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现代化史(第1卷1800-1949)
作者:许纪霖、陈达凯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0-01
ISBN:9787807302483
定价:¥3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就中国而言,现代化的变迁并非一个简单的向欧美国家的认同过程,亦非面临外侮时的“冲击一反应”过程;它既是古老的历史在新世纪的骤然断裂,又是这一历史在以往的传统中静悄悄的延续。自1800年起的一个半世纪里,在严酷的运作背景之下,中国现代化运动的酝酿、肇始与起步,既有后发展国家普遍遭遇的困境、也存在着中国文明独特的沉重遗产。当历史的时钟被拨到1949年,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自1800年以降的那段历史的影响却久久不会消散:1949年以后的所有历史都可以在这渐渐远逝的一个半世纪中找到最初的基因和起点。《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1800-1949)自1995年出版以来已经经历了十来个春秋。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初,西方的现代化理论作为一种学术解收的力量,曾经风靡于中国学术界。本书即是在那一特定时期,一群知识分子依据现代化理论进行探索的结果。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从现代化变迁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著作。它以现代化为指向与核心,从政冶、经济、社会、文化、思想、学术、军事、习俗诸方面重新观察并叙述了1800年至1949年的这段历史,全方位地描述了中国社会这一时期的宏观全景和内在脉络。本书以其视野开阔,结构新颖,立论鲜明,材料扎实,文风从容的特点在专业工作者和非专业读者中获得好评。历史翻过了20世纪,进入了新的一页。本书作为具有探索性质的通论性著作;在学术转型的年代得到了史学界和知识界同仁的肯定,同时也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及其他相关研究必不可少的一本著作。本书2006年的再版,既是对于过去研究的回顾,更是对于未来探索的推动。
作者简介
许纪霖,1990年代的第一个冬天,一批希望以新视角和方法探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中青年学人在历史风云变幻的激荡中,在现代化理论的感染下,集中了史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智慧,合作撰写了这部专著。当年的这批作者,而今多数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独树一帜,硕果累累;也有的或远游海外,或弃文改行,亦有的天不假年,令人太息。十余年时光流逝,只有这本书记载着他们曾经共同拥有过的理想和志愿,共同经历过的探索和追求。时过境迁,大多数作者在这些年里都曾经有过工作调动。为了历史的记忆,应该在这里记录下在那个寒风凛冽的严冬,聚会在黄浦江畔的这群探索者来自何方;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三联书店、《探圳特区经济》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浙东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目录
总论
中国现代化的启动类型与反应性质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主题与运作背景
政治变迁中权力聚散的历史循环
社会经济的二元结构
社会分层与现代化动力群体
文化危机与思想冲突
第一章 巨变前的社会经济景观
前现代化的经济结构
工商业的发展和市场渗透
人口压力下社会经济的病变
中国与世界的贸易
第二章 新思潮的萌动
传统文化观念与明清士风
“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与西学东渐
洋务思潮与“尚富强”的新价值观念
“中体西用”思想模式中价值观念的对峙
第三章 危机中的政治嬗变
传统的政治文化与政治秩序
西方冲击下政治传统的裂变
王权危机之一:太平天国运动
王权危机之二:地方势力的增长
第四章 中国工业化的发轫
外资近代化企业的建立
工业化中的公营企业与政府作用
私营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二元的工业发展道路
第五章 士大夫的流产变革
政治嬗变的前提
维新群体之三大政治变革模式及其后果
戊戌变革的社会氛围
维新运动的回响:中国近代变革的双重取向
第六章 社会经济结构的二元化
新型社会集团的出现
通商口岸:中国的现代化中心
《马关条约》后的全方位开放
二元经济格局的形成
第七章 世纪转折点上的文化思潮
旧传统与新思潮
古经新释:民族危机中的使命感
佛法人世及其结果
山呼海啸,西潮东卷
第八章 清末新政:从传统向近代的过渡
教育改革:从废科举到兴新学
新式军队的形成
预备立宪运动的进程
走向近代法制的开端
第九章 “新政”的替代物——革命
晚清革命的中坚与社会基础
士绅阶层的政治疏离
地方势力的坐大与中央财政危机
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
第十章 从民主政治到权威政治
清王朝的灭亡与政治社会的解体
南京临时政府的民主政治设计
袁世凯:从总统到皇帝
第十一章 文化变迁与价值重建运动
民初社会的价值紧张
以《新青年》为核心的启蒙思想家
打倒“孔家店”与“文学革命”
从人性批判到社会改造
第十二章 北洋政府时期的经济
军阀政府对经济的失控
产业和金融业的发展
经济环境和企业家的进取精神
资产阶级团体及其政治影响的加强
第十三章 “五四”后的社会文化思潮
