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
高罗佩Janwillem van de Wetering《高罗佩:其人其书》是世界上第一部高罗佩评传。作为传记,本书颇有一些独特之处。作者并未依照常规、着力于细述传主的生平经历,而是以其作品为线索,用极富文学性的笔调,凝练地勾勒出传主一生思想与研究的发展轨迹,并且刻意避开官方叙事,加上自己也曾深度研习过东方文化的某些方面,其审视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度自是与众不同,往往从一个同道甚至知音的立场出发,做出充满个性化的分析与评判,其中有不少灵光一闪的感悟,相信会让读者和研究者深感会心。
-
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史铁生 等我们生而破碎,用活着来修修补补 收录史铁生、汪曾祺、梁实秋、丰子恺、沈从文等12位华语文坛文学大家经典作品,精选《秋天的怀念》《合欢树》《多年父子成兄弟》《我与地坛》等40余篇散文名篇,书写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爱、友情、亲情、勇气和真诚。人生路上,我们会遭遇风暴、挫折与创伤,但别慌张,它终将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和充盈,从而走向生命的辽阔。也许,当我们跨越生活的风暴,历尽千帆,才终于懂得,“人间”的真正含义是活着。温暖、纯净的文字,读来令人落泪。
-
广雅·我要唱到永远曹可凡本书为著名主持人曹可凡的散文集,其内容涵盖名人记趣、纪念文章、闲谈杂感、读书随笔,无论是记述与各界名家的交游,还是叙写自己的演艺道路,均从作者亲身经历出发,以温暖的笔调写成,生动真挚,亲切可感。个性十足的黄永玉偶尔流露出的黯然神伤,林青霞写作《窗里窗外》背后付出的汗水与努力,流沙河在历经岁月沧桑之后的清明与孤傲……凡此种种,都被掩藏于他们的大师光环之下,而作者则悉心记录下大师们鲜为人知的一面。借可凡之眼,观人生百态,跟随作者深情的笔触,一览四十余位大师们的往事与日常,感受他们曾体会过的沉浮冷暖。
-
如果你生而为女人[意大利]奥里亚娜·法拉奇《如果你生而为女人》是意大利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为《欧洲人》周刊完成的一系列深度人物访谈,按不同的阶段和主题分为四个专辑:“之后,才有了夏娃”“如今,女性更自由了吗?”“生为女人,如此令人着迷”“一种名曰‘不顺从’的美好品德”。这二十篇访谈(部分采用人物侧写或记者手记的形式)涉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思想、时尚、政治等领域具有标杆意义的女性人物:从设计师可可·香奈儿、超短裙设计师玛丽·官、《性政治》的作者凯特·米利特,到口无遮拦的意大利国民歌手米莉·蒙蒂、向性别禁忌宣战的瑞典演员英格丽·图林,到致力于废除卖淫合法化法案的参议员丽娜·梅林,等等。本书也收录了其对以色列首位女性总理果尔达·梅厄、印度前总理英吉拉·甘地的采访。法拉奇和这些风云人物在交谈中针锋相对、尽所欲言。就其性别而言,采访者和被采访者都处在一个重估一切价值的时代,虽然她们中也有少部分人拒绝承认变化的存在。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个变革年代的精彩见证,这些毫无保留的文字在今时今日关于女性权利和价值的诸多讨论中有怎样深刻的回声。
-
幸福老去馨语作者通过女主人公的视角讲述了在大背景下她身边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她从初中起就梦想成为一名作家,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在四十五岁后,她重燃写作激情,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写作,最终完成了自己的夙愿。作者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现实问题的反思,通过不同的人物表达出来,以饱满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将生活的酸甜苦辣娓娓道来,充满对生活的深刻洞察,表现了她对梦想的不懈追求。
