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农业共性技术导论
作者:李秀峰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0-01
ISBN:9787802330788
定价:¥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的农业技术创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政府如何 组织农业技术的供给,公共科研机构如何提供农业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应 当如何与基础研究衔接,共性技术的研发和扩散如何管理,都是迫切需要回 答的问题。《农业共性技术导论》运用共性技术理论,结合技术创新管理学、经济学和文献计量学等 学科的原理和方法,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统 分析了农业共性技术的概念、特点、地位、功能、结构、发育、进化以及知 识产权和政府组织,为下一步农业共性技术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 所指的农业共性技术主要指在农业行业内,由农业(或涉农)研究和开发部门 产生的技术。《农业共性技术导论》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次进行了创新性探索研究: 第一,提出了农业共性技术的概念、识别方法及选择指标体系,研究明 确了农业共性技术的结构和功能。《农业共性技术导论》定义,农业共性技术包括基础性共性 技术和应用性共性技术,是一类开放性、通用性、阶段性和非独占性技术。
作者简介
李秀峰,河北省泊头市人,48年元月出生,毕业于兰州教育学院美术系。现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文联委员、社会兼职有中国美术家协会游联谊中心理事、中国徐悲鸿画院院士、中国田园画会副主席、中日韩新书画家友好联盟副主席、中国美术网第一届艺术委员会副席多个全国性社会团体兼职。国家人事部人才研究会授予“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授予“优秀人民艺术家”称号。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标
1.1.3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课题的理论依据
1.3.2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农业共性技术的概念
2.1农业科学与技术的概念
2.1.1科学与技术
2.1.2农业科学与农业技术
2.1.3农业生产系统与农业技术的特点
2.2农业共性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2.2.1共性技术的背景及其定义
2.2.2农业共性技术的特点和定义
2.2.3农业共性技术的特征
2.3农业共性技术的识别
2.3.1从技术供给方识别
2.3.2从技术需求方识别
2.3.3从技术关联性识别
2.3.4从技术引证率识别
2.4农业共性技术选择指标体系
2.5农业共性技术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2.5.1技术概念的体系划分
2.5.2相关概念
2.6小结
第3章 农业共性技术的作用和政府的支持
3.1农业共性技术在国家科技活动中的地位
3.2农业共性技术研发的作用
3.2.1创造外部效应
3.2.2减少技术创新风险
3.2.3优化R&D资源配置
3.3共性技术研发的政策支持
3.4农业共性技术研发的组织支持
3.4.1农业部集中管理方式
3.4.2多政府部门分散管理
3.5政府支持农业共性技术的原则
3.6小结和建议
第4章 农业共性技术的结构
4.1概念和相关研究
4.2农业技术结构
4.2.1农业技术结构分析
4.2.2农业技术结构框架
4.2.3农业技术结构应用
4.3农业共性技术结构
4.3.1分析方法
4.3.2基础性共性技术结构
4.3.3应用性共性技术结构
4.3.4农业共性技术的领域组成及分布
4.4技术结构应用实例
4.5小结
第5章 农业共性技术群的进化
5.1概念和相关研究
5.1.1概念
5.1.2相关研究
5.2农业共性技术事件的计量分析
5.2.1统计分析
5.2.2不同共性技术群发展分析
5.3农业共性技术群进化分析
5.3.1进化过程
5.3.2进化动力
5.3.3进化方向
5.4小结和建议
第6章 农业共性技术的发育
6.1概念及相关研究
6.1.1技术发育的概念
6.1.2相关研究
6.2发育模型和发育类型
6.2.1发育模型
6.2.2发育类型
6.3发育过程
6.3.1发现型共性技术
6.3.2发明型共性技术
6.3.3引进集成型共性技术
6.3.4配套组装型共性技术
6.4支持要素
6.4.1资金要素
6.4.2政策要素
6.4.3组织要素
6.5技术孵化的作用
6.6小结和建议
第7章 农业共性技术的知识产权及其转移
7.1概念和相关研究
7.2知识产权归属
7.2.1公共科研成果管理改革
7.2.2知识产权归属分析
7.3产权范围
7.3.1生物种质和育种方法
7.3.2人工发明
7.4转移过程和途径
7.4.1转移实体
7.4.2技术形态
7.4.3转移过程
7.4.4转移途径
7.5转移机制
7.5.1体制机制
7.5.2动力机制
7.6转移障碍
7.6.1排他性差异