社会改造思潮的勃兴
“问题”与“主义”之争
文化保守主义的崛起
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第十四章 军绅政权和国民革命
权力危机中的军绅政权
“法统”之争背后的权威真空
五卅运动:广泛的社会动员
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革命
第十五章 国民政府权威的建立与困境
“以党治国”的党治国家模式
国民党政权面临的三重挑战
脆弱的三民主义意识形态的结构
行政机构的建立与社会控制的强化
专家参政:政治参与的有限度开放
第十六章 南京政府的十年经济
中产阶级的忧虑和民间工业的盛衰
发展国家资本和开发国防工业
银行改组和金融资本的国家化
币制改革带来的经济繁荣
第十七章 现代化变迁中的土地改革
国民政府对农村渗透的失败
国民党的土改与顿挫
中国共产党的农民革命
改造乡村道路的多元探索
第十八 章主体文化与文化主体的颠覆
国民党的党治文化运动
中国共产党主体文化变革的奠基性努力
自由知识分子的文化努力
第十九章 国民政府的战时集权
战时集权体制的建立与强化
政治过程制度化的努力
权力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无序化
集权面临的挑战
第二十章 战时统制经济
战时经济下的资源分配与商品输入
统制经济对民间工业的影响
国家资本的畸形发展与结构性腐败中的官僚资本
从通货膨胀到财政总危机
第二十一章 文化的价值重建与政治抉择
终极关怀的玄学重建
自由主义的理念
权威主义的恶性变形
新民主主义文化及其胜利
第二十二章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衰败
战后重建政治共同体的失败尝试
昙花一现的战后自由主义运动
国民党组织的自我解体
后记
2006年版鸣谢
中国现代化的启动类型与反应性质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主题与运作背景
政治变迁中权力聚散的历史循环
社会经济的二元结构
社会分层与现代化动力群体
文化危机与思想冲突
第一章 巨变前的社会经济景观
前现代化的经济结构
工商业的发展和市场渗透
人口压力下社会经济的病变
中国与世界的贸易
第二章 新思潮的萌动
传统文化观念与明清士风
“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与西学东渐
洋务思潮与“尚富强”的新价值观念
“中体西用”思想模式中价值观念的对峙
第三章 危机中的政治嬗变
传统的政治文化与政治秩序
西方冲击下政治传统的裂变
王权危机之一:太平天国运动
王权危机之二:地方势力的增长
第四章 中国工业化的发轫
外资近代化企业的建立
工业化中的公营企业与政府作用
私营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二元的工业发展道路
第五章 士大夫的流产变革
政治嬗变的前提
维新群体之三大政治变革模式及其后果
戊戌变革的社会氛围
维新运动的回响:中国近代变革的双重取向
第六章 社会经济结构的二元化
新型社会集团的出现
通商口岸:中国的现代化中心
《马关条约》后的全方位开放
二元经济格局的形成
第七章 世纪转折点上的文化思潮
旧传统与新思潮
古经新释:民族危机中的使命感
佛法人世及其结果
山呼海啸,西潮东卷
第八章 清末新政:从传统向近代的过渡
教育改革:从废科举到兴新学
新式军队的形成
预备立宪运动的进程
走向近代法制的开端
第九章 “新政”的替代物——革命
晚清革命的中坚与社会基础
士绅阶层的政治疏离
地方势力的坐大与中央财政危机
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
第十章 从民主政治到权威政治
清王朝的灭亡与政治社会的解体
南京临时政府的民主政治设计
袁世凯:从总统到皇帝
第十一章 文化变迁与价值重建运动
民初社会的价值紧张
以《新青年》为核心的启蒙思想家
打倒“孔家店”与“文学革命”
从人性批判到社会改造
第十二章 北洋政府时期的经济
军阀政府对经济的失控
产业和金融业的发展
经济环境和企业家的进取精神
资产阶级团体及其政治影响的加强
第十三章 “五四”后的社会文化思潮
社会改造思潮的勃兴
“问题”与“主义”之争
文化保守主义的崛起
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第十四章 军绅政权和国民革命
权力危机中的军绅政权
“法统”之争背后的权威真空
五卅运动:广泛的社会动员
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革命
第十五章 国民政府权威的建立与困境
“以党治国”的党治国家模式
国民党政权面临的三重挑战
脆弱的三民主义意识形态的结构
行政机构的建立与社会控制的强化
专家参政:政治参与的有限度开放
第十六章 南京政府的十年经济
中产阶级的忧虑和民间工业的盛衰
发展国家资本和开发国防工业
银行改组和金融资本的国家化
币制改革带来的经济繁荣
第十七章 现代化变迁中的土地改革
国民政府对农村渗透的失败
国民党的土改与顿挫
中国共产党的农民革命
改造乡村道路的多元探索
第十八 章主体文化与文化主体的颠覆
国民党的党治文化运动
中国共产党主体文化变革的奠基性努力
自由知识分子的文化努力
第十九章 国民政府的战时集权
战时集权体制的建立与强化
政治过程制度化的努力
权力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无序化
集权面临的挑战
第二十章 战时统制经济
战时经济下的资源分配与商品输入
统制经济对民间工业的影响
国家资本的畸形发展与结构性腐败中的官僚资本
从通货膨胀到财政总危机
第二十一章 文化的价值重建与政治抉择
终极关怀的玄学重建
自由主义的理念
权威主义的恶性变形
新民主主义文化及其胜利
第二十二章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衰败
战后重建政治共同体的失败尝试
昙花一现的战后自由主义运动
国民党组织的自我解体
后记
2006年版鸣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