对诗、词、赋、散文、骈文、小说、俗文学等各体文学及其作家的研究)、唐代文学文献与史料研究、唐代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研究、唐代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唐代文学的接受史与传播史研究、域外唐代文学及文献研究等。
-
包君成阅读课包君成本书选取了一系列精简短小、通俗易懂并且契合青少年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的文章,采用经典的文言、注释、译文三段式结构,深入浅出地呈现了古文中的山水之境与人文思想。让青少年不再对“之乎者也”望而生畏,可以利用空余的零星时间,轻松愉悦地徜徉于古文世界,了解古人的生活,一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
乐背古诗周焕新 李红云 徐世庆《乐背古诗》选编了38首与动物有关的古诗,结合少儿阅读需要和近视防控要求,采用楷体注音形式,配上生动手绘图画和简明的诗文大意,让少年儿童“读诗”“解大意”“赏图画”,旨在通过“听、读、画”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开拓思维视角,锻炼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让阅读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全面提升。产品特色有二:一是邀请专业绘画师结合诗意用孩子喜欢的色彩描绘整首诗,以图为梯,增加代入感,以降低阅读难度;二是激发少儿自主创作与诗意相关的图画,以手、眼、脑并用的方式,让其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书配有二维码,扫码即可聆听古诗原文朗诵和古诗释义音频。读者可以边看边跟读。
-
诗酒趁温热彤管有炜 著这是一本大唐才子风华录。唐朝,摒弃了所有,也包容了所有。唐朝,盛大了时代,也悲歌了时代。盛唐的诗人们,在盛唐发光的影子下,面目模糊,金光闪耀,他们好像总是摇摇晃晃,诗酒趁年华。没有人看到他们走在山间,行在海上,快乐时会舞蹈,唱歌时也哭泣。他们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普普通通的。他们才华横溢,也落魄祈祷,他们固执保守,也轻言放弃。他们即是我们,历史总会交叠。本书选取20余位独具代表性的盛唐诗人,诸如千古情圣杜甫、逆袭牛人高适、完美男神王维等,写尽他们的爱恨离愁,写尽他们的快意江湖,从他们美妙绝伦的诗歌中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
-
先秦两汉诗鉴赏韩经太 主编;赵敏俐 注评暂缺简介...
-
诗经心读柳恩铭《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诗经心读》是柳恩铭博士继《论语心读(典藏版)》后的又一力作。作为教育工作者,柳恩铭博士对孔子的教育理念尤其“诗教”十分推崇,他认为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中,《诗经》始终是核心教材,“诗教”始终是核心课程,他认为《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是中国美学根基,也是中国文化的元典。柳恩铭博士撰《诗经心读》,从教育者、美学研究者、学人的角度对《诗经》全本进行了译注,对诗歌的难字进行了随文注音、重点词注释;其译文力求突显中文诗性语言的音韵之美;其“心读”发乎真诚,从艺术手法、历史背景、伦理价值、审美风格、哲学意义、当代思考等各方面对诗文进行解读。原诗、注释、译文、解读相对独立,便于吟诵、理解、赏析。
-
芭蕉发句表现论胡文海俳谐连歌占据日本古典诗词的半壁江山,而其中第一句,即“发句”更是以独立的文学形式收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关于“发句”的研究和翻译,国内虽已有诸多论述,但基本都是从其形式上进行探讨。本书首先明确了一直以来国内一直混为一谈的“发句”和“俳句”概念,并分析了古典俳谐和近代俳谐的区别。其次,分别从韵律、季语的本意、切字的作用、俳谐性等角度出发系统讨芭蕉发句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之上,以节拍律、感叹词、叠词等角度,探讨四言诗形与“发句”在创作手法之上的异同。以此为基础进行翻译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