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词曲赋
-
里尔克诗选(奥地利)里尔克本书是一本比较齐全的汉译选本,以莱比锡岛屿出版社的六卷本《里尔克选集》为主要依据,还借重了一些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包括J.B.利什曼、罗伯特·布莱和迈克尔·汉伯格的部分英译与相关评论,以及奥古斯特·施塔尔的《里尔克抒情诗诠释》等。汉译本按照六卷本原文选载了作者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从所谓“少作”到晚年的未定稿),每一集前面都有一篇相关的说明,正文则在必要的情况下尽可能补充一点有助理解的注释,最后还增译一份简明的年表。
-
雪莱抒情诗选雪莱(英)暂缺简介...
-
神曲但丁(意大利)暂缺简介...
-
聆听西藏顾建平选编本书收集了诗歌一百多篇:歌声;我的关于西藏的诗;拉萨河;拉萨河谷;春犁;听歌;舞蹈;藏刀;冻云;西藏的遐思等。
-
宋元明诗三百首朱梓,冷昌言编;李竹君等注中国是诗的国度、文的国度,古代诗文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们仔细地欣赏、品味。为了便于诗文的普及和收藏,自古以来就有一些学者仁人在做着遴选编纂的工作,每个时代都有一些优秀有选本涌现出来,泽被当世,并且穿越历史的时空,流传下来。
-
古文背诵赵长才 编辑、剪辑:周振甫、李浩、张德祥弘扬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创造灿烂辉煌的当代中国文化,是21世纪中国所面临的重大文化建设任务。因而,党的“十五大”在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战略目标时明确指出,文化建设要“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这就为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作出了明确的定位。确实,当代文化是传统优秀文化的发展,如果割断了与传统的联系,便没有发展可言,更不会有“中国特色”可言。历史证明,广泛吸收外来文化是激活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然而只有立足于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本位,吸收外来文化,我们的文化才能够既不失本民族的特色,又能够保持强劲的生命力,这也是一条具有普遍性的文化发展规律。所以,党中央的这一对于当前文化发展战略的阐释,是完全符合文化发展的“通变”规律的,代表了海内外关心中华文化命运的有识之士的一种共识。...
-
古诗背诵暂缺作者弘扬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创造灿烂辉煌的当代中国文化,是21世纪中国所面临的重大文化建设任务。因而,党的“十五大”在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战略目标时明确指出,文化建设要“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这就为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作出了明确的定位。确实,当代文化是传统优秀文化的发展,如果割断了与传统的联系,便没有发展可言,更不会有“中国特色”可言。历史证明,广泛吸收外来文化是激活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然而只有立足于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本位,吸收外来文化,我们的文化才能够既不失本民族的特色,又能够保持强劲的生命力,这也是一条具有普遍性的文化发展规律。所以,党中央的这一对于当前文化发展战略的阐释,是完全符合文化发展的“通变”规律的,代表了海内外关心中华文化命运的有识之士的一种共识。...
-
辛弃疾词选(宋)辛弃疾著;王延梯选注本书收录了宋朝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具有代表性的词作精品,其中脍炙人口的《破阵子》等等,从这些内容丰富、文笔精妙的作品中,读者可领略其忧国忧民的精妙及高超而独具魅力与写作风格。
-
渔洋精华录集释(清)王士禎著;李毓芙等整理王士禛(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另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清初著名文学家。其诗与钱(谦益)、吴(伟业)、朱(彝尊)齐名,号称“清初四大家”。其所倡导师的“神韵”诗论,对当时及其后的诗歌创作产生过重大影响。渔洋一生赋诗三千余首,《渔洋精华录》收入一千六百余首,是其创作思想、创作风格、创作成就的集中代表。王士禛一生创作诗歌三千余首,分别载于其所编渔洋集、渔洋集等诸书中。本书《渔洋精华录》是在康熙三十九年编写的,全书十卷,前四卷所载古体诗,后六卷所载是今体诗,共一千六百九十四首,每首诗都附有题解、注释、集译。
-
花间集评注李冰若中国古代诗词作品浩如烟海,上乘佳作比比皆是。在1900年敦煌石室藏《云谣集杂曲子》发现之前,《花间集》被认为是最早的词选集。该集收录了多位词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是了解和研究词的必选集子。 本书便是为其所作的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