7.6.2上游转化
7.6.3高技术垄断
7.7小结和建议
第8章 我国农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8.1农业科研机构的组织管理
8.1.1农业科研角色的变化
8.1.2农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协作
8.2国家有关科技计划的组织
8.2.1国家有关科技计划的定位和目标
8.2.2国家科技计划的农业共性技术供给
8.3我国农业技术供给水平的国际比较
8.3.1我国农业共性技术供给总体估测
8.3.2我国农业共性技术水平和国外主要差距
8.4小结和建议
第9章 结论与创新点
9.1全文总结
9.1.1农业共性技术的概念和指标选择体系
9.1.2农业共性技术的功能和政府的支持
9.1.3农业共性技术的结构
9.1.4农业共性技术群的进化
9.1.5农业共性技术的发育
9.1.6农业共性技术的知识产权及其转移
9.1.7我国农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9.2创新点
参考文献
1.1问题的提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标
1.1.3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课题的理论依据
1.3.2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农业共性技术的概念
2.1农业科学与技术的概念
2.1.1科学与技术
2.1.2农业科学与农业技术
2.1.3农业生产系统与农业技术的特点
2.2农业共性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2.2.1共性技术的背景及其定义
2.2.2农业共性技术的特点和定义
2.2.3农业共性技术的特征
2.3农业共性技术的识别
2.3.1从技术供给方识别
2.3.2从技术需求方识别
2.3.3从技术关联性识别
2.3.4从技术引证率识别
2.4农业共性技术选择指标体系
2.5农业共性技术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2.5.1技术概念的体系划分
2.5.2相关概念
2.6小结
第3章 农业共性技术的作用和政府的支持
3.1农业共性技术在国家科技活动中的地位
3.2农业共性技术研发的作用
3.2.1创造外部效应
3.2.2减少技术创新风险
3.2.3优化R&D资源配置
3.3共性技术研发的政策支持
3.4农业共性技术研发的组织支持
3.4.1农业部集中管理方式
3.4.2多政府部门分散管理
3.5政府支持农业共性技术的原则
3.6小结和建议
第4章 农业共性技术的结构
4.1概念和相关研究
4.2农业技术结构
4.2.1农业技术结构分析
4.2.2农业技术结构框架
4.2.3农业技术结构应用
4.3农业共性技术结构
4.3.1分析方法
4.3.2基础性共性技术结构
4.3.3应用性共性技术结构
4.3.4农业共性技术的领域组成及分布
4.4技术结构应用实例
4.5小结
第5章 农业共性技术群的进化
5.1概念和相关研究
5.1.1概念
5.1.2相关研究
5.2农业共性技术事件的计量分析
5.2.1统计分析
5.2.2不同共性技术群发展分析
5.3农业共性技术群进化分析
5.3.1进化过程
5.3.2进化动力
5.3.3进化方向
5.4小结和建议
第6章 农业共性技术的发育
6.1概念及相关研究
6.1.1技术发育的概念
6.1.2相关研究
6.2发育模型和发育类型
6.2.1发育模型
6.2.2发育类型
6.3发育过程
6.3.1发现型共性技术
6.3.2发明型共性技术
6.3.3引进集成型共性技术
6.3.4配套组装型共性技术
6.4支持要素
6.4.1资金要素
6.4.2政策要素
6.4.3组织要素
6.5技术孵化的作用
6.6小结和建议
第7章 农业共性技术的知识产权及其转移
7.1概念和相关研究
7.2知识产权归属
7.2.1公共科研成果管理改革
7.2.2知识产权归属分析
7.3产权范围
7.3.1生物种质和育种方法
7.3.2人工发明
7.4转移过程和途径
7.4.1转移实体
7.4.2技术形态
7.4.3转移过程
7.4.4转移途径
7.5转移机制
7.5.1体制机制
7.5.2动力机制
7.6转移障碍
7.6.1排他性差异
7.6.2上游转化
7.6.3高技术垄断
7.7小结和建议
第8章 我国农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8.1农业科研机构的组织管理
8.1.1农业科研角色的变化
8.1.2农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协作
8.2国家有关科技计划的组织
8.2.1国家有关科技计划的定位和目标
8.2.2国家科技计划的农业共性技术供给
8.3我国农业技术供给水平的国际比较
8.3.1我国农业共性技术供给总体估测
8.3.2我国农业共性技术水平和国外主要差距
8.4小结和建议
第9章 结论与创新点
9.1全文总结
9.1.1农业共性技术的概念和指标选择体系
9.1.2农业共性技术的功能和政府的支持
9.1.3农业共性技术的结构
9.1.4农业共性技术群的进化
9.1.5农业共性技术的发育
9.1.6农业共性技术的知识产权及其转移
9.1.7我国农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9.2创新点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