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
王城唱晚老枪一个国家的政治趣味与历史生态,常常是从帝都的选择开始的。中国八大古都的命运史是中国命运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条命运线的背后,隐藏着历史的隐私与伤口。本书从解读中国八大帝都的忧伤与宿命切入,全景式敞开了八大王城命运中的隐秘过往及当下的城市心情,并由此期望寻找到历史翻云覆雨中的必然和偶然,描绘出了一幅由于王城兴衰变迁所导致的政治波谱图,是一部举重若轻、由点及面的中国式王城历史读本。...
-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深圳一石 著、刘军、等 摄影《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里的植物》作者热爱花花草草,热爱古典诗词,故常在古典诗词中感受万物的鲜活灵动。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里的植物。在东门,我初见你,你夹在人群里,像飘絮,像鸟鸣,像春风;在黄昏的溪边,我又见你,你在汲水的女孩子中间,如倒影,如水声,似烟霞;三月三的上巳节,众人注目的舞台上,我看着你,你是烈火,是妖魅,是飞霜。你,是我的惊雷。《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里的植物》作者独辟蹊径,将《诗经》中的美学与植物世界完美的相结合,这是一次对植物美学与古典诗词的审视,在古典诗词中感受万物鲜活灵动,在美、性灵与感动中寄放现实之外的人生。这些在《诗经》里面目或清明或朦胧的植物,我正是在家乡的土地上,和它们一起一步步的走入到诗性和植物性灵的对话当中去的。读《诗经》就好象自己化成了一个细胞,进入到中华文明的血脉里,很多《诗经》里的话,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依然是俗常话,这是《诗经》里的美的生命力所达到的地方,从这种永不枯竭的生命力里,让今天的我为我们的文明有一种说不上来的自豪感,这种平静从容的自豪感在阅读西方的作品的时候,会体会的更加真切,因为不管西方的文明再如何绚烂,也不会轻易的让我在其间散步的时候迷失,这种自豪感是一种文明家园里的路径。懂得一点《诗经》里的植物,对我,则可以更容易想象我们远古文明生成的场所,内心里的一爱一恨,容颜里的一颦一笑,山风里的一呼一吸,雪雨中的一飘一落,虽然已经相隔差不多两千五百年,但似乎因着这层阅读的心路历程,对今天我们生活的家乡土地,山川河流,突然间觉得它比之眼前所看的,要更为厚重,更为飘渺,更为神秘,因此,在这种亲切感里,爱的心也就更真实一些。从单纯心性的感受这层意义上,《诗经里的植物》的题材,也就只能是一本散文集,对我来说,它还是我的尽了心力的读书笔记。对于能够翻开《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里的植物》的阅读者,如果你开始阅读,并且在心上泛起看不见的微笑,可能你不知道,对于完成《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里的植物》的作者来说,该是有多么的欢喜。他不是感激你的阅读,而是感激在他孤独的阅读里获得了某些从你的欢喜中所溢出的力量。这种力量在相互的阅读里成了一种你和作者之间的共有之力:在欢喜的情境中,体会一种心灵愉悦的反省之力。
-
爱情禅雪小禅 著很多时候,爱不能说,一说就破,爱亦不能肆意燃烧,它只能是那个拥抱,所有的惦念和牵挂,所有的愿望和梦想,有这个禅意的拥抱,足够了。 爱情只要花开的模样,好看也好,坏看也罢,只要是这朵玫瑰花,他和她,都应该让花儿努力地开。因为,一生一世的花开,如果只为一个人,那对于爱情来说,是一件美好而幸福的事情啊。 有的时候,爱到痛处,不是死去活来,不是天崩地裂,不是山盟海誓,而是无言的关怀和祝福。 爱,有时候就这么简单、朴素。它像一杯在我们身边的白开水,伸手可及,喝了,让人觉得凉爽舒服。 人生几度花与月,我有「斋居自诩尘心尽」的秋凉,也有「多情又作一番愁」的惆怅,这人生,长的是寂寞,短的是欢颜,可因为这人世的一点点喜,我努力地往前飞,往前飞,为的是,化蛹为蝶。
-
半支烟的爱情林夕 著爱情和人生一样,是一次冒险,是一次以死亡为终点的单程旅行。我从不认为活八十岁比活六十岁更幸福,当生命的活力像潮水一样退去,长寿是一种惩罚。一个漂泊的人,他的爱情和婚姻,注定是动荡的。爱情可以动荡,但是婚姻不可以。好的婚姻,是宁静的港湾,而不是——人生的一驿站。生活中还有什么比感动更重要的呢!它只轻轻一下,就拨动了心的弦律,荡起的涟漪久久挥之不去!无论何时、何地,回味起来,总有一种颤动的感觉。那是心灵的颤音,是岁月老人无法带去、死亡之神无法摧毁的最深最美最真的情!爱,不是肉体的欢畅,不是精神的绽放,它是一场灵魂的朝圣。所以,请不要,不要轻言爱,那是你所承受不起的。
