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嬗变与超越: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史
作者:彭泽平 著
出版社:华龄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9-01
ISBN:9787801784001
定价:¥3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它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正是由于基础教育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业,所以基础教育改革在当前倍受重视和关注。本书主要研究和梳理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按照现在对“基础教育”外延的理解,基础教育除了普通中小学外,还应当包括学前教育。在课题研究和本书撰写过程中,作者原计划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也进行梳理。在本书中,笔者将“基础教育”外延人为限定的普通中小学,不涉及学前教育,在此作说明。
作者简介
彭泽平(1974.12——)苗族,博士,贵州天柱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曾在《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及其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篇,出版专著1部,合著5部,主持包括国家省部级在内研究课题7项。研究兴趣和领域:教育哲学、教育史、民族教育等。
目录
第一章 “传统”的初建——建国初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兴起
一、建国初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方针
二、建国初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建
三、建国初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评价
第二章 “师俄”取向的正规化建设——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
三、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评价
第三章 “自主”与“失误”之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教育革命”潮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调整”时期至“文革”前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三、此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分析与评价
第四章 知识悲剧与制度厄运——“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基础教育课程“革命”
一、“教育大革命”的爆发与基础教育课程“革命”
二、“文革”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革命”的成效与特征
三、“文革”时期“教育大革命”的生成逻辑
第五章 迷途之后的重建与深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文革”结束至改革开放初期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建
二、1986年-20世纪90年代末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评价
第六章 世纪之交的全新重构——世纪之交以来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的背景
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目标与内容
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分析与评价
结束语 呼唤理性的课程化与实践
附录 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事记
参考文献
一、建国初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方针
二、建国初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建
三、建国初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评价
第二章 “师俄”取向的正规化建设——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
三、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评价
第三章 “自主”与“失误”之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教育革命”潮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调整”时期至“文革”前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三、此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分析与评价
第四章 知识悲剧与制度厄运——“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基础教育课程“革命”
一、“教育大革命”的爆发与基础教育课程“革命”
二、“文革”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革命”的成效与特征
三、“文革”时期“教育大革命”的生成逻辑
第五章 迷途之后的重建与深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文革”结束至改革开放初期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建
二、1986年-20世纪90年代末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评价
第六章 世纪之交的全新重构——世纪之交以来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的背景
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目标与内容
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分析与评价
结束语 呼唤理性的课程化与实践
附录 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事记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