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战略研究
作者:吴舜泽,王金南,邹首民 等著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2-01
ISBN:9787802094161
定价:¥5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胡锦涛总书记2OO3年4月考察广东省工作时,对广东省提出了“率先发展、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广东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省委九届二次全会确定了未来的奋斗目标:用5年时间把珠江三角洲建成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到2O1O年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三大”发展要求和广东省确定的奋斗目标对广东省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3年3月3 O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同志来粤调研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提出国家环保总局与广东省合作开展珠江三角洲、广东省以及粤港澳地区的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广东省要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争创环境新优势。为此,2OO3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成立了以张德江书记为总顾问和一批院士以及资深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组,以解振华局长和黄华华省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及由中国环境规划院等9家科研单位参加的规划编制技术组。在领导小组和顾问组的指导下,编制技术组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调查和研究,于2OO3年12月基本完成了《珠江三角洲现代化建设环境情景预测及其对策》《珠江三角洲生态保护与生态产业建设规划》《珠江三角洲水污染防治规划》《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珠江三角洲环境管理创新与能力建设》5个专题研究报告以及《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研究总报告》。本研究报告是上述5个专题报告的系统集成,包括背景、总体框架、优化区域空间形态、引导经济持续发展、强化环境安全调控和机制政策6篇共15章。有关具体内容可以参阅相关专题研究报告。关于近岸海域环境保护、辐射环境保护、粤港澳大珠三角、泛三角等有关内容将在后续的广东省、粤港澳等环境保护规划中作重点阐述。尽管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20多年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外来人口大量聚集,土地管理失控,城镇布局分散,工业混乱无序,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规划、环保、建设之间的逻辑关系倒置,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脱节,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明显不足,环境监管模式和能力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复合型、压缩型、累积型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容量资源透支,珠江三角洲尚未实现环境小康而经济已经基本达到第一次现代化的要求,珠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中资源环境已经成为短板,总体上呈现现代性危机下的亚发展状态,并制约了未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总体竞争力的提升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经济发展情景预测,未来珠江三角洲污染物产生量将比现状有大幅度提高,环境保护压力巨大、任务艰巨,环境安全形势严峻,需要在补欠账、实现全面环境小康要求的同时,预防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新的环境问题,并进一步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环境目标要求。因此,到2O20年,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必须实施“11315”工程,即贯彻1项指导思想、实现1个总目标、推进3线战略、实施1套系统集成政策、完成5大重点工程,概括为“有序、持续、安全、创新”八字方针。1项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珠江三角洲环境、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新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将环境质量作为区域内各项工作的基本衡量标准,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宗旨,较大幅度地提高珠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和要求,改变单纯以GDP增长代替发展的考核机制。统筹协调,主动保护,引导发展,不再采取过去那种突破环境“红线”、热衷短期经济效益的发展方式,以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来支撑、规范、引导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大环保投资力度,强化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结构性的改革。环境保护要从“小政府、大社会”的局面逐步向“强政府、大社会”的局面过渡,弥补市场失灵,争创环境新优势。1个总目标:努力实现环境可持续的现代化,将珠江三角洲建成全面、协调的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其中,到2O1O年为重点攻坚阶段,投资4400亿元(占GDP的3.5%),基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把珠江三角洲初步建成以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为标志的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到2O2O年为巩固完善阶段,投资100O0亿元(占GDP的3%),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格局基本形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水平,循环经济逐步完善,所有城市建成国家生态市,将珠江三角洲建设成为格局良好且有序保护的世界级大都市连绵带、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制造业基地、支撑能力优化持续的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3线战略:环境保护要完成优化区域空间形态、发展循环经济和防治环境污染3个方面的战略任务:(1)实施红线调控战略,优化空间形态:对珠江三角洲12.13%的土地实施严格保护、禁止开发,对25.89%的土地实行控制性保护利用,抚育、恢复和保护重要敏感生态功能区,建立“六区六核十六通道十八节点”的区域生态结构,保护水、气敏感区域,限制环境容量透支区域的社会经济活动规模,改变目前珠江三角洲整体密集开发的局面,构筑与生态环境要求基本一致的大都市连绵带空间格局形态。(2)实施绿线提升战略,发展循环经济:以产业的生态转型作为社会经济文明转型的核心,调整并优化结构,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未来20年间技术的生态效率提高4倍以上。到2O1O年和2020年将单位GDP物耗能耗分别降低到现状的1/2和1/4,将单位GDP污染物排放指标分别降低到现状的1/3和1/6,引导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将环境从经济发展的压力下解放出来,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制造业基地。