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
觅刘心武 著《觅》是刘心武继《润》《恕》《悯》之后的又一散文集,书名取“觅”字,表达作者在知天命之年仍致力文学创作道路的开拓、探索的志向。全文收录了包括“大甜桃儿”“春季腰鼓”在内的记叙刘心武人生经历的散文作品二十余则,围绕冯梦龙的“三言”展开的文艺批评小品“彩鸾灯”“信物一箩筐”等五十余则,以及新创《雷雨》之剧本续集——四幕话剧《大海》。全书囊括三种文体,内涵丰富,展现了刘心武全面的文字驾驭能力,亦是其文学创作的延展性与生命力的力证。
-
荆公新学研究刘成国 著从王安石的生命与学术历程出发,在与北宋其他思想流派的比较中,展现荆公新学的独特价值——以立足经典的制度建构为核心的事功之学。亦论述新学门人的生平、著述,新学的盛衰与影响。附录为王安石《易解》辑佚。
-
李浩学术文集 流声李浩本书作者从汉语姓名的起源、姓名的构成、命名的方式、姓名文化的内容、人工智能时代姓名文化的新功能以及姓名文化的价值等几个侧面,移形换步,透视汉语姓名中所积淀的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作者敏锐地关注到姓名符号在当下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与微妙变化,将人们习焉不察的各种称谓和识别方式与姓名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学理性考察,遂使得本书与坊间已有的姓名读物有了明显的区别。
-
李浩学术文集 濡羽编李浩本书分为“通识视野”“专题讲纲”“悠悠河汾”三部分。既有针对学生和一般读者的经典阅读解说,也有与唐代文学与文化相关的话题,以及对学术师承的致意,和对出版家的感怀。
-
阿尔茨海默病先生的妻子蓝江这是一本记录了九年婚姻时光的书,这段时光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妻子的九年。 阿尔茨海默病,这是一个残酷的诊断,它预示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这个诊断是一个诅咒,不仅病人自己,还有病人的家人和朋友,都将沦为“受害者”。他们将被迫目睹病人的病情日趋恶化,被迫目睹爱人在痛苦中挣扎却无能为力,同时,他们还要承担起越来越沉重的照护责任。 作者蓝江是美国一所大学的教授,某天在大学担任董事会顾问的丈夫克拉德被确诊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在此后九年对丈夫的照护生活中,她用爱作支撑,用智慧找方向,用温柔和幽默面对未知,以她“中西并用”的独特方式拥抱生活,在严峻环境中顽强挣扎,最终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照护之路。
-
裁一片绿影送给你冯小军 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今已经深入人心,党的 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与之相随的,生态文学也在中国大地上发芽、生根、成长。生态文学是伴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出现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生态文学的优势在于关注各生命体之间的联系,把文学的笔触伸向生命体及其互相联系的深处,呼唤自然万物的平衡与和谐。这本生态散文集收入生态散文50多篇,主要描写人与自然关系。
-
秋津岛闲话李长声 著旅日作家李长声先生以日本的古称为书名,将其旅居多年的观察写成“闲话”,“以平常心写日本”,“写平常的日本”。全书共分六辑,分别为“兜裆布”“桃太郎”“卡哇伊”“商人道”“没味道”“文学忌”,趣谈日本的文化、文字、生活的各方各面以及作家作品,诠释日本生活美学里的真相,消解轻薄的文化误解,跳出常人的视角,在字斟句酌中“闲话”“秋津岛”。
-
今宵酒醒何处王东京 著一道家常菜,一声温馨叮嘱,一抹乡间月色,治愈你背井离乡的孤寂,踏遍远方千山万水。 不惧怕每一个坡坎,因为当处于人生低谷,每一步都是上坡路; 不吝啬每一次温暖,因为别人也曾在雨中为你撑伞。 全书收录王东京47篇倾情之作,追忆似水年华,写尽无限回忆,细数身边美好、人间真情,看遍人生历练、时代风霜。生活与梦想、乡土与家国、眷恋与别离……记忆里的那些人,支撑着他拾级而上;记忆中的那些事,化为他笔尖的温情与力量。
-
20世纪非洲史学与史学家研究张忠祥本书是一部系统论述非洲史学的专著,主要研究 20 世纪非洲史学与传统史学、国际史学及非洲政治变革的互动关系,以及这一时期非洲史学发展脉络、主要成就、史学流派、史学家等,并探讨其发展规律。 非洲史学是全球史学的组成部分,事实上,非洲口述历史以及非洲独立之初兴起的民族主义史学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在全球史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回溯非洲悠久的史学传统(包括文字传统和口述传统)基础上,本书对 20 世纪非洲史学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分别论及殖民主义史学、民族主义史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对较为独特的南非史学单列一章,并对非洲史学的新发展予以关注。在非洲史学家研究方面,分别就阿杜·博亨、阿德·阿贾伊、贝思韦尔·奥戈特、特伦斯·兰杰、谢赫·安塔·迪奥普、托因·法洛拉进行了个案研究,剖析他们在各自研究中所做出的贡献。本书还探讨了中国的非洲史研究,并提出新的议题方向。
-
时光倒影梁冬霓 著本书分为三辑。第一辑中,作者以一颗感性细腻的诗心,感受着家乡的变迁和美好,其中有美好、有心酸,情挚之处,可见作者一颗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之心。第二辑中,作者把生活和情感融合在一起,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内心感悟进行精神漫步。在第三辑中,作者深入研读四位作家的五部作品,从不同的视角挖掘作品的内涵,洞幽烛微、纤毫毕现地勾勒出作品的写作特色,条分缕析、点评精要、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