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
大坊咖啡店手记[日]大坊胜次 著; 童桢清 译2013年,在咖啡爱好者的一片叹息中,开业三十八年未曾休店的“大坊咖啡店”,因所在大楼老朽而关闭。至今,怀念之声仍不绝于耳,更增添了这间咖啡店的传奇色彩。店主大坊胜次先生自开业以来坚持手摇烘焙咖啡豆、不断测试调整风味、使用法兰绒滤布和点滴法萃取咖啡、平等待客……使这里成为小泽征尔、向田邦子、村上春树等日本文化名人与路过店铺的油漆工人皆能流连放松的自由空间。闭店五年后,大坊胜次先生饱含着对客人们的感谢与怀念,回顾了他在咖啡店的时光,用11篇内容包罗万象又充满哲思的随笔探讨了咖啡、艺术与生活,留存下大坊咖啡店的精神,并与其做正式的告别。
-
倾听村上春树杰伊·鲁宾 著,冯涛、张坤 译杰伊·鲁宾是村上春树英文译作的重要译者之一,同时也是哈佛大学教授、研究村上作品的专业学者,这本《倾听村上春树》是鲁宾为村上春树的广大忠实读者所写,使大家有机会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位离世索居的大作家。鲁宾揭开了村上小说中的关键要素,阐释了村上如何在日本文坛形成自己卓尔不群的新的写作风格。并且循着村上的职业轨迹,结合1993年到2001年间对村上进行的多次访谈,凭借多年来与村上交流中积累的丰富素材和敏锐洞察力,写就了这部优秀的作品。
-
我的宝贝三毛 著《我的宝贝》是三毛的经典代表作之一,收录了88篇散文随笔。从小,三毛就爱捡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还包容被亲戚视为“怪人”的女儿,且“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在这样的环境中,三毛逐渐成长为一个在任何方面都心神活泼的人,走遍万水千山,书写出撒哈拉的传奇。笑称自己是“守财奴”的她,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怀着“好比一个小学生写一篇篇历史作文一般的趣味和心情”,久久把玩自己珍藏的逾百件宝贝:腓尼基人的宝瓶、小船ECHO号、亚当与夏娃、结婚礼物·……每一件珍爱的宝贝后面,都有一个故事。她并未刻意编排,“每一个故事都是独立的,每一样东西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于是乎,手边抽到哪一张照片,就写下哪一个故事。这些宝贝并非价值连城,但因有了人的缘故,成了三毛生命中的印记,映射出扎实的生之欢悦,见证了三毛所拥有的爱情、亲情和友情,以及走遍世界各地的奇妙旅程。
-
狄德罗戏剧[法]德尼·狄德罗《狄德罗戏剧》是“狄德罗文集”第八卷,收录狄德罗戏剧代表作三篇——《私生子或道德考验》《一家之主》和《他是好人?还是恶人?》,以及一篇关于戏剧的谈话——《关于的谈话》。其中《私生子》讲述多华尔的故事,他是一名私生子,受克莱维尔和他姐姐的邀请,到家中小住。在此期间,多华尔深深地爱上了克莱维尔的未婚妻罗萨莉,并为此深受良心的折磨。《关于的谈话》则藉由《私生子》男主角多华尔和狄德罗之间的对谈和辩论,阐释了狄德罗的戏剧创作思想。狄德罗提出的 “严肃剧”——“人不可能永远不痛苦便快乐,因此喜剧和悲剧之间一定有中间地带”——主张不再聚焦于神话和历史传说,而是从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中获得生活源泉。
-
你一定要走,走到灯火通明唐安妮 著《你一定要走,走到灯火通明》这是一本打动当下读者、关于作者自我成长的书。《活得坦诚,让我无坚不摧》《那天我欹睡在太阳底下,渴望活得尽兴丰盛》《爱自己是人生的必修课》《致30岁的自己》等多篇文字感动无数粉丝。作者在书中坦诚讲述在成长的过程中,靠文字为生,也靠文字缝补生命的荒芜。《你一定要走,走到灯火通明》是一本直戳人心而又温暖治愈的图书。它鼓励读者勇敢做自己,给读者持续向前的力量。作者用自己经历过的故事告诉你答案:很多事情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会让你看到希望。当你觉得自己很难的时候,坚持走下去,一直走,走到灯火通明!
