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词曲赋
-
中国新诗流变论龙泉明著《中国新诗流变论(修订版)》是一部具有相当敏锐的思辨智慧和厚实的学术功力的新诗研究专著。作者运用宏观与微观、史实与史论相结合的方法,在中西文化碰撞融会的宏阔历史背景上,以诗歌流派为线索,以草创、奠基、拓展、普及与深化四个发展阶段和以郭沫若、戴望舒、艾青为代表的三次整合过程为框架,对中国现代诗歌的整体气象、运动轨迹和流变规律、诗学价值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与探讨,并从理论上建构起了一个能够反映中国现代诗歌历史发展真实状貌的新的述史模式,为中国新诗进一步创造和繁荣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参照。
-
20世纪中国探索诗鉴赏陈超编著本书辑入中国现当代131位诗人的探索性诗作423篇,并给予鉴赏注释。
-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院“法轮功”现象综合研究课题组成列所分组 编暂缺简介...
-
儿童自学唐诗三百首孙锡暂缺简介...
-
20世纪汉语诗选姜耕玉选编20世纪汉语诗歌发生了重大变化,新诗,即是执意区别于旧诗的特定概念。但,新诗的特征是什么?新诗与旧诗有哪些联系?什么是新诗传统?却是困扰着我们的诗学问题。当我们挥别20世纪的落日的时候,诗坛显得沉沦,似乎有一种危机感。新诗作为人类精神和语言艺术精萃的存在,不会消亡,但也不要指望哪一个早晨会突然成熟起来。运用“汉语诗歌”的概念,旨在切入百年来中国新诗发展的基本规律,追寻新诗的汉语言艺术的本性。沉沦之中包孕着世纪交替的转机,一个巨大的诗魂游荡在东方的上空,中国新诗必将在痛苦的蜕变中飞出金凤凰。本诗选共收20世纪汉语诗歌404家2240首,其中台湾、香港、澳门49家378首;美国、英国、加拿大、比利时、日本、新加坡、菲律宾等域外诗人14家108首,还包括古体、近体诗词29家149首,长诗(含节选)18首。
-
中国现代文学论争史刘炎生著由于中西文化的碰撞,新旧文学思想的较量,各种文学思潮的影响,不同派别作家的对立,以及政治斗争的波及等原因,导致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文学论争。其次数之多,程度之激烈,内容之丰富,实为世界文学发展史上所罕见。频繁而又复杂的文学论争,总的来说起到了推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作用。文学论争,说到底,是不同的文学观和创作的竞争。通过竞争,正确的进步的文学观和创作得到承认和发展,落后的错误的文学观和创作则受到抑制和排斥。即是说,促使中国现代文学在反复比较和斗争中不断有所拓展。但是,由于某些论争者的认识水平所限和态度的偏激,或政治因素的介入,有些正确的或可以存在的文学观和创作,曾被误解甚至经受了猛烈的批判,产生了负面影响。可以认为,回顾中国现代文学论争的历史,是有丰富的内容和经验教训值得总结的。因而,文学论争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现象,有必要加以认真的研究和总结。可是,直至目前为止,尚未有系统地全面地反映中国现代文学论争的学术著作。至于历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对文学论争的评述更是存在着不少不足之处。一是篇幅太少。有些《中国现代文学史》长达六七十万字,但评述文学论争的文字仅有两三万字。这样少的篇幅,势必难以将文学论争作出较全面而深入的评述。二是评述的文学论争太少。所评述的只是众人皆知的几桩事情。譬如评述中国现代文学前10年的文学论争时,只论及新文学家与林纾、学衡派、甲寅派的论争,以及对“整理国故”的批判。三是对好些文学论争的评论缺乏科学性,沿用着以往的左”的观点,而且回避革命文艺队伍内部的论争,对“革命文学”论争和“两个口号”论争只作轻描淡写,语焉不详,对其他进步作家之间的论争更是只字不提。四是对文学论争产生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缺乏应有的评论,只作鉴定式的结论,或者不加涉及。