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发现古脉:中国古典医学与数术身体观
作者:李建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时间:2007-01-01
ISBN:9787802304741
定价:¥5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古典医学中经脉学说的源起。所研究的期间是自战国迄于西汉末,正值医学知识体系从众说纷纭渐趋统一的时代。传统对经脉观念缘起的解释,大致是认为与针灸术有密切关系。始初先民由经验认知刺激个别腧穴有疗病的功效。九针等工具的出现使腧穴位置与主治功效得以确立,遂能依主治性能归纳成经络体系,乃由点而线累积而成。近年新出土的脉书与医史文物显示这样的解释已面,陆修正的必要。本书即欲爬梳上古经脉学说的源流,并探讨当时刚出现与脉学相关的新技术、新工具,以及新身体观。笔者将试图解答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脉”?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何类文献?此一概念纯属医学范畴吗?曾与哪些医疗技术结合?又是否可能与论脉时无所不在的数术之学割离?最后,新工具在脉学体系化的过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本书发现,脉是传统中国医学最关键的概念,但最初脉学并非医者所独擅。此外在周、秦之时也有燕齐、秦蜀、荆楚等三派地域之别,可谓百花齐放。种种脉学著作在多系并存的情形之下,又都透过依托、密传以及文本叠压的形式流传下来。而更重要的是,脉学的大传统随着不同时代又各有显著特色。笔者将上古脉学史分析为“王官”、“方者”,以及“医经”三个时代,并以此架构阐述脉学的发展。我将脉学体系化的过程称为数术化的程序。易言之,它从一些零散的医学经验跃升为体系性的学问的过程,是建立在气、阴阳、五行以及感应等数术概念之上的。脉概念的萌发延续了两种人体的知识,医者由人体多处搏动之处“脉诊”逐步延伸为脉循行的最初路线;此外由刮除体表脓血的“启脉 ”技术的经验,类推出伏行体内有脉。这就是后世所谓“经脉”概念的雏形。而将这些经验理论化是依赖数术及天人感应,随着规律性天文知识的成熟,王官时代的人们也相信脉在人体的流注也一定有相应的宇宙秩序。方者接受了这个新的身体观以身按验,在身体模拟天地运行的过程,发展出导引、行气等新的技术。他们认为,人体的气与天道宇宙的规律一样,随着时间与方位之别而有盛衰变化;这种变化的规律是可以用阴阳、五行、干支等符号表述,甚至于推算或预测。本书称此为“数术的身体观”。从此再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的宇宙形式,这个宇宙有固定的循环方向;循环动力的来源被认为是与某个脏器有关;同时,由观察循环的周期与强弱可以推知整体运行是否正常。所谓脉,正是人体宇宙循环的轨道,有如天体、水道运行的路径。也有如天官可由灾异推知天体的失序,都水可由泛滥察知水道的郁滞,医者也可以用脉象失常来诊断人体的疾病。所以脉的概念是这个新身体观的核心,是“所以能决死生”的基准。这个身体观成为传统中医学的基础。今日对于经脉体系的认知相对于传统中医学已有差异,这个差异不但是因为气、阴阳、五行、感应等个别概念的变化,更是由于整个数术宇宙论的崩溃。宇宙论概念的崩溃也致使现代人的身体经验产生变化。我们今日溯源这个无法目验、亦不能以现代解剖学解释的脉,其意义在于提供另外一种了解生命或人体的范式。此外,笔者认为针灸疗法与脉学有密切关系。今日讨论脉的发现与产生,往往太重视针具的角色。针灸疗法从刺经到刺穴的转变,无疑与工具的进步有关。但那已是在脉学体系化较晚的下一个阶段。针具的进化导致腧穴性质与位置的确定,对于脉从独立演变至经不离穴的概念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作者简介
李建民,1962年生于台湾省屏东县,20世纪80年代起就读于台湾大学前后十五年,取得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1998),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客座副教授(2002~2003),并执教于台湾清华大学和台北大学,现就职于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其主要学术兴趣在于中国“古典医学”的重建与反思。著有《中国古代游艺史》、《方术医学历史》、《生命史学——从医疗看中国历史》以及论文50余篇。曾获得“中央研究院”年轻研究人员著作奖(1998)、“立青中国科学史青年学者杰出论文奖”(2001)、第三届“大象优秀科技史论文奖”(2001)。
目录
追寻中国医学的激情——大陆版序文
禹凿山川知脉络——三版的话
追寻扁鹋的足迹——再版代序
谢辞
提要
第一章 导 论
一 死生之域——由扁鹊医案引出的医史课题
二 新出土文物与医史研究
三 脉学多源与针灸失传论——问题意识
第二章 周秦变革期
一 医学三变
二 方技四支与三系
三 古脉分域
四 禁方传统——师资、文本与验效
五 小结
第三章 医在天官——古典脉学的王官传统.
一 “天有宿度,地有经水”——脉的循行
二 天官与天数——《左氏》秦和传发微
三 《周礼》医师一系职官
四 小结
第四章 脉与导引——生命在运动中
一 从礼容的身体到数术的身体
二 脉与养形
三 《阴阳经》与《导引图》——脉与养生道论
四 脉与房术
五 小结
第五章 数求观的身体
一 阴阳与脉序——“天道大数有二,谓五与六”
二 脉与脏
三 脉与病——“经脉病候”辨证
四小结
第六章 新工具
一 “九针”的形成——周秦外治工具的合流
二 脉与针具——“灸刺稽滞,开利百脉”
三 “解部”事始——脉如何被人看见?
四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书目
英文提要(English Abstract)
图版
禹凿山川知脉络——三版的话
追寻扁鹋的足迹——再版代序
谢辞
提要
第一章 导 论
一 死生之域——由扁鹊医案引出的医史课题
二 新出土文物与医史研究
三 脉学多源与针灸失传论——问题意识
第二章 周秦变革期
一 医学三变
二 方技四支与三系
三 古脉分域
四 禁方传统——师资、文本与验效
五 小结
第三章 医在天官——古典脉学的王官传统.
一 “天有宿度,地有经水”——脉的循行
二 天官与天数——《左氏》秦和传发微
三 《周礼》医师一系职官
四 小结
第四章 脉与导引——生命在运动中
一 从礼容的身体到数术的身体
二 脉与养形
三 《阴阳经》与《导引图》——脉与养生道论
四 脉与房术
五 小结
第五章 数求观的身体
一 阴阳与脉序——“天道大数有二,谓五与六”
二 脉与脏
三 脉与病——“经脉病候”辨证
四小结
第六章 新工具
一 “九针”的形成——周秦外治工具的合流
二 脉与针具——“灸刺稽滞,开利百脉”
三 “解部”事始——脉如何被人看见?
四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书目
英文提要(English Abstract)
图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