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
扬州旧话两种王稼句编有两种民国扬州地方读物,知其名者甚多,经眼过目者却寥寥。一是《扬州续梦》,是洪为法在《申报》副刊《春秋》上开辟的专栏,连载于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间,未结集出版,其追忆扬州风土掌故,市井风情,一时脍炙人口,被誉为这一时期《春秋》副刊上最受欢迎的专栏。二是《闲话扬州》,于1934年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曾引起一时争议,然其谈扬州的生活和风景,亦有可观之处。本书将两种合编为一册,以飨读者。
-
异乡人林少华离开故乡,我们是地理上、地域上的异乡人;远走异国,我们是族别上、国别上的异乡人;然而返回故国故土,我们又可能是体制上、精神上的异乡人。诚如村上春树所言:“无论置身何处,我们的某一部分都是异乡人。”这种故乡与异乡、故乡人与异乡人之间的重合与错位,这种若明若暗的地带,或许正是我们许多现代人出发的地方……
-
雅舍小品梁实秋本书精选了梁先生各类小品文、散文,并根据内容分为四辑:★雅舍漫笔,生活琐记:本辑收录的都是梁先生的生活琐记,主题都是身边平常的物与事,如衣裳、狗、下棋、理发、送礼等。但梁先生下笔优雅从容,语句风趣幽默,大俗中透着大雅,于细微处现真知灼见。★慧心品人,冷眼观世:本辑精选了梁先生写人的文章,笔下人物无不活灵活现,文字精巧妙趣横生,处处可见梁先生洞察人情的智慧练达。★故都风物,恋恋乡情:本辑的文章中,梁先生充满温情地回忆了故乡北平的风土人情,字里行间饱含眷恋怀念之意,平淡的文字间感情朴实动人。★隽语箴言,智慧人生:本辑收录的文章中,梁先生化身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将自己历经世事后的人生智慧、经验在笔下娓娓道来,行文雅洁简练,堪称字字珠玑,给读者以深刻的教育和启迪。
-
何其芳何其芳本书为何其芳的散文精选集。第一辑,全文收录《画梦录》的所有篇目,体现其早期散文梦幻的特质;第二辑,收录作者另一部散文代表作《还乡杂记》的所有篇目,呈现其中期散文关怀社会的现实主义风貌。第三辑,收录作者延安时期创作的《星火集》《星火集续编》中的代表作,呈现其在特殊历史环境下散文创作的全新气质。
-
巴金巴金《巴金:灯光是不会灭的》收入《鸟的天堂》《繁星》《灯》《怀念萧珊》等三十多篇散文经典。本书分为三辑:第一辑“海上生明月”,收入散文大多叙写行旅,记录见闻,风格清新;第二辑“把心交给读者”,作品主要反映心路历程,抒发人生随感,热情真切;第三辑“我应该感谢梦”中的作品主要记录成长经历,怀念故人亲友,感人肺腑。总的说来,巴金散文感情真挚,亲切动人,就像老友聊天,毫不矫饰;勇于剖析自己,敢说真话;语言平淡自然中见文采,出意境。巴金一生追求光明、追求理想,激情洋溢,是与年轻人最为贴近文学大师。
-
纯粹·在草木与兽之间玄武,纯粹pura出品《在草木与兽之间》是散文家、诗人玄武以自然博物为主题的写作,内容涵盖对于花草鸟兽的观察、对日常生活的随感等。书稿分为七辑:第一辑介绍了作者在山间的经历;第二辑介绍了春天最让作者有所感动的花卉;第三辑介绍了作者自身在天地之间的微妙感受;第四辑介绍了给作者以温暖触动的那些人;第五辑描写了小动物和鸟儿在作者心中的悸动;第六辑描写了在故乡的异乡人;第七辑描写了远去或者归来的体验和感受。作者通过天地万物人给自己的诸般感动,书写突破散文文体界限的种种感受。
-