这样,便使人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论争缺乏系统的和正确的了解。有鉴于此,我便决意撰写这部《中国现代文学论争史》。此书采取纵横结合的写法。所谓“纵”,即按照中国现代文学论争的若干阶段,将各阶段的文学论争顺序加以评述;所谓”,即对各个文学论争作出较为完整的评述。而所评述的文学论争,则包括文学主张、文学思潮、文学派别、创作规律和作家作品等诸多方面,以便较系统而又具体地展现中国现代文学论争历史的面貌。同时,对各个文学论争的评述,都从原始材料出发,把论争双方的材料摆出来加以比较,评述其是非,不作空论和主观臆测。此外,将各个文学论争置于特定时代环境和时代潮流的背景上,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以评述,冲破以往错评的藩篱,力求做到持论较为客观、公正,较少片面性。总之,此书力求达到史学性、科学性和具体性的较好结合,再现历史,扩大视野,更新认识,总结经验教训,为促进中国现代文学的深入研究和今后的文学发展提供借鉴,作出微薄的贡献。
-
金元明清诗词理论史丁放著《金元明清诗词理论史》,是中国古代诗词理论界所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该书有两方面的显著特点。第一,由于作者对绘画、书法等艺术理论素有专门研究,曾有《中国画论校注》等绘画理论专著出版,因此,在论述过程中注意密切结合古代书法、绘画、音乐、戏曲、小说等理论来阐释诗歌现象和诗词理论。这是该书的一个突出特点。例如,运用绘画理论阐释王士祯的“神韵说”就是非常成功的一例。在上编第四章(“清代诗歌批评”)“王士祯的‘神韵说’”一节中,作者引入了画论中的“逸品说”来评介王氏的诗学思想,从“逸品说”产生、发展的历史和内涵及其对“神韵说”的影响这一角度来剖析王渔洋的诗学主张,证明与南宗画、文人画关系紧密的“逸品”画论在作家、题材、风格诸论方面均被王氏融合为“神韵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也是王士祯的诗学思想较前人更为全面、深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另外,在讨论祝允明、屠隆等人的诗学观念时也运用了这一方法。第二,该书涵盖范围较广,对学界常易忽略的部分多所发掘,能言他人所不及者。例如,清末民初之际,诗词理论界是颇为热闹的,但这一阶段却时常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或略而不谈,或语焉不详。当前的基本状况是,研究古代的多是1840年鸦片战争为限,研究近现代的又多将重点放在辛亥之后,从而造成相对意义上的空白点。作者对这一段诗词理论条分缕析,细加挖掘,如“同光体”、晚清四大词人、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王国维的诗词理论,等等,均给予透辟而详尽的阐发。
-
十朝诗乘(清)龙顾山人纂;卞孝萱,姚松点校丛刊名取自封套。本书涉及清代历史的范围十分广泛,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领域,凡是有事又有诗的,多所采录。通过这些零珠碎玉的联缀,多侧面全方位地反映了清代的历史。
-
诗文声律论稿启功著本书是启功先生的一本专讲古典诗词、曲文之声调,尤其是律调法则的知识性普及读物。讲解鞭辟入里,例证生动丰富,归纳全面系统,是广大文学爱好者了解古典诗文声律知识的好读本。本文所要探索的是古典诗、词、曲、骈文、韵文、散文等文体中的声调特别是律调的法则。所采取的方法,是摊开这些文学形式,分析前代人的成说,从具体的现象中归纳出目前所能提出的一些规律。但如果问这些规律是怎样形成的,或者问古典诗文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律,则还有待于许多方面的帮助来进一步探索,现在只能摆出它们的“当然”,还不能讲透它们的“所以然”。这些初步结果,仅能说是进一步研究的阶梯和材料而忆。
-
厉以宁诗词解读彭松建,朱善利编这里引几首以宁的诗,可以由此了解他对词作的想法。七绝重读晏几道词一九五六年六朝宫体韵流长,婉约词情足断肠。老尽红尘怜倦客,几人悟出实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