-
狄德罗文集[法国]德尼·狄德罗《怀疑论者的漫步》:《怀疑论者的漫步》是“狄德罗作品集”第五卷,以狄德罗著名哲学论文为题,充满思辨精神,收录《怀疑论者的漫步》《论天才》《补遗》《哲学家与某某元帅夫人的谈话》四篇文章。其中《怀疑论者的漫步》是狄德罗关于宗教、哲学和社会生活的思考,由“荆棘道”“栗树道”“鲜花道”三部分组成,以荆棘道揭露宗教的虚伪,鲜花道直指沉湎酒色权术的新旧贵族,栗树道则是崇尚哲学思辨的理性之道。《补遗》是狄德罗以法国探险家布干维尔环游世界的见闻为灵感源泉,创作的对话体作品。通过对布干维尔笔下宛若现世天堂的塔希提岛风俗的描绘和评述,对西方社会的生活和思想进行了反思。《达朗贝尔的梦》:《达朗贝尔的梦》是“狄德罗作品集”第六卷,以狄德罗著名哲学论文为题,收录狄德罗哲学、美学思想名篇:《对自然的解释》《论美》《达朗贝尔的梦》《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其中《达朗贝尔的梦》以对话和辩论的形式表达了许多超越时代的见解,既荒谬绝伦又是深刻的哲学,荒唐的外表是为了使智慧有表现的机会,进一步论述了狄德罗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认识论。《论美》又名《关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质的哲学探讨》,最初发表于《百科全书》,狄德罗在这篇论文中提出了“美在关系”说。《论美》得到康德的赞赏,哈曼在《关于美与崇高的讨论》中认为“康德的看法可以与狄德罗为《百科全书》撰写的关于美的条目相提并论”。《与旧睡袍离别后的烦恼》:《与旧睡袍离别后的烦恼》是“狄德罗作品集”第七卷,收录狄德罗随笔五篇——《论戏剧诗》《理查逊赞》《绘画论》《与旧睡袍离别后的烦恼》《演员奇谈》——当中既有美学思考,也有人文观察。其中,《与旧睡袍别离后的烦恼》因其对“消费主义”的反思,被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赋予一个新的概念:“狄德罗效应”或“配套效应”。《演员奇谈》探讨了演员的表演技巧,狄德罗认为演员在淋漓尽致展现剧本中人物的同时,又要保持冷静的心态来应对演出之外的生活,而这恰好就是演员的“矛盾”所在。《狄德罗戏剧》:《狄德罗戏剧》是“狄德罗作品集”第八卷,收录狄德罗戏剧代表作三篇——《私生子或道德考验》《一家之主》和《他是好人?还是恶人?》,以及一篇关于戏剧的谈话——《关于的谈话》。其中《私生子》讲述多华尔的故事,他是一名私生子,受克莱维尔和他姐姐的邀请,到家中小住。在此期间,多华尔深深地爱上了克莱维尔的未婚妻罗萨莉,并为此深受良心的折磨。《关于的谈话》则藉由《私生子》男主角多华尔和狄德罗之间的对谈和辩论,阐释了狄德罗的戏剧创作思想。狄德罗提出的“严肃剧”——“人不可能永远不痛苦便快乐,因此喜剧和悲剧之间一定有中间地带”——主张不再聚焦于神话和历史传说,而是从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中获得生活源泉。
-
巴黎评论·诺奖作家访谈美国《巴黎评论》编辑部上述利息将被平均分成五等份,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分配:[……]其中一份将被授予在文学领域某一理想方向创作出Z杰出作品的人。——引自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遗嘱 -《巴黎评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你是什么反应?-谢默斯·希尼(1995年诺奖得主):有点儿像遭遇了一场大体温和的雪崩。 《巴黎评论》(The Paris Review),美国老牌文学季刊,由美国作家乔治·普林顿、彼得·马修森等人于一九五三年创刊于法国巴黎,后编辑部迁回美国纽约,并持续出版至今。自创刊之日起,《巴黎评论》一直坚持刊发世界顶级的短篇小说和诗歌,并成功发掘推介了众多文学新人,著名作家如诺曼·梅勒、菲利普·罗斯等人的写作生涯正是从这里起步。 “作家访谈”是《巴黎评论》最持久、最著名的特色栏目。自一九五三年创刊号中的E.