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
知命书镜子 著《知命书》是一本撼动灵魂的摄影图文集萃,分为春夏秋冬四个章节,都是对于命运的敬畏与探索。关于爱、成长,宿命与理想,快乐与悲伤,清醒与迷茫;关于幸福的定义与向往,关于存在的平淡与疯狂。《知命书》提到生命中的一切。如作者在扉页中所记,有些事,我们一直心存敬畏。我知道,青春无法回赠;我知道,真爱也难长情;我知道,落花流水、岁月无恒,只求曾经感动;我知道,那是我的涅槃,那是我的宿命。
-
像羽毛一样轻《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像羽毛一样轻(三联生活周刊)》迎来自己创刊号出版十年之际,我们编辑了这本文集,想给刊物的成长留下一点记忆。文章是由曾在或正在编辑部工作的同事们提供的,他们从个人角度讲述的故事,涉及周刊从创刊至今各个时期的生存状态,酸甜苦辣,五味杂陈。限于篇幅,我们删去了部分重复的内容和过于冗长的感想。数十位读者朋友也写来文章,他们对周刊的期待我们已经铭记在心。
-
零碎的欢颜《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零碎的欢颜(三联生活周刊文丛)》从另一个角度上分析了“生活圆桌”和《纽约客》各自的价值。有人把“生活圆桌”和《纽约客》杂志的“城中闲谈”相提并论,我觉得这没什么可比的,这两个栏目都放在杂志比较靠前的位置上,这是他们唯一的共同点。我也从来没认真看过“城中闲谈”,看《纽约客》都是看它的长篇特写,那是杂志写作的最高标准。这么说并不是要否定“生活圆桌”的价值,在一开始,它是有价值的,它给我们的表述方法带来一些变化。在十来年前,报纸杂志上见到的短文大多是“散文”或者“美文”一路,也没有那么多专栏和专栏作家,所以“圆桌”上比较肆意、信息丰富的短小文章还能让人眼前一亮,当然有许多作者在这样短小的文章中还呈现出了想象力、结构感,那更了不起。
-
阅读的姿态徐累 主编世界、书本、身体构成了阅读的基本要素,三者之间的关系简单而有趣:世界存在于书本,书本被身体掌握,身体又处在世界的某一处。就像人们自由选择自己的读本一样,人们更有权利选择自己的阅读姿态。这说起来很私性,平常甚至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在反映阅读情形的艺术作品那里,它确实又有些微言大义:阅读定格了那些时空的主人和他们的年代,就像福楼拜说的那样,“阅读是为了活着”。
-
机关卢年初 著我是个很幸运的人,很快在一个组室负责。据说我能够这样,关键是坐得住,可见搞行政的人叫坐机关的,并非谬传,坐功很是重要。有些坐不住的,被人戏称尖屁股,仕途迟缓,自是不必说了。现在机关里常会有些人来上访,大多数是安分守己的,也有的蛮不讲理,以我的经验,先别着急,不必正面碰撞,叫消消气,到会议室坐坐。那些人也怪,浮躁的心一下安顿下来,东张西望也是无所事事的,掩不住内心的惶恐。这会议室的震慑力,代表着规矩,是讲道理之地,也是处理人之地,谁在此处胡来,先就占了下风。一把手的办公室都宽大一些,这有大作用,一是权威,中心,是机关的亮点,走进去就肃然起敬;二则接待的人确实多一点。机关值班室的人还得更机警些。遇上上访的人,得耐心做好解释,也就是说,各项政政策多少得懂点。你人微言轻,人家执意找领导,你也只得回避着请示,看谁来接待适合点,不能轻易把某某抬出来,以免被动。有的思想不稳定,并且有过激行为,你得挺身而出,不是对立,而是劝阻,挨骂挨打也得善待他人。机关的关系复杂又单纯,相互间有时眼红,有时怜惜,毕竟岁月相依,都是对方的镜子,遇上红白喜事,不用支应,帮忙的前呼后拥。
-
水流花开朱千华 著四月,在南方腹地。邕水以南,或者以北的大片地带,有着无数的希望。漫天的春花一路扑卷。一亩亩,一垅垅。早年读屈子,始对那些奇花异草产生迷恋。江蓠、秋兰、木兰、椒、蕙、芳、薜荔、白芷、杜衡、春兰……注定与我今生有缘。她们的芬芳早就漫过我的衣衫,至今仍能让我幸福地沐浴。一年来,行走在南方。随处可见南方草木摇扬葳蕤,散发出盎然生意。山水纡曲。邕江两岸山峦重叠,丘陵延绵。大明山、大瑶山、十万大山皆不知里数,袅袅濯濯,封天蔽日。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有草木杂乱丛生,枝叶却茂盛。风吹草动。远远望去,仿佛丹青高手,逸笔草草。我把采撷到的这些草木,带回去,夹入我的书中。让她们美好的品质,时时芳香我的灵魂。有些事情恍如梦中。有些日子历历在目。很多时候,我一个人踯躅在草木繁茂的心圩江畔,或安静地坐在宽阔无边的榕树下,听百鸟鸣唱;或是在月色迷离的晚上,撑条竹排,滑行在清澈的山水间,不远处飘来壮女、瑶女、侗女撩人的山歌。那山歌仅几里地外,仿佛扑鼻而来的一缕缕清香,早已让我莫名心动。
