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
茅盾茅盾本书共分四辑,第一辑“白杨礼赞”收录描景状物类的作品,第二辑“雾中偶记”收录的作品多表现作者对中国乃至世界时局的观察与感怀,第三辑“时间,换取了什么”收录作者杂谈、杂感一类的作品,第四辑“致文学青年”收录的作品为作者对“青年问题”和一些文艺方面问题的回应。茅盾主要以小说家身份名世,但其散文亦颇有特色,倡导“为人生”的文艺观,有些作品充满“战斗性”,为社会变革摇旗,为抗战呐喊;有些散文作品颇有小说的意趣,充满生动的人物和细节。
-
沈从文集沈从文《龙凤艺术》精选了沈从文文物研究文章45篇,详细介绍了玉器、漆器、织物、书画、琉璃等文物的鉴赏知识、加工工艺、历史典故、考证方法。文中论述考证严密,见解独到,是沈从文后半生从文学创作转向历史文物研究的成果集成。在沈从文看来,一切历史遗留下来的物质具有另一种“生命”,它们所表现出美与艺术和当时的政治、经济、习俗密切相关。书中缜密而富有感情的考证文字,展现出沈从文“凡事不孤立,凡事有联系”的有机统一的生命-文化观。沈从文的文物研究带有鲜明的文学特色,为笔下文物增添了色彩与生命,并于文物中展示出其独特的鉴赏能力与文化通感。全书随文附大量全彩文物图片,将沈从文笔下的文物之美具象呈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物质文化特征。
-
林海音林海音《林海音:唯有寂寞才自由》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散文精选集,分为“北平漫笔”“平凡之家”和“感情的窗”三辑,收入林海音最擅长写的童年与故乡、家庭趣事、儿童和女性主题的散文名篇,如《北平漫笔》《英子的乡恋》《冬阳·童年·骆驼队》《平凡之家》等。不论是老北京的城南旧事,故都的风物、风俗与风情,还是主妇生活中的日常琐事、一地鸡毛,林海音总是如数家珍,写得格外俏皮有趣,且能切中平凡人的心事,读后在忍俊不禁之余,还能回味良久,与生活和解,也更悦纳自我。
-
当相爱的人住进一个房间胡辛束,果麦文化 出品《当相爱的人住进一个房间》是一部散文随笔集,是人气作者胡辛束在畅销书《我想要两颗西柚》之后的全新作品。全书以不同的房间为线索,走进玄关,依次经过客厅、餐厅、卧室、浴室、书房、储藏室、阳台,最后来到车内与户外,展现了一对处于亲密关系中的伴侣、密友之间的相处过程。作者无比真诚且细腻地探讨了几乎每一对情侣、每一段亲密关系都会遭遇的生活阵痛、情感磕绊以及相处中的奇迹时刻。当我们向另一个人发出邀请,并向对方分享自己生活的空间,通常意味着我们选择开启另一种生活,有时是小心翼翼谨小慎微意义重大的,有时又是顺其自然完全不自知的。无论哪一种,共同生活的房间见证了我们每一场争吵冷战、辗转难眠、欢声笑语,也保守了我们的每个秘密,更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可以说,《西柚》说的是“梦里见到的人,醒来后就要去见她”;而这一次则是“住在心里的人,总要住进同一个房间”的。
-
大三线流河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应对美苏两个大国的威胁而进行的三线建设,鲜为人知。作者的父亲就是这个背景下从北京国家某部委来到了大三线。作者就出生在那里,人过中年后,他以一个孩子的角度,用独特的语言方式写下了这些小故事。这是一部以“大三线儿童”视角记录成长的作品,童趣俏皮的“寻根”之作。作者以自己的童年经历为主线,再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的激情年代。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从有记忆开始,到上托儿所、学龄前、上小学期间的近百种花样玩耍,与同伴踢罐头盒、砸冰、玩子弹壳、爬房顶、大雨后漂流、捉老鼠等,这些带有时代印记的流行元素及所链接的时代背景,传达出孩子眼里的大人世界,三线人民的建设激情及百转千回的感情。过去是蒲公英,风一吹,就散了;往事是棉花糖,舔一口,甜满人生,甜到忧伤。这是作者的私人记忆,与读者共享温情之余,也是难得的三线记忆资料,从缘起、发轫、高潮、式微到转型发展的全过程都可在本书中厘清脉络。
-
老舍老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经得起时间的磨砺,能让人不断去阅读、挖掘、研究的作家实在不多,老舍是一个。老舍散文大雅若俗,针头线脑,婚丧情私,风俗物事,只要如实地闲扯下来,便成就了妙文佳构。本书精选老舍散文41篇,全书分为“还想着它”“她那么看过我”“当幽默变成油抹”“抬头见喜”四辑,不论是记述游历经历,怀念故人,还是诉说家庭生活,表达观察思考,每篇短文读来都趣味盎然,回味悠长。
-
1927,我是鲁迅,我在广州吴小攀1927年1月18日午后,鲁迅抵达广州黄埔,同年9月27日下午启程离开广州。在近九个月的时间里,鲁迅教课、撰文、演讲,为广州留下了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本书即是作者在熟读鲁迅文字、走进其思想世界之后,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以鲁迅本人的口吻和形式,再现鲁迅广州工作和生活的一个个瞬间,力图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广州鲁迅”。在作者鲁迅视角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丰富的人格和身份特征:鲁迅是广州青年的偶像和导师,但面对青年人的追捧,鲁迅却始终提醒他们要走自己的路;作为中山大学的系主任,鲁迅勤勤恳恳,极力维护学生的利益和生命安全;作为文坛领袖,鲁迅却极其厌恶无休无止的无效社交;作为爱人,鲁迅对许广平相敬如宾,脉脉含情;作为游子,鲁迅还时刻惦念着远方的母亲和兄弟;鲁迅在广州时爱吃荔枝、看电影、喝茶和买书,偶尔还郊游踏青,日常生活朴素却充满意趣……但时局的变动又让他内心无法安定,最终辞去教职,南渡之后北上,继续求索之路。
-
素面朝天的中国房宁本书作者房宁倡导“向实求学”,用脚底板做学问。2017 年他曾徒步全程考察京杭大运河,2021 年开始实地考察“瑷珲腾冲线”。本书收录了作者考察京杭大运河、“瑷珲腾冲线”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平时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更有在世界各国游历时的一些思考和感想,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头脑、自己的笔来记述时代,记述人民的情感和生活。
-
世人二三事汪曾祺 著,博集天卷 出品此书以“人”为主题,完整收录汪曾祺的《关老爷》《傻子》《晚年》《公共汽车》等罕见篇目。书中的人物秉性各异,有的古怪,有的偏执,有的幽默,有的随性,他们都是世界的一种反映,在这复杂的人间,书写着奇奇怪怪的人生逸事。
-
一个人的诗歌史刘春 小马过河出品《一个人的诗歌史》分为上下两册,通过对顾城、海子、于坚、欧阳江河、西川、张枣、韩东、王家新、柏桦、黄灿然等10位著名诗人生活经历与诗作的梳理、互证,展现了一代诗坛精英的成长史和心灵史。该书以长篇随笔为形式,主要包含了一下几项内容:①新时期涌现的10位著名诗人的生活和创作经历;②对新时期以来最有影响、有争议的上百首诗歌名作进行解读、释疑;③通过诗人经历、创作、文坛事件、诗歌期刊等的介绍和梳理,多角度展示1980年代以来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