血与蜜之地刘子超继《失落的卫星》后,刘子超硬核游记力作,跃入东西文明的交汇地带从北到南,由冬入春 ,穿越流淌着血与蜜的巴尔干半岛。8个国家,23个城镇,再度见证世界的细碎与广阔。游荡在旧梦与新愁之间,徘徊在过去与未来,刘子超沿着现代历史开始的道路,穿越火线,经历那些浓烈的爱恨与自我挣扎。酷儿与诗人,难民和毒贩,凶手和受害者,信徒与商人,悉数登场。一本四处漫游的旅行文学,却讲了一个个寻找家园的故事。在斯洛文尼亚,他闯入一场诗歌沙龙,看见诗人如何用语言重建家园。在克罗地亚的边城,瞥见昔日帝国的余晖,在一个老侍者身上找到过去的优雅。在黑山的深夜,少女接线员忙着为遥远的美国人订比萨,自己却从未尝过一口;活在南斯拉夫旧梦中的克罗地亚青年,可以修好一切东西,却修不好自己;结识塞尔维亚的电商教父,他感受着荃球化的浪潮,眼里的世界平滑且没有任何阻碍;碰见希腊经济危机下成长的一代,他们喊着左翼口号,大声地说:“我们也是巴尔干国家。”巴尔干变得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更像一个形容词,充满伤痛、挣扎、求索和希冀的复杂含义。穿越历史漫长的阴影,抵达布满弹孔的时间现场,一路收集飘零人的血色故事,去探索一个更具普遍性的问题,一个始于巴尔干却与我们每个人都相关的问题: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我们何处为家?
-
纯粹·生生之水杨上青,纯粹Pura出品《生生之水》一部对长江的地理、文化及心灵的溯源及思考的非虚构作品,包括“序部”“第一部 源头十记”“第二部 大江东去 佛法西来”“第三部 嘎朵觉悟神山创世”“第四部 一泻千里 生生不息”“第五部 回归本源 还诸天地”等内容。作者在与江源文化的学者一道深入实地考察中, 沿通天河逆流而上至长江源头又顺流而下至通天河口,在山水间见证并积累了深厚的人文素材、浩瀚壮丽的英雄史诗、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化,以及游牧文化天然造就的生态文明。同时,挖掘记录了众多致力于长江源生态保护的感人故事。作者在对外物与内心娓娓道来的细腻描述中倾注了深切情感和哲思,力图将长江源头的真实状态进行充分表达和呈现。
-
小孤独林少华相比于屈原等古人问天问地忧国忧民的“大孤独”,我们的孤独,尤其大多数城里人的孤独似可称之为“小孤独”。它或许来自汹涌澎湃的科技浪潮对个体存在感的稀释,或许来自各种监控摄像镜头对个人主体性的质疑,或许来自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对诗意栖居的消解……这样的孤独,似乎虚无缥缈又总是挥之不去,似乎无关紧要又时而刻骨铭心,似乎不无矫情又那样实实在在。
-
寻找理想作家徐则臣对于徐则臣而言,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读过的外国文学,看过的外国电影,在量上肯定是远远大于中国的。”外国文学形塑了徐则臣“到世界去”的精神路径,也奠定了他“回归传统”的顿悟前提。《寻找理想作家》为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的散文集,将近年来徐则臣在外国文学(小说)方面所做的阅读札记、读书随笔与分享记录做一整理,集结成册。徐则臣经历过一段“穷凶极恶”的阅读时间,一本一本把自己“读开”了,也形成了简单却实用的阅读方法——遇到感兴趣的作家,便将他的书一网打尽。马尔克斯、大江健三郎、卡达莱、肖洛霍夫、厄普代克等十位外国名家,和那些名为《百年孤独》《破碎的四月》,或是《静静的顿河》《黑书》《我的名字叫红》的经典作品,徐则臣自然是轻车熟路,信手拈来。如果你还没读过这些名家,《寻找理想作家》将成为你的“阅读指南”“入门读物”;如果你已经对书中提及的作家作品有所了解,本书将为你提供不一样的思路与可能。“写作者要寻找理想的读者,理想的读者能理解自己。对读者来说,我们也在想象和寻找跟我们相契合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