-
石头的记述汤惠生《石头的记述》收录了岩画和史前艺术考古专家汤惠生近年来在寻访史前岩画过程中留下的随笔27篇,并随文附上相关图片400余幅,内容涉及云南金沙江岩画考察、纳木错环湖岩画考察、珙县悬棺与岩画调查、青海贵德岩画调查、漳州仙字潭岩画寻访、四川甘孜拉日玛岩画探访等,记录其考古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语言平实,角度别致,感情细腻真挚,读之可见作者科学前卫的研究方法和艰难曲折的研究历程,以及其广博精深的学术认知与独立求实的学术精神。
-
大逆事件[日本]田中伸尚 著,臧志军 译以无政府主义者宫下太吉制造炸弹为开端,幸德秋水等二十六人被指企图暗杀天皇,以“大逆罪”交付法庭。大审院特别刑事部在非公开审理中,没有传唤任何证人,仅用了三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就在1911年1月18日做出判决,以“大逆罪”判处二十四人死刑,同时以违反《爆炸物管制处罚规定》判处另外两人有期徒刑。判决后仅过了一个星期左右,被判死刑的秋水等十二人就分别被绞死,其余十二人被减为无期徒刑。史称“大逆事件”。战后研究表明,这是一起以构陷的罪名将个人的思想——自由、平等、博爱——视为犯罪加以审判,扼杀心灵自由的国家犯罪事件。本书作者田中伸尚自1979年左右开始踏上走访“大逆事件”遗属和周边之旅的。那些被强行连坐的人,虽然各自程度和想法有所不同,但都属于当时社会中的少数派。他们反对战争,主张不剥削他人的生活方式,作为宗教人士关心遭受歧视者,思索如何才能实现平等、自由的社会,以及如何处理国家、天皇和个人的关系等这些每一个活着的个体无法回避的问题。他们是一些生活在烦恼、冲突之中,时而又有些性急的人。他们在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思想影响下发现的这些问题,既是当时文学和思想的题目,也是当时媒体的课题,同时也是当今的问题。
-
柠檬[日]梶井基次郎 著,彭永甜 译日本心境小说流派代表人物梶井基次郎,年仅31岁便因肺病去世,令人惋惜。本书收录了他24篇代表作,包括散文和小说。从一个病人的视角看到的世界是忧郁又充满生机的,他赞叹微小的苍蝇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又悲观地说樱花树下埋着尸体,看向无边的海岸线时,眼里也是无尽的悲伤与黑暗……他敏感细腻,将心境与环境融为一体,把孤独写到极致。
-
壁上观千年思如 著如果没有了朝代划分,我们应该怎样读中国历史?本书在尝试一种新解法,选择了公元1—1000年这个人类历史蝶变的重要千年,以百年为限,观察从长安、洛阳直至遥远的中亚索格狄亚那,从王莽篡位直至刘娥临朝,从汉人、匈奴人、鲜卑人、契丹人直至吐火罗人、粟特人,从儒学今古文经纷争直至佛教流布中土……发现其间看似割裂的人物和事件,实际是相扣的环节,共同组成历史之链,从而抛开断代的常规思维,清空那些似是而非的认知,引导一种独立思考:历史原来可以这么读。
-
徒步丝绸之路Ⅱ[法]贝尔纳·奥利维耶法国记者贝尔纳·奥利维耶在退休之后,决意开启并重塑自己的人生,他的目标是沿着古代丝绸之路,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独自步行到中国西安。他将旅途分为三段,利用每年合适的季节徒步:第一段是穿越安纳托利亚高原,到达伊朗边境,第二段横跨伊朗徒步到丝绸之路重镇撒马尔罕,第三段从撒马尔罕步行到西安。在完成这一万两千公里的“丝路长征”之后,在伴侣的“怂恿”和陪同下,又从里昂徒步到伊斯坦布尔欧洲部分,完成最后的三千公里,也最终形成了这部蜚声世界的旅行记“徒步丝绸之路”四部曲。第二部《奔赴撒马尔罕》分十六章,讲述了他从土耳其和伊朗边境出发,步行穿越伊朗高原直到撒马尔罕的各种见闻和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