-
不要脸要趁早叶倾城 著婚姻是长长的一支舞,无尽的一支舞,为我们伴奏的除了爱情,还有责任,还有烦恼。许许多多凡尘夫妻必须面对的事,是鼓点,决定舞步的节奏。有多爱,就有多不舍;有多温柔,就有多暴烈。爱得唇边有血,眼中有泪,胸口有纠缠的爱和恨,爱到如连体婴般骨肉相边。割爱,就一定不可能,如拈去一片花叶般轻松微笑。当爱情是投资,巨额盈利是我们的期望值,就是我们把自己,当做钩上的诱饵,一条虫的重量,钓来的,却往往只是虚空。所有女子都知道,最好的爱情不见得会通向婚姻,但我们还是宁愿无怨无悔、热烈地爱一场,因此,写作。
-
谁掠夺了我们的脸陈染陈染睽违数年,最新散文集!从青春的激烈到如今的沉静,从往昔的叛逆到现在的洗练。[内容介绍] 散文是最能够透露作家内心的文体。自小说《私人生活》出版后,陈染曾一度搁笔。如今的她已经走进恬淡成熟的阶段,《谁掠夺了我们的脸》书中共分十一个篇章。讲述我与我,我与物,我与生存我与思考等话题。文字一如陈染以往的风格,精致细腻,独特悠长。从青春的激烈到如今的沉静,从往昔的叛逆到现在的洗练,每个人都可以在作家真诚的娓娓道来中体味生活本初的意义。文字的背后,我们看到作家坦诚的人生态度和单纯的心理境界。除此以外,在相当篇章的字里行间,陈染冷僻的幽默智慧处处闪耀着光芒。那些对生活和自我的调侃,让人读后忍不住浮上会意的微笑。 这个夏天,我们读陈染的新作,想念青春的疼痛,感受成长的蜕变,追寻人生的意义。她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一本书,而是对于人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追问和思考。
-
岩中花树赵柏田《岩中花树:十六到十八世纪的江南文人》人物,从王阳明、袁中道、张岱、张苍水、黄宗羲、万斯同到全祖望、章学诚、汪辉祖,大致生活于明中叶至清康、雍、乾时期的二百余年间。这二百余年,是中国历史由衰至乱、由乱而治的充满着剧烈变动的时代。社会的激变给思想学术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的天空和无数个可能,也使得以文章学术为业的文人的个人遭际如风中转蓬流转无定,呈现出各各不同的生活面貌和精神肖像。他们是贫瘠年代的山岩中长出的一树树好花——精神之花,也是人格之花。而选取这些人物为个案,试图从时代和生活的铺陈中,呈现出十六至十八世纪江南文人思想、学术的嬗变和各自的精神肖像,也正是作者努力的一个方向。
-
葵花朵朵吴建雄 文图在一次长途旅行中,你的火车路过一片苹果园。你终于看到萦绕脑海的苹果树,原来苹果那么小,那么矮。亲爱的,你小时候还想过爬到树上找月亮呢。我在人群中看到你,你抬着头,惦记着我,惦记着过去,像一朵向阳的花儿。我朝你走去,看到无数个你,无数朵花,无数个我,在你眼里,我成了花。我只希望我们在没实现当初的梦想之前,不要让自己太快地枯萎。慢一些,再慢一些。突然间,你笑了,我也笑了。你会不会在凌晨两点被梦惊醒。因一个毫无关系的女孩。你瘫坐在软木沙发上耷拉着手,眼睁睁看着吊钟的脚步发呆至天亮。游园惊梦。你衣着整齐绅士,温文尔雅地靠着木头板凳。公园里小道交错,绿荫繁茂。你试图揣测她前来的方向,她会在哪出现?你身边是漫不经心的人,遛狗的,陪孩子玩耍的。你保持微笑,足够耐心,可天逐渐入夜。你无奈站起,离开,起身时却发现旁边不知何时放了张学生证。证件上的女孩看着你,眼睛直看着你。
-
聋子的耳朵张承志这本集子不知为什么使我牵扯了许多心思,好像它在我的书架上是个不足月的婴儿。或者是因为有一种认为大街上匪患滚滚的心理,所以本来是流水茶饭,我却敏感而警觉,好像随时准备拔出匕首,刺入无影之中的敌腹。在一个失聪的年代,一切判断的根据,只是“内在的听力”。也就是说,拒绝强制灌输塞入耳朵的喧嚣声响,用人的另一种本能,去听取茫茫沉默中的哑语本音。我暗暗下了决意,从此侧耳倾听,不仅调动体内的潜在听觉,而且调动各样的异色语言。从底层到空间,从民众到邻人,按照听到的世界真实的指引,决定一介作家之落笔。
-
旧日子,旧人物散木从“一二九”到“文革”,有过怎样的日子,怎样的人物?历史的碎影,在这里得以重新整理,重新审视,重新申述。作者笔触深入学界、报界乃至军界、政界,无论人或事,都是一个世纪以来的荦荦大者。史料翔实,可以一窥历史的真相。 从帝制和准帝制的颠覆,到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再到改革开放的整个时代,期间的风雨如晦、呐喊与抗争、血与泪的交融,我们刚刚过去的世纪,就好像一团浓雾包裹着的花园和战场,庶几也有类于狄更斯笔下的天堂和地狱。 一切的一切都还在我们现实生活的背景里,遗存在我们的记忆中,有的甚至散播在我们的骨血里,不肯离去。虽然我们自己无力用通透的目光扫视整个历史全景,但不妨透过本书观照一下历史岁月中的一隅,或许也可以得到一点获知历史真相的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