-
小王子写给妈妈的信(法)安东·德·圣埃克苏佩里100封思念母亲的情书,100封喜悦与童年回忆的记录。极富诗意和寓言色彩的童话《小王子》,长久以来一直深深地震撼着千万读者的心灵。故事里的小王子,其实就是作者安东·德·圣埃克苏佩里本人的化身。安东从小便由端庄贤淑、思想开通的母亲一手带大。母亲一直在他的成长之路上助他排难解忧,因此,他与母亲有着相当亲密的感情。一九一○年,安东年方十岁,是勒芒地方圣十字圣母中学的寄宿生,周末才能回家。从那时至此后的三十余年,安东便养成经常给母亲写信的习惯。每当在生活中遭遇挑战和挫折时,他最先想到的总是母亲温暖的臂弯。母亲永远是能令心神安宁的人。《小王子写给妈妈的信》收入了安东从十岁开始陆续写给母亲的一百封家书,这些信件可以让读者有机会走入他的生活,了解他从少年、成年,直到后来飞机失事之后,从未停止过的对母亲的无限依恋。
-
寻觅中华余秋雨 著一路上写的书已经不少。由于读的人多,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盗版狂潮。作者的书在国内的盗版本,早已是正版本的十倍左右。前些年应邀去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演讲,馆方非常热情地把他们收藏的作者的中文版著作一本本推出来向听众展示。但是,作者与妻子不得不苦笑着交换了一下眼色,因为推出来的大多也是盗版本,想必购自中国大陆。其中还有不少,是盗版者为作者编的各种“文集”。因此作者觉得不应该再麻烦这些盗版者了,决心重新整理一下自己的出版物。更何况,重访文化遗迹时所产生的新感觉需要补充,很多当时漏编、漏写的篇目需要加入,不少自己已经不满意的文章需要删削。为此,作者花费不少时间等待以前出版的那些书的合约到期,然后不再续签,让全国各地正版书市场上作者的专柜“空架”了很久。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对以前的文章进行大幅度的改写,又增补了不少关及中华文化基本经络的文章。这样就构成了一套面貌崭新的“文化苦旅全书”。其中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有关中国的路程,第二部分有关世界的路程,第三部分有关自己的路程。眼下这本《寻觅中华》,系统地表述了作者从灾难时期开始一步步寻觅出来的中华文化史。任何一部真正的历史,起点总是一堆又一堆的资料,终点则是一代又一代的感悟。这是一个人心中的中华文化史,作者锻铸了它,它也锻铸作者。书里边的文章,除了一篇之外,都没有在以前出版的书里出现过。
-
谁的灵魂更可悲柯云路这是我从文二十多年来的第一本随笔集。都是这两年的作品,并无陈年老账。写这类杂文随笔,我的宗旨很简单。一是全说真事,不要半点虚的。能用事说明的道理,把事说了就得。读者都不弱智,不要一咏三叹。过去年代那些太高大的说道和太放眼的抒怀要不得,现在年代那些过分聪明的调侃也会让人觉得矫情。再一个,若真有点议论要发,一定是有感而发。无感而发的命题文章一篇都不写。三是文字只求平实,不拿捏.不摆出一个写什么写什么的大架式。只说些平常故事平常话。写了二十多年,越来越知道平实的文字其实最好。这本随笔集涉及的事情五花八门,大致归类,有政治社会、生命关怀、婚恋教育、文学艺术、生活杂谈、修身养性等。细心的读者大致可以发现这里的分布。希望这些文字能引来读者会心一笑。
-
忆往述怀季羡林《忆往述怀》收集了作者近年来发表的散文随笔,蕴涵着作者一生的追求、理想和人生观,它虽没有华丽的语言,但从平实无华的叙述中,却透露出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读过之后让人的心灵不禁为之一振。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书中可以领略欣赏季羡林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为人处事的原则,以及对待人生的态度。读他的作品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从中可以窥见国学大师的生活态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季羡林先生是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同时它还是著名的散文大家。季羡林素以学术造诣较深著称,他虽是年事耄耋却神思焕发,有大量散文随笔问世,亦是文坛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