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思想史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
作者:刘忠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1-01
ISBN:9787208065628
定价:¥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与救亡图存的民族危机、文化碰撞的价值危机密不可分,围绕人的解放与民族国家的重建问题,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相继涌入国门,被知识分子作为“新民”、“启蒙”、“革命”的文化资源进行广泛传播,这之中,文学既感应、宣传着思想,又生成、建构着思想。本书采用问题研究的方式,取审美与思想互渗互融视角,对“五四”以来影响中国文学发展进程的主要思潮进行梳理与评述,既有思想史的深度,又有文学史的鲜活。
作者简介
刘忠 1971年生,河南固始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浙江行政学院副教授。毕业于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新华文摘》、《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学术研究》、《社会科学战线》、《二十一世纪》(香港)、《文化中国》[加拿大]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独立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曾获董建华文史哲基金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奖等多个奖项。
目录
导论 20世纪中国文学的思想生成与审美建构
第一节 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史
第二节 文学史演进中的观念先行
第三节 思想与审美的互渗互融
上编“五四”文学的启蒙之维
第一章 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启蒙思想的高扬
第一节 国民话语的中间物形态
第二节 “他者偶像”的颠覆与“自我权威”的确立
第三节 “民主”、“科学”观念的中国化
第四节 启蒙思想与民族精神的契合与错位
第二章 新文学的观念更新与思想呈现
第一节 白话话语的主体性
第二节 自由主义思潮与“人学”观念
第三节 人的解放及其限度
第三章 并非最后的最后觉悟
第一节 知识分子的角色定位与形象抒写
第二节 革命作家的心灵世界
第三节 从思想的狂人到行动的战士
中编“工农兵文学”的革命叙事
第四章 从“劳工神圣”到“工农兵”方向
第一节 民粹思想与启蒙思想的相互纠缠
第二节 到农村去、到工厂去、到民间去
第三节 工农兵文学中的阶级意识与民粹意绪
第四节 知识分子的角色转换与话语生产
第五章 集体主义对个体经验的征询
第一节 新生活、新人物、新秩序的君临
第二节 知识分子的集体化与话语方式的政治化
第三节 工农兵文学中的英雄叙事
第四节 知识结构的失衡与主体精神的弱化
第六章 革命叙事的经典化与知识分子的精神形态
第一节 权威主义与唯意志论倾向
第二节 “文革”期间知识分子的精神形态
第三节 “样板戏”文学的审美效应
下编“五四”传统与新时期启蒙
第七章 文艺大众化、民族化的符号意义
第一节 大众化、民族化的路径之争
第二节 大众化、民族化的语义分歧
第三节 “五四”传统与革命现实之间的艰难选择
第八章 新时期文学的精神向度
第一节 “文革”期间的民间诗人群体
第二节 个人话语空间的重建
第三节 宏大主题的消解
第四节 “告别”声中的诗学景观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 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史
第二节 文学史演进中的观念先行
第三节 思想与审美的互渗互融
上编“五四”文学的启蒙之维
第一章 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启蒙思想的高扬
第一节 国民话语的中间物形态
第二节 “他者偶像”的颠覆与“自我权威”的确立
第三节 “民主”、“科学”观念的中国化
第四节 启蒙思想与民族精神的契合与错位
第二章 新文学的观念更新与思想呈现
第一节 白话话语的主体性
第二节 自由主义思潮与“人学”观念
第三节 人的解放及其限度
第三章 并非最后的最后觉悟
第一节 知识分子的角色定位与形象抒写
第二节 革命作家的心灵世界
第三节 从思想的狂人到行动的战士
中编“工农兵文学”的革命叙事
第四章 从“劳工神圣”到“工农兵”方向
第一节 民粹思想与启蒙思想的相互纠缠
第二节 到农村去、到工厂去、到民间去
第三节 工农兵文学中的阶级意识与民粹意绪
第四节 知识分子的角色转换与话语生产
第五章 集体主义对个体经验的征询
第一节 新生活、新人物、新秩序的君临
第二节 知识分子的集体化与话语方式的政治化
第三节 工农兵文学中的英雄叙事
第四节 知识结构的失衡与主体精神的弱化
第六章 革命叙事的经典化与知识分子的精神形态
第一节 权威主义与唯意志论倾向
第二节 “文革”期间知识分子的精神形态
第三节 “样板戏”文学的审美效应
下编“五四”传统与新时期启蒙
第七章 文艺大众化、民族化的符号意义
第一节 大众化、民族化的路径之争
第二节 大众化、民族化的语义分歧
第三节 “五四”传统与革命现实之间的艰难选择
第八章 新时期文学的精神向度
第一节 “文革”期间的民间诗人群体
第二节 个人话语空间的重建
第三节 宏大主题的消解
第四节 “告别”声中的诗学景观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