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民间一瞥(影像叙述的民间生活)
作者:潘伟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0-01
ISBN:9787208065369
定价:¥3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潘伟,连州人,广东省《清远日报》社社长、总编辑,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事。 2000 年起他在《清远日报》上开设个人图文专栏《民间一瞥》,专栏聚焦基层的社会群体,用镜头和笔记录了市井民众的生活情景和生存状态。《民间一瞥》已刊发了 300 多期,为全国报纸副刋优秀专栏,其中的作品先后被国内 10 多家专业刊物和大众媒体转载,并在首届连州摄影年展中展出。这次出版发行的作品一共有 138 幅,是从 300 多期中作品中精选而成,其中有 27 幅作品是在连州拍摄的。 《民间一瞥:影像叙述的民间生活》专题聚焦基层的社会群体,并通过图文互补的形式增加图片的内涵。“民间瞥”已刊发300多期,为全国报纸副刊优秀专栏,其中的作品先后被国内10多家专业刊物和大众媒体转载,并在首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展出。该书印刷典雅精美,系从《清远日报》刊发的300多期作品中遴选结集而成,集可读性、资料性、观赏性于一体。本书由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邓启耀教授作序,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各新华书店经销。
作者简介
潘伟,广东省《清远日报》社社长、总编辑,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事。2000年起他在《清远日报》上开设个人图文专栏《民间一瞥》,专栏聚焦基层的社会群体,用镜头和笔记录了市井民众的生活情景和生存状态。《民间一瞥》已刊发了 300 多期,为全国报纸副刋优秀专栏,其中的作品先后被国内 10 多家专业刊物和大众媒体转载,并在首届连州摄影年展中展出。
目录
有的纺织是农业
母子情
乡间洗衣很随意
待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猪郎——出门便是新郎
江湖残局
汗水滴成油
拴住的童年
三三棋出不了聂卫平
芥微如黄豆,美食成大观
人间“清白”
老太太累了,关帝也累了
无秤则百业乱
乡间生活如陶
传了两千四百多年的火功
拉上猴子作幌子
城里的孩子为何不爱蝴蝶蚱蜢?
谁知弹棉者之热
百姓何处治杂症
“神鸟测字”——以小魔术视之
当代江湖术士
一本通书翻到老
烂牙之事,说小是小说大是大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你知道什么是“二二金利”、“池水达”吗?
“揾食艰难”之诠释
大人比小童更淘气
米酒是米酿的吗?
谁更幸福?
人权和牛权
人之初情本真
走进一段尘封了的历史
一幅很难辨别年代的秋收图
祠堂是宗族繁衍之根
平淡也是福
小渔船上的“二人世界”
从此温顺如太监
不如看看天气预报
全身武装找工做
娘家是出嫁女之根
荷枪四顾人惘然
协调能力是人的一种重要素质
今天,有多少儿童在过儿童节呢?
牧童疑问杏花村
十年前,你敢这样坐“索尼”吗?
地下党常装扮的角色
打印出来的命运
柴米夫妻
歌词大意:靓袜贱卖,十元三双
技如织女之美业
担对盒箩“耍人家”
小陀螺大学问
轿车时代之轿
人算岂如天算?
犹抱吉他半遮面
中国人有乱张贴的习惯
高速使人进步 低速使人落后
谁还用火柴:最时尚和最不时尚的人
一千八百行,行行出状元
请小布什和本·拉登做形象代言人?
不必等到嫁人才美容
这一切都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开始
烟斗兼有用具和道具的功能
添丁添灯不为照明
传统≠落后 现代≠先进
怀念蛙声一片
饮料罐拔火罐
残留的“鸡公糖文化”
我告诉你哪里有古董
机上龙袍就像皇帝吗?
田野的守望者
爱情是框不住的
流动采耳
老庄也能上“刀山”吗?
人生就一个缘字
所奉何神,不甚了了
(人+木头)-人=工作量
桌球大排档
乡村人比都市人更关心天气
际选择过渡,还是过桥
知识青年都要接受再教育
这车,算是什么“巴”呢?
生活色彩缤纷,生活背负重荷
辛苦背来自在坐
背囊之父
审美疲劳
侵略者的“替罪羊”
后公社化的集体劳动
“煲手机粥”
从高贵走向低贱的搪瓷
我们已经丰衣
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
玩了千年的“叶子戏”
不经意间,便成了别人的风景
别人的城市
人生之路都是一样的
鱼骨天线:1980年的流行语和流行物
篮球原本就是这样投的
百姓祈望喜气的日子
爷爷在这里读“人之初” 孙子在这里
读“bpm”
瑶寨的“思想者”
心忧炭贱愿天寒
审丑心理,人皆有之
中国民间十大经典游戏之一——滚铁环
曾被列入SARS“疑似”黑名单的芒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稚气未脱的小母亲
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开心
“金牌烧猪”——“龙船肉”
现代伦理:“以幼者为本”
杀猪并非做鹅
传统鸡笼有什么好?环保!
