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江南古佛中峰明本与元代禅宗
作者:纪华传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1-01
ISBN:9787500459057
定价:¥2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佛教从印度东传以来,在中华大地生根、发展,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至今绵延不绝。从东汉到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译经与格义佛教,是中国佛教的初扬时期,其结果是以某一经论为核心而形成了部分学派;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宗派大成的阶段,华严、天台、禅宗等宗派的形成,表明了印度佛教在理论思想上的全部中国化。而宋元之际的佛教,又以禅、净为主流,进入佛教中国化的鼎盛时期,在民间发生了全面影响。到了明代,圆融的思潮已经成为佛教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
作者简介
纪华传,1970年生,山东即墨人。1994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200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是禅宗与中国佛教。在《世界宗教研究》、《佛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序言
导言
第一章 元代社会政治文化与江南禅宗
第一节 元代的佛教政策与社会文化
一 从成吉思汗多元平等到忽必烈教派差别的宗教政策
二 元朝对佛教的尊崇、管理及其弊端
三 儒释道三教关系
四 汉传佛教各宗派
第二节 元初的崇教抑禅政策与江南禅宗
一 教禅廷辩与崇教抑禅
二 江南禅师对元朝统治的抵制
三 江南禅宗的分化与衰落
附:元代江南禅宗法系简表
第二章 中峰明本的生平行履
第一节 早年事迹与佛法因缘(1263—1281)
第二节 跟随高峰原妙禅师出家与参学(1282—1295)
一 初见高峰原妙
二 出家与参学
第三节 住幻住庵,励志修习头陀行(1296—1303)
一 吴山云居禅庵
二 弁山幻住庵
三 平江幻住庵
第四节 隐遁于山林江河,拒绝住持禅宗名刹(1304—1313)
一 初次住持师子禅院
二 平江顺心庵与庐州六安山
三 拒绝住持灵隐禅寺
四 提倡十方选贤,批评“以院易嗣”之弊
第五节 晚年弘法天目山,名闻于天下(1314—1323)
一 西天目山幻住庵
二 丹阳大同庵
三 皇帝及王臣之尊崇
四 一代祖师入寂
第六节 明本与元代禅师的交往
一 原妙弟子断崖了义与布衲祖雍
二 祖先系虚谷希陵等禅师
三 崇岳系、之善系及居筒系禅师
第三章 明本的主要著述
第一节 《中峰和尚广录》的主要内容与文献价值
第二节 《中峰和尚广录》的版本与流传
一 《中峰和尚广录》主要版本
二 颁赐入藏与《普宁藏》的刊刻
三 明初吴山云居禅庵的重刊
四 《碛砂藏》本《中峰和尚广录》略辨
第三节 《明本禅师杂录》及其他著作
一 《明本禅师杂录》的主要内容与文献价值
二 《幻住庵清规》的重要内容与民众信仰
三 《三时系念》与净土修行仪轨
第四章 明本的看话禅与工夫论
第一节 看话禅的渊源及明本提倡看话禅的原因
一 明本对传统禅法流弊的批评
二 看话禅的含义与思想渊源
三 明本对话头之简别
第二节 明本看话禅的主要内容与禅法特点
一 看话禅的前提:“参禅无秘诀,唯有生死切”
二 觉悟的根本:“灵知心体,离言说相”
三 修行的方法:“不起第二念,即是疑情”
四 “道在目前,不离声色”与平常心
第三节 “参则真参,悟则实悟”的工夫论
一 妄解情见与彻悟正见
二 “禅不离心,心不离禅”
三 “禅不在坐,亦不离坐”
第五章 明本的禅净一致与禅教会通思想
第一节 明本的禅净一致思想
一 对弥陀净土信仰的提倡
二 勘辨“四料拣”,提出“禅即净土之禅,净土乃禅之净土”的禅净融合明本的思想
第二节 明本的禅教会通思想
一 禅教会通思想的历史回顾
二 明本论禅与教之差异
三 以“一心”会通禅教
第三节 对禅门五宗与佛教各派的融合
一 论禅门五家宗旨
二 论佛教四宗要旨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明本的法脉传承及其影响
第一节 明本的嗣法弟子千岩元长
一 明本的法系传承及主要嗣法弟子
二 千岩元长生平及其禅法
第二节 明本嗣法弟子与元代云南禅宗
一 元代云南佛教概况
二 玄鉴禅师与元代云南禅宗的再传
三 玄鉴等云南禅师的禅法思想
附:《太华山佛严寺无照玄鉴禅师行业记》
第三节 明本与日本人元求法禅僧
一 元僧东渡与日僧入元
二 参学与嗣法于明本的日本禅僧传略
