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与戏曲
-
言辞行为转隐喻研究司建国 著本书是一项语言学、文体学和戏剧分析相结合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在揭示言辞行为转隐喻在戏剧中的文体功能、拓展认知隐喻学研究的范围、完善认知隐喻学应用于戏剧研究的方法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全书研究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方法得当、论证严密、语料翔实、分析细致、论据充分、结论可信,充分展示了认知隐喻理论在揭示戏剧对话特征方面的可行性,为认知文体学和认知诗学创新性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范式。
-
王季思推荐古代戏曲王季思 选编;王小雷 注本书是古代戏曲的选段读本。共选有二十篇作品,主要是从元到清的杂剧、传奇读本,亦有一篇折子戏的名段。选编目的注重文学性与思想性的结合,名作如云,并加以“题解”“作者简介”和“注释”,方便读者理解阅读和欣赏。前有王季思《中国戏曲为什么如此动人》的导读一篇,介绍了戏曲发展史的简要情况,和本书的目的与价值。
-
中央苏区戏剧集《中央苏区文艺丛书》编委会 著中央苏区戏剧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表演载歌载舞,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强烈的战斗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反映了火热的现实革命斗争,体现了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塑造了红军、工人、农民等舞台新形象,感染了苏区军民。 本书收集中央苏区戏剧经典代表性作品70余部,编辑为4个专题,供广大读者参考。
-
中国戏曲史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莎士比亚喜剧选[英] 莎士比亚 著这本喜剧集收入了莎士比亚脍炙人口的五部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温莎的风流娘们儿》和《第十二夜》。作品中洋溢着文艺复兴时期的乐观精神,充满对人、而非神的赞美和信心。人的个性、追求、尊严得以彰显,真挚的爱情得到歌颂。莎士比亚喜剧的主题大同小异,多贯穿着一条有情人历经磨难、终成眷属的主线,同时又以笑声为武器,讽刺社会陋习偏见,揭露人性中的可笑与可鄙,是以散发出永不褪色的魅力。
-
家和万事兴小戏小品集辽宁省戏剧家协会 编《家和万事兴小戏小品集》为来自辽宁省内专业、业余作者的原创小戏、小品作品,是辽宁省戏剧家协会集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向上的家庭道德风尚,生动、形象地引导人们自觉传承家庭美德,优化家庭小细胞,构筑社会大文明,携手共创和谐社会和文明家风,提升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的鲜活性和感染力而做活动的延伸。小戏小品作品以家文化为题材,贴近生活,涉及到家庭和睦、子女教育、尊老爱幼等多方面,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
中国古典戏剧审美理论史略王政 著本书考察中国古典戏剧审美理论的历史发展。分作四个时期。**,先秦汉魏六朝:理论史的观念期或史前期。第二,唐宋时期,戏剧形式已初熟,关于初熟之形式已产生许多的评说,评说中已潜含着审美的成分。第三个时期是元代,杂剧剧本及演出宣告了中国戏剧的成熟化时代。第四个时期是明清两代,即古典戏剧审美理论的繁荣期。
-
评书与戏曲金受申 著本书是金受申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的结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金受申对北京评书的介绍,涉及评书的历史、内容和老北京说书人的重要表演场所——茶馆。第二部分谈北京的俗曲和其他艺术,如岔曲、皮影戏、单弦等。第三部分是前辈回忆金受申的文章,共两篇,角度不同,互为补充。金受申生当清末,经历了整个民国,又身为旗人,故熟知旧京掌故,更了解市井风情,其作品充满了“京味”。本书是了解老北京评书及其他曲艺内容、形式、历史的难得读物。
-
昆曲大观·名家访谈杨守松 著《昆曲大观·名家访谈:南京 苏州》 为南京、苏州昆曲名家访谈录,采访对象涵盖张继青、范继信、石小梅、胡锦芳、李鸿良 、吴新雷等二十多位昆曲名家、曲家、学者, 其中大部分是70岁以上的昆曲艺术家,大体按照生旦净末丑的顺序排列,采访内容涉及访谈者从艺经历、对昆曲的感想、昆曲的前尘往事,该书口述历史,如同昆曲活化石。
-
中国话剧百年典藏·作品卷七傅谨 著套书简介:中国话剧百年典藏(共十五卷)作品卷(共十卷)《中国话剧百年典藏·作品卷一(早期新剧)》《中国话剧百年典藏·作品卷二(五四时代)》《中国话剧百年典藏·作品卷三(1930?1937)》《中国话剧百年典藏·作品卷四(1937?1940)》《中国话剧百年典藏·作品卷五(1940年代)》《中国话剧百年典藏·作品卷六(1950?1960年代)》《中国话剧百年典藏·作品卷七(1970年代)》《中国话剧百年典藏·作品卷八(1980年代Ⅰ)》《中国话剧百年典藏·作品卷九(1980年代Ⅱ)》《中国话剧百年典藏·作品卷十(1990年代)》理论卷(共五卷)《中国话剧百年典藏·理论卷一(1906?1929)》《中国话剧百年典藏·理论卷二(1929?1949)》《中国话剧百年典藏·理论卷三(1949?1977)》《中国话剧百年典藏·理论卷四(1978?2000)》《中国话剧百年典藏·理论卷五(百年话剧记忆)》19世纪中叶,西方侨民把话剧带入中国,数十年后,话剧开始为中国人接纳。20世纪中国话剧的经历,就浓缩在这套十五卷的《中国话剧百年典藏》里。本套书是我国话剧百年发展历史的纵向呈现,也是话剧创作成果和理论积累的集中展示。全套书分为剧本、理论资料两大部分,其中前十卷是剧本,后五卷是话剧理论与资料汇编。这部《中国话剧百年典藏》是一部全新的中国话剧史的雏形。基于这部典藏的中国话剧史,或许更接近于“话剧”的历史,而不是话剧被外力所操控的工具史。人们并不难从中找到新的历史线索,还有对中国话剧发展进程新的历史把握。本套书被收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出版集团重点扶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