(3)实施蓝线建设战略,保障环境安全:以消灭水黑臭、恢复水生态为重点,治东岸、防西岸、抓南部、保北部,把河网区的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按照城乡一体化原则,调整取排水格局,综合防治水污染;落实各项脱硫规划和要求,使酸雨频率降低2O个百分点,降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积极防治氮氧化物污染和二次污染。在补环保欠账的同时预防新的环境问题,彻底改变区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局面,重现碧水、蓝天和净土的良好环境,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群和生态城市群,增加发展后劲。1套系统集成政策:重点解决综合决策、区域协调、管理体制、经济手段、公众参与、能力建设问题。以环境保护立法为基础,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结构性改革和优化,建立珠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小组),实行综合决策和区域协调,提升环保部门的地位和管理能力,直管环境监察部门,逐步实现市、县、区环保部门的垂直管理,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环境管理体系。5大重点工程:投资1226亿元,建设城乡一体的污水处理工程、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工程、电厂脱硫工程、固体废物处置利用工程、环境监管监测预警应急工程,夯实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作者简介
暂缺《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战略研究》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篇 背景
第1章 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诊断
1.1 社会经济发展背景
1.2 主要环境问题
1.3 原因分析
第2章 未来现代化建设的环境资源压力
2.1 情景预测的设计背景
2.2 环境压力情景预测
第二篇 总体框架
第3章 区域定位和要求
3.1 发展战略与定位
3.2 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
3.3 生态环境功能定位
第4章 总体战略
4.1 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4.2 目标与指标
4.3 总体战略
4.4 重点区域和领域
4.5 投资与工程
第三篇 红线调控:优化区域空间形态
第5章 构筑生态安全格局
5.1 生态功能区划
5.2 区域生态体系构建
5.3 重要敏感生态功能区保护建设
5.4 区域生态保护分级控制
第6章 确立环境容量底线
6.1 基于水环境容量的约束
6.2 基于大气环境容量的约束
6.3 基于人口容量的约束
第四篇 绿线提升:引导经济持续发展
第7章 发展生态产业
7.1 目标和重点
7.2 生态农业建设
7.3 生态工业建设
7.4 生态旅游建设
第8章 引导可持续消费
8.1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8.2 建立绿色交通体系
8.3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第五篇 蓝线建设:强化环境安全调控
第9章 下大力气解决水污染问题
9.1 目标及指标
9.2 调整取水排水格局
9.3 处理城镇片区污水
9.4 整治河道污染
9.5 综合防治面源
第10章 提高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10.1 规划目标
10.2 控制重点
10.3 削减SO2排放
10.4 控制可吸入颗粒物
10.5 重视氮氧化物污染
10.6 密切关注二次污染
第11章 加大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力度
11.1 规划目标与指标
11.2 综合处理工业固体废物
11.3 优化管理生活垃圾
11.4 安处处置危险废物
11.5 资源化利用电子电器废物
第六篇 机制政策
第12章 实行综合决策,加强区域协调
12.1 现状与问题
12.2 建立珠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领导小组(委员会)
12.3 实行环境优先的领导干部考核机制
12.4 从严统一区域环保法规标准
第13章 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
13.1 现状与问题
13.2 明晰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政府职责
13.3 实施促进环境设施建设运营市场化的经济政策
13.4 建立政府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13.5 鼓励公众参与
第14章 改革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
14.1 现状与问题
14.2 市区(县)环保局逐步过渡到垂直管理模式
14.3 解决乡镇环境管理机构人员不足和能力欠缺问题
14.4 提升和加强环保部门的地位和能力
14.5 提升环境保护管理现代化水平
第15章 制定实施《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条例》
15.1 总体设想
15.2 关键问题
第1章 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诊断
1.1 社会经济发展背景
1.2 主要环境问题
1.3 原因分析
第2章 未来现代化建设的环境资源压力
2.1 情景预测的设计背景
2.2 环境压力情景预测
第二篇 总体框架
第3章 区域定位和要求
3.1 发展战略与定位
3.2 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
3.3 生态环境功能定位
第4章 总体战略
4.1 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4.2 目标与指标
4.3 总体战略
4.4 重点区域和领域
4.5 投资与工程
第三篇 红线调控:优化区域空间形态
第5章 构筑生态安全格局
5.1 生态功能区划
5.2 区域生态体系构建
5.3 重要敏感生态功能区保护建设
5.4 区域生态保护分级控制
第6章 确立环境容量底线
6.1 基于水环境容量的约束
6.2 基于大气环境容量的约束
6.3 基于人口容量的约束
第四篇 绿线提升:引导经济持续发展
第7章 发展生态产业
7.1 目标和重点
7.2 生态农业建设
7.3 生态工业建设
7.4 生态旅游建设
第8章 引导可持续消费
8.1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8.2 建立绿色交通体系
8.3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第五篇 蓝线建设:强化环境安全调控
第9章 下大力气解决水污染问题
9.1 目标及指标
9.2 调整取水排水格局
9.3 处理城镇片区污水
9.4 整治河道污染
9.5 综合防治面源
第10章 提高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10.1 规划目标
10.2 控制重点
10.3 削减SO2排放
10.4 控制可吸入颗粒物
10.5 重视氮氧化物污染
10.6 密切关注二次污染
第11章 加大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力度
11.1 规划目标与指标
11.2 综合处理工业固体废物
11.3 优化管理生活垃圾
11.4 安处处置危险废物
11.5 资源化利用电子电器废物
第六篇 机制政策
第12章 实行综合决策,加强区域协调
12.1 现状与问题
12.2 建立珠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领导小组(委员会)
12.3 实行环境优先的领导干部考核机制
12.4 从严统一区域环保法规标准
第13章 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
13.1 现状与问题
13.2 明晰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政府职责
13.3 实施促进环境设施建设运营市场化的经济政策
13.4 建立政府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13.5 鼓励公众参与
第14章 改革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
14.1 现状与问题
14.2 市区(县)环保局逐步过渡到垂直管理模式
14.3 解决乡镇环境管理机构人员不足和能力欠缺问题
14.4 提升和加强环保部门的地位和能力
14.5 提升环境保护管理现代化水平
第15章 制定实施《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条例》
15.1 总体设想
15.2 关键问题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