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最伟大作家的长篇访谈,最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四百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家,其中就包括三十四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巴黎评论》创刊七十周年之际,经《巴黎评论》独家授权,我们将这三十四篇诺奖作家访谈归总一处,补充作家生平及获奖信息,分上、下两册迻译出版。这些访谈是《巴黎评论》与身处世界文学之巅的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持续对话的产物,展现了当代文学世界最具启迪和创见的思想。作为一份能够定义我们写作生命之精髓的记录,这些访谈本身亦足以成为当代文学经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新民说·驯服时间(英)尼古拉斯·福克斯自意识到时间的存在起,人类就一直在尝试用各种方式捕捉和记录时间的流逝,并在此过程中创造出了大量令人惊叹的计时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安排自身活动的可靠参考。人类既珍惜时间,也珍视这种用于记录时间的工具。本书中,作者精心挑选了二十八件计时器。它们有的毫不起眼,有的极尽奢华;有的为了彰显自身地位,有的为了改变国家的命运……从旧石器时代的狒狒腓骨到太空腕表,从地中海海底到月球表面,从詹姆斯一世时期的伦敦到11世纪的中国,人类一直在不断尝试“驯服时间”。书中还特别介绍了历史上那些令人惊叹的、奢华的钟表——从大本钟到劳力士,并试图告诉我们,计时器并不再纯粹关注功能,也关注设计。
-
大逆事件[日本]田中伸尚 著,臧志军 译以无政府主义者宫下太吉制造炸弹为开端,幸德秋水等二十六人被指企图暗杀天皇,以“大逆罪”交付法庭。大审院特别刑事部在非公开审理中,没有传唤任何证人,仅用了三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就在1911年1月18日做出判决,以“大逆罪”判处二十四人死刑,同时以违反《爆炸物管制处罚规定》判处另外两人有期徒刑。判决后仅过了一个星期左右,被判死刑的秋水等十二人就分别被绞死,其余十二人被减为无期徒刑。史称“大逆事件”。战后研究表明,这是一起以构陷的罪名将个人的思想——自由、平等、博爱——视为犯罪加以审判,扼杀心灵自由的国家犯罪事件。本书作者田中伸尚自1979年左右开始踏上走访“大逆事件”遗属和周边之旅的。那些被强行连坐的人,虽然各自程度和想法有所不同,但都属于当时社会中的少数派。他们反对战争,主张不剥削他人的生活方式,作为宗教人士关心遭受歧视者,思索如何才能实现平等、自由的社会,以及如何处理国家、天皇和个人的关系等这些每一个活着的个体无法回避的问题。他们是一些生活在烦恼、冲突之中,时而又有些性急的人。他们在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思想影响下发现的这些问题,既是当时文学和思想的题目,也是当时媒体的课题,同时也是当今的问题。
-
书心雕龙韦力中国的传统典籍大致分为写本和刻本,写本时代制作效率较低,印刷术发明之后,可将一本书在短时代内化身千百,知识传播的速度大为提升,极大地推动了文明的进程,因此可以说一部雕版史,就是一部文明演进史。而在千年的历史中,有哪些重要图书,它们分别刊刻于何地,该地如今的现实遗存状况如何,都是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韦力先生历时十年对中国古旧书版及与书版有关的人和物进行了实地寻访与考察研究,写成了这部著作。本书聚焦与中国古代印刷出版有关的话题,将古书版刻历史梳理与寻访历史遗迹相结合,通过古代、近代、现代、人物、书物五个板块,揭示了古代印刷出版的重要史实、价值和意义。书中大体以时代为序,对北京云居寺、杭州西湖书院、华燧会通馆、海幢寺、扬州诗局、学海堂等图书刊刻机构或刊刻地进行了实地寻访考察。对人物的寻访主要集中于历代知名刻书家或与书籍刊刻有密切关系者,如唐仲友、胡正言、翟云升、陶子麟等。此外书中对与书籍刻印有关的工具材料,如笔、墨、纸、砚等也进行了细致研究。本书既有抽丝剥茧的讨论,又有细致入微的描述,还有丰富多彩的插图,兼具学理性和可读性,可为历史学、文献学、版本学、文物学及其他相关文史领域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