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与戏曲
-
心影心影(新加坡)余丽莎著香港富豪陈子峰是怡芳父亲的生死之交。在怡芳出生-童年-成长过程中,无时无刻没有陈子峰的身影,怡芳18岁生日会上,两人之间滋生一种让他们自己都心慌意乱、不敢正视的情愫。在怡芳赴哈佛求学的岁月里,陈子峰对怡芳的爱情表露得越来越明显:总统豪华房里的生日会、专机的生日旅行……陈子峰的爱既浪漫又刺激,这既让怡芳如痴如醉,又让独立自爱的怡芳在父爱、亲情、友情之间无所适从、无从抉择,传媒的介入,更让年青的怡芳心烦意乱。这时候,年青英俊极具野心的连庚文闯入怡芳的生活,不敢正视陈子峰的如火痴情的怡方在风流倜傥的连庚文的连番追击下,差点全线崩溃……。身心俱伤的怡芳逃到菲律宾一海岛上散心,陈子峰婚讯传来,菲律宾政局动荡,被困海岛的怡芳更加思念牵挂百般关爱自己,而自己又多番伤害的子峰。就在这时,胸有成竹的子峰从天而降,一段惊心动魄、曲折离奇的忘年恋,经过岁月的洗磨,在亲情的祝福下终至功德圆满,一对忘年恋人在异国的诗情画意中享受灵与肉的完美无缺的合一。
-
非常日记(新加坡)余丽莎著在金融风暴损失惨重的丽莎,受朋友之邀到北京玩,结识了北京商人韦克明——原来,韦克明是丽莎前世的丈夫韦达夫,而丽莎则是韦克明前世的太太方心蕊。两人一见如故,在前世今生的情境中爱得疯狂、彻底,共享欲之悦;但韦克明是有妇之夫,家人想方设法令丽莎从迷情中自拔,而韦太太也极力拆散他们。前世情迷新加坡,今生情陷北京城。此情难舍,丽莎与韦克明爱得轰轰烈烈死去活来……百般无奈之下,在爱情中身心我瘁的丽莎,忍痛割爱返回新加坡。不久,得知自己身患绝症的丽莎挡不住北京的诱惑,只身飞赴北京,迎接她的,除了韦克明,竟然还有韦太太……
-
傀儡戏·《目连》全簿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 编暂缺简介...
-
梨园戏·小梨园剧目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傀儡戏·落笼簿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 编暂缺简介...
-
梦圆旧金山谭琳,谢自铂著一次偶然的机会,年过半百的旅美画家向志宇和年轻、聪慧的女诗人雪芳相识了。共同的理念,把他俩的命运连在一起。为了在求生存的前提下,发展他们共同的事业,在志宇的帮助下,雪芳接受了旧金山一家旅馆当经理的工作。房客中,有在这家旅馆干了三十年而被炒了鱿鱼的美国白人经理布赖恩以及他的同性恋情人鲍尔斯,有年过七十、身患骨癌的孤独老人埃尔默,有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以酒为伴的海员贝克,还有年轻、风趣、喜爱中国文化、对雪芳情有独钟的白人作曲家彼尔等。在雪芳、志宇和这些房客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故事……最后,雪芳、志宇、彼尔等带着朋友们的祝福,一起踏上了“环美之路”,去圆一个共同的梦……
-
非常日记(新加坡)余丽莎著丽莎是一名生活充满曲折色彩的奇女子,她为富家太太的时候曾遭绑架。丽莎将那段日子形容为一生中最恐怖难忘,最受尽羞辱的日子。她脱绑后心灵遭受极大创伤,最近终于勇敢地踏出阴影,重新在商界大展拳脚,并用蘸满深情的笔触,把她那一段鲜为人知、撼人心弦的经历,通过小说的形式奉献给读者。
-
堕入红尘(新加坡)余丽莎著“天本无情,而物之性命,各有情也。”人间有许许多多的爱,不曾经历,无法知道;或如佛家偈语——“不可说”。风流倜傥的富商sofian与娇柔善良的黎子娟一见钟情,随后双双深堕爱河。子娟在与sofian生生死死的爱恋中,一度被同性恋老板缠住。经过了一番反复,当子娟与sofian再也分不开的时候,才发现命运与他们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原来他们的身世有着惊人的秘密,sofian实际上是子娟失散多年的亲生哥哥……
-
于伶代表作于伶著;李淑英编选;中国现代文学馆编内容简介于伶,原名任锡圭,笔名尤竟。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剧作家。本书收入其剧作6篇:早期作品热衷于现实题材,《浮尸》等短剧,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夜光杯》,揭露了日本汉奸的丑恶行径:《夜上海》,采用冷峻、暴露手法,真实、直白描述沦陷的上海各阶层民众的心态。
-
王正剧作选王正我从事戏剧工作已经50多年了。更早,在少年时期,我就与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我7岁时,抗日战争爆发。我随父母逃难。1943年,我13岁,在国立中大附中初中部读二年级。学校设在重庆青木关。当时,青木关是有名的文化重镇。学校里全是流亡师生。我们自然地都受到抗战文艺的熏陶和影响。这一年,全校举行戏剧比赛,每班都要演一个戏。我们没有像别的班那样排演现成的剧目,而是演了一个由我创作的独幕剧。如今,我早已忘了那独幕剧的题目和故事情节。仅依稀记得,我在戏里扮演一个老头。日本侵略军闯进我的家门,捣毁家私,抢掠财物,还要拉走我的儿媳妇。我挺身与敌人英勇抗争,最后被打死了。临死前,我慷慨悲愤地说了一大段台词,不仅自己热泪盈眶,还感动了所有的观众。没有想到,这个戏被评为整个戏剧比赛的第一名。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获奖,而且所获得的恰恰就是戏剧创作奖。这件事似乎决定了我一生的命运。现在想来,当时我编的那个独幕剧,根本谈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创作,只不过是按照当时流行的抗战戏剧模式演绎出来的一个仿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