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跨文化对话19辑

跨文化对话19辑

作者:乐黛云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8-01

ISBN:9787214041678

定价:¥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东方与西方的跨文化对话是二十一世纪的核心课题之一。人类若要建立一个和谐、均衡的文化多元共存的“社会世界”,就有必要加强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探讨东西方跨文化对话的有效途径,以培育全球化时代多元共兴的世界文化格局。本辑的专论为“大学教育与大学精神”,进一步介绍了莫兰的教育思想,指出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思想方法的改革;卡蓝默则提出大学的首要职责不是教育学生如何适应未来社会,而是培养学生进入世界和创造世界,处理各种关系和进行必要变革的能力;陈力川进而论证大学不可回避的责任就是质疑一切的权利,包括质疑问题本身的价值和真理的价值。“‘双向认知’新思维”是本辑的另一重要专题,深入探讨了西方中国观的知识状况、摩洛哥和阿拉伯社会对西方反文化形式的认知、印度传媒中的中国形象等问题,体现了鲜明的跨文化和跨学科特点。此外,在北京大学召开的“斯特林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莫言、余华、赵玫等当代著名作家与瑞典学院资深学者们的跨文化文学交流也收入本辑。本辑集中了共计四十篇中外作者的文章,体现了中西学者之间的思考与交流,对话与交锋,精彩纷呈,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
暂缺《跨文化对话19辑》作者简介
目录
卷首语
大学教育与大学精神(专论)
[法]皮埃尔·卡蓝默 21世纪的大学
[法]陈力川 欧洲的大学沿革——兼论大学的使命
[法]高宣扬 奠兰教育思想筒论
[俄]B.A.萨多夫尼奇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莫斯科大学校长在俄联邦议会上的讲话
[俄]Л.A.韦尔毕茨卡娅 全球化时期的高等学校——圣彼得堡大学校长在国际大学校长论坛上的讲话
安方明 社会转型期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的特点——发挥创新职能
罗 岗 危急时刻的大学精神——重识蔡元培的大学理念
[美]黄万盛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哈佛大学为例
孙绍先 中国高校教师的身份危机
龚 群 大学之魂:自由与批判精神
王岳川 大学体制性症候危机
赵晓力 学术自由、大学自治与教授治校
周 宁 乌托邦或意识形态:西方中国观的知识状况
段怀清 王韬“西方观”的形成与晚清中英跨文化交流
[英]休曼·古普塔 美国和英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2005年观察
[摩洛哥]塔伊布·贝尔加兹 内部的敌人:摩洛哥伊斯兰激进派对硬摇滚歌手的认知
[法]德尼·维达尔 一种部落传统的诞生——后原始主义在印度现代绘画中的出现
[印度]苏巴尔诺·查塔尔吉 “印度中国亲如兄弟”:印度传媒中的中国形象
新作快览
[法]安德烈·维尔泰 第三灵感——弗朗索瓦·程《万有之东》诗集序
中国Vs.瑞典——斯特林堡国际研讨会
莫 言 漫谈斯特林堡
余 华 我的阿尔维德·法尔克式的生活
李 锐 承担与追求
赵 玫 为斯特林堡先生辩护
赵白生 世界文学的“火星”——斯特林堡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学术专访
李治华 钱林森 翻译:沟通世界文化的桥梁——与法籍华裔著名翻译家李治华的对话
尹锡南 新世纪中印学者的跨文化对话——印度学者访谈录
比较文学新论
乐黛云 中外文学关系双向阐释的新飞跃——《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序
钱中文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的新阶段的标志性著作——《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10卷本)
胡继华 聚焦跨文化沟通实践——全球文化语境下比较文学的形态、策略与趋势
文化时评
张西平 从西方汉学反思中国学术——从于连的《(经由中国)从外部反思欧洲》谈起
张 沛 寻证一种新的盲说方式
跨学科,跨文化
孙小礼 我为什么写《莱布尼茨与中国文化》
[加拿大]张裕禾 家庭体制、艺术形象与文化身份
林国华 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神学—政治导读
欧亚关系再讨论
林国荣 回归战国时代?
龚 刚 从理想国到理想天下——“欧亚”概念的哲性、德性内涵评析
张胜军 “全球性”语境的文化命墨——对《“欧亚”概念作为一个互惠利益最大化的策略》一文的回应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