三 明本的嗣法弟子与日本幻住派
第七章 佛法金汤:明本与元代士大夫
第一节 明本与赵孟烦的佛学因缘
一 赵孟頫的生平简介
二 赵孟頫与明本的交往
三 赵孟頫与中峰和尚书札的主要内容与文献价值
第二节 明本与冯子振等士大夫的交往
一 明本与冯子振的诗文酬唱
二 明本与元代其他士大夫
第三节 明本与高丽忠宣王王璋
一 高丽忠宣王王璋与佛教
二 王璋与明本的书信问答
三 王璋登天目山问法与嗣法
第四节 明本的德行与外护的力量
附录一 文献资料
(一)明本传记资料:《中峰和尚行录》、《智觉禅师法云塔铭》、《普应国师道行碑》、《普应国师舍利塔记》
(二)《怀净土诗》一百八首、《天目山赋》
(三)和冯海粟《梅花诗百咏》
(四)跋语:《莲宗宝鉴跋》、《一山国师语录跋》
(五)赵孟頫致中峰和尚书札
附录二 中峰明本年谱简编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言
第一章 元代社会政治文化与江南禅宗
第一节 元代的佛教政策与社会文化
一 从成吉思汗多元平等到忽必烈教派差别的宗教政策
二 元朝对佛教的尊崇、管理及其弊端
三 儒释道三教关系
四 汉传佛教各宗派
第二节 元初的崇教抑禅政策与江南禅宗
一 教禅廷辩与崇教抑禅
二 江南禅师对元朝统治的抵制
三 江南禅宗的分化与衰落
附:元代江南禅宗法系简表
第二章 中峰明本的生平行履
第一节 早年事迹与佛法因缘(1263—1281)
第二节 跟随高峰原妙禅师出家与参学(1282—1295)
一 初见高峰原妙
二 出家与参学
第三节 住幻住庵,励志修习头陀行(1296—1303)
一 吴山云居禅庵
二 弁山幻住庵
三 平江幻住庵
第四节 隐遁于山林江河,拒绝住持禅宗名刹(1304—1313)
一 初次住持师子禅院
二 平江顺心庵与庐州六安山
三 拒绝住持灵隐禅寺
四 提倡十方选贤,批评“以院易嗣”之弊
第五节 晚年弘法天目山,名闻于天下(1314—1323)
一 西天目山幻住庵
二 丹阳大同庵
三 皇帝及王臣之尊崇
四 一代祖师入寂
第六节 明本与元代禅师的交往
一 原妙弟子断崖了义与布衲祖雍
二 祖先系虚谷希陵等禅师
三 崇岳系、之善系及居筒系禅师
第三章 明本的主要著述
第一节 《中峰和尚广录》的主要内容与文献价值
第二节 《中峰和尚广录》的版本与流传
一 《中峰和尚广录》主要版本
二 颁赐入藏与《普宁藏》的刊刻
三 明初吴山云居禅庵的重刊
四 《碛砂藏》本《中峰和尚广录》略辨
第三节 《明本禅师杂录》及其他著作
一 《明本禅师杂录》的主要内容与文献价值
二 《幻住庵清规》的重要内容与民众信仰
三 《三时系念》与净土修行仪轨
第四章 明本的看话禅与工夫论
第一节 看话禅的渊源及明本提倡看话禅的原因
一 明本对传统禅法流弊的批评
二 看话禅的含义与思想渊源
三 明本对话头之简别
第二节 明本看话禅的主要内容与禅法特点
一 看话禅的前提:“参禅无秘诀,唯有生死切”
二 觉悟的根本:“灵知心体,离言说相”
三 修行的方法:“不起第二念,即是疑情”
四 “道在目前,不离声色”与平常心
第三节 “参则真参,悟则实悟”的工夫论
一 妄解情见与彻悟正见
二 “禅不离心,心不离禅”
三 “禅不在坐,亦不离坐”
第五章 明本的禅净一致与禅教会通思想
第一节 明本的禅净一致思想
一 对弥陀净土信仰的提倡
二 勘辨“四料拣”,提出“禅即净土之禅,净土乃禅之净土”的禅净融合明本的思想
第二节 明本的禅教会通思想
一 禅教会通思想的历史回顾
二 明本论禅与教之差异
三 以“一心”会通禅教
第三节 对禅门五宗与佛教各派的融合
一 论禅门五家宗旨
二 论佛教四宗要旨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明本的法脉传承及其影响
第一节 明本的嗣法弟子千岩元长
一 明本的法系传承及主要嗣法弟子
二 千岩元长生平及其禅法
第二节 明本嗣法弟子与元代云南禅宗
一 元代云南佛教概况
二 玄鉴禅师与元代云南禅宗的再传
三 玄鉴等云南禅师的禅法思想
附:《太华山佛严寺无照玄鉴禅师行业记》
第三节 明本与日本人元求法禅僧
一 元僧东渡与日僧入元
二 参学与嗣法于明本的日本禅僧传略
三 明本的嗣法弟子与日本幻住派
第七章 佛法金汤:明本与元代士大夫
第一节 明本与赵孟烦的佛学因缘
一 赵孟頫的生平简介
二 赵孟頫与明本的交往
三 赵孟頫与中峰和尚书札的主要内容与文献价值
第二节 明本与冯子振等士大夫的交往
一 明本与冯子振的诗文酬唱
二 明本与元代其他士大夫
第三节 明本与高丽忠宣王王璋
一 高丽忠宣王王璋与佛教
二 王璋与明本的书信问答
三 王璋登天目山问法与嗣法
第四节 明本的德行与外护的力量
附录一 文献资料
(一)明本传记资料:《中峰和尚行录》、《智觉禅师法云塔铭》、《普应国师道行碑》、《普应国师舍利塔记》
(二)《怀净土诗》一百八首、《天目山赋》
(三)和冯海粟《梅花诗百咏》
(四)跋语:《莲宗宝鉴跋》、《一山国师语录跋》
(五)赵孟頫致中峰和尚书札
附录二 中峰明本年谱简编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