光屁股的童年
勤劳和奉献并非老黄牛的精神
人愈藏,愈靓
中国人爱吃粽子,却不珍惜端午文化
上学如圈羊 放学如放羊
烧香许愿:在信仰与迷信之间
晒坪无事件
一头是传统风俗,一头是现代生活
渔翁改行做模特
村童已经输在起跑线上
满月酒——乡村女眷之聚宴
现代文明渐进农厕
唱花鼓戏《补锅》的李谷一,早已改唱美声了
菩萨是人造的
慵线懒针,几曾作女红
信息时代的纤夫
糖环、炒米饼VS巧克力
农家兴旺不一定靠种“五谷”养“六畜”
生计与孩子,孰重孰轻?
人之初,性本惰
妻幸福,夫也幸福
不要败坏了读书的胃口
浪漫主义食品——棉花糖
卖艺乎?卖乐器也
岁月流痕于墙,亦于人
牧妪牧牛又“牧”人
母子情
乡间洗衣很随意
待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猪郎——出门便是新郎
江湖残局
汗水滴成油
拴住的童年
三三棋出不了聂卫平
芥微如黄豆,美食成大观
人间“清白”
老太太累了,关帝也累了
无秤则百业乱
乡间生活如陶
传了两千四百多年的火功
拉上猴子作幌子
城里的孩子为何不爱蝴蝶蚱蜢?
谁知弹棉者之热
百姓何处治杂症
“神鸟测字”——以小魔术视之
当代江湖术士
一本通书翻到老
烂牙之事,说小是小说大是大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你知道什么是“二二金利”、“池水达”吗?
“揾食艰难”之诠释
大人比小童更淘气
米酒是米酿的吗?
谁更幸福?
人权和牛权
人之初情本真
走进一段尘封了的历史
一幅很难辨别年代的秋收图
祠堂是宗族繁衍之根
平淡也是福
小渔船上的“二人世界”
从此温顺如太监
不如看看天气预报
全身武装找工做
娘家是出嫁女之根
荷枪四顾人惘然
协调能力是人的一种重要素质
今天,有多少儿童在过儿童节呢?
牧童疑问杏花村
十年前,你敢这样坐“索尼”吗?
地下党常装扮的角色
打印出来的命运
柴米夫妻
歌词大意:靓袜贱卖,十元三双
技如织女之美业
担对盒箩“耍人家”
小陀螺大学问
轿车时代之轿
人算岂如天算?
犹抱吉他半遮面
中国人有乱张贴的习惯
高速使人进步 低速使人落后
谁还用火柴:最时尚和最不时尚的人
一千八百行,行行出状元
请小布什和本·拉登做形象代言人?
不必等到嫁人才美容
这一切都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开始
烟斗兼有用具和道具的功能
添丁添灯不为照明
传统≠落后 现代≠先进
怀念蛙声一片
饮料罐拔火罐
残留的“鸡公糖文化”
我告诉你哪里有古董
机上龙袍就像皇帝吗?
田野的守望者
爱情是框不住的
流动采耳
老庄也能上“刀山”吗?
人生就一个缘字
所奉何神,不甚了了
(人+木头)-人=工作量
桌球大排档
乡村人比都市人更关心天气
际选择过渡,还是过桥
知识青年都要接受再教育
这车,算是什么“巴”呢?
生活色彩缤纷,生活背负重荷
辛苦背来自在坐
背囊之父
审美疲劳
侵略者的“替罪羊”
后公社化的集体劳动
“煲手机粥”
从高贵走向低贱的搪瓷
我们已经丰衣
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
玩了千年的“叶子戏”
不经意间,便成了别人的风景
别人的城市
人生之路都是一样的
鱼骨天线:1980年的流行语和流行物
篮球原本就是这样投的
百姓祈望喜气的日子
爷爷在这里读“人之初” 孙子在这里
读“bpm”
瑶寨的“思想者”
心忧炭贱愿天寒
审丑心理,人皆有之
中国民间十大经典游戏之一——滚铁环
曾被列入SARS“疑似”黑名单的芒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稚气未脱的小母亲
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开心
“金牌烧猪”——“龙船肉”
现代伦理:“以幼者为本”
杀猪并非做鹅
传统鸡笼有什么好?环保!
光屁股的童年
勤劳和奉献并非老黄牛的精神
人愈藏,愈靓
中国人爱吃粽子,却不珍惜端午文化
上学如圈羊 放学如放羊
烧香许愿:在信仰与迷信之间
晒坪无事件
一头是传统风俗,一头是现代生活
渔翁改行做模特
村童已经输在起跑线上
满月酒——乡村女眷之聚宴
现代文明渐进农厕
唱花鼓戏《补锅》的李谷一,早已改唱美声了
菩萨是人造的
慵线懒针,几曾作女红
信息时代的纤夫
糖环、炒米饼VS巧克力
农家兴旺不一定靠种“五谷”养“六畜”
生计与孩子,孰重孰轻?
人之初,性本惰
妻幸福,夫也幸福
不要败坏了读书的胃口
浪漫主义食品——棉花糖
卖艺乎?卖乐器也
岁月流痕于墙,亦于人
牧妪牧牛又“牧”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