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词曲赋
-
古桐乡诗选清 文聚奎 戴钧衡编纂《古桐乡诗选》,清代桐城文聚奎、戴钧衡编纂,道光年间印行,十二卷。收录自北宋(仅李公麟1人)迄于清代道光二十年以前,桐城北乡一地的177位诗人1707首诗作。全书以人系诗,每位诗人下有小传,详述其里居所在、诗人生平。往往征之当时见闻、县志,诗歌总集,诸如《龙眠风雅》《龙眠古文》诗人小传,或参考家乘与诗文赠答。在桐城文学史上曾经刊布了两部大型诗歌总集:一部是刊行于清代康熙中期的《龙眠风雅》正续编,一部是纂成于清代咸丰初年的《桐旧集》。《古桐乡诗选》独辟蹊径,刊录了《龙眠风雅》与《桐旧集》未刊的诗家,严格考证所选诗家的居住地,所选诗家一定是家居在桐城北乡的已故诗家。
-
中国诗词通识流沙河 等何谓“通识”?迄今为止,中国诗词史已有很多版本,亦有不同写法。本书的目标是追求通俗性与知识性共存,这正是书名中“通识”二字的由来。本书集结了4位大师的通识性经典著作,旨在以有限的篇幅,让大众读者能够直观、便利地吸收到诸位名家的治学思想,并能清晰、完整地了解中国诗词发展的主要脉络和基本特征。本书是大众读者的上佳之选,相信每位读者都定能从中有所收获。
-
满江红周公子 著 时代华语 出品岳飞起自寒微,无背景、无靠山,参军不到十年,便凭其抗金报国之志与不世出的军事才华,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叱咤风云、所向披靡的军事统帅和抗金名将。周公子在收集、精读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别出心裁地打破读者对岳飞单一的印象,将其不足四十年却忠烈千秋、争光日月的一生,还原于那段多事之秋的历史舞台上。岳飞所具之正直、勇敢、为国为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将代代传承,激励无数后人走上超越自我之路。
-
古文观止有意思邵鑫作为文言文的天花板,《古文观止》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它与《唐诗三百首》并列,是中国人读古文不可绕过的经典读物。在初高中的语文课本及考试试题中,很多文言文内容直接取材自《古文观止》。 本书作者从《古文观止》中精选24篇,归纳为思维、应变、说话、文章四个维度,不拘一格地精心提炼古人的智慧,让读者在有趣的故事中读懂古文、读透古人,在“古今对话”中实现“古为今用”。作者邵鑫独创推理式读书法,从历史、文学、地理等角度,深挖人物性格和事件背景,带领读者悟出故事蕴含的道理,帮助读者形成清晰的思路和深刻的认知。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体察文章之道、传承古人智慧。比如跟李白学做自我介绍,跟陶渊明学写故事,跟孔门弟子学如何独立思考,跟李密学如何说服他人,以及感受王?x之酒脱的人生态度,等等。让我们与作者一起,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实现与古人的心灵对话,最终以古人智识壮我之血脉,以历史洞见为未来开路。
-
社会转型与晚清民国词学流变朱惠国《社会转型与晚清民国词学流变》着重考察晚清民国社会形态变化对传统词学的实际影响,揭示晚清民国词学的时代特征以及形成原因。结构上分上、下二篇,上篇为“晚清民国词学的新变”,论述西学东渐对词风演进的影响、现代学校对词传习方式的影响、现代报刊对词传播方式以及创作风尚的影响、城市化过程对晚清民国词社的影响;下篇为“词学的新旧转化与词学家的代际替换”,论述社会转型对传统词学家的影响、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新一代词学家、新一代词学家的后世影响、社会变化与新一代词学家的创作体验。
-
战国策译注王锡荣、韩峥嵘《战国策》是记载战国时期纵横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行的一部重要典籍,既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我们所熟知的荆轲刺秦王、冯谖客孟尝君、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等故事,和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三人成虎、南辕北辙、抱薪救火等成语皆出自这部经典。吉林大学文学院王锡荣和韩峥嵘教授合作译注的《战国策译注》,包括“解题”,在各国策文前介绍各国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策文情况等;“注释”,注释各篇策文中的疑难字词、异文情况;“翻译”,对策文进行贴合原意的白话文翻译。这是一部非常适合普通大众阅读的普及读本,能够帮助读者无障碍地走进《战国策》,领略战国谋士的智慧和风采。
-
唐诗选画本[明]李攀龙选, [日]铃木芙蓉、北尾重政、葛饰北斋 等绘,张小钢、牛贯杰编注旧题李攀龙编选的《唐诗选》被认为是“形成日本人中国文学修养和趣味之重要部分”的一部书,流传到日本后影响巨大,版刻最多,流传极广。而日本江户时代的书商嵩山房历时48年,聘请铃木芙蓉、北尾重政及葛饰北斋等日本江户时代极享盛誉的画家来为《唐诗选》配图,所成的《唐诗选画本》可以说是《唐诗选》图文并茂的普及版。全书共分七编,每编5卷,共35卷。现在由学者整理出版,面向大众读者,是一个普及版的唐诗读物。
-
苏诗古注研究何泽棠本书详细梳理了由宋代至清代各个苏诗注本的作者生平、成书过程和版本源流,并分析、总结了其在苏诗注释史上的特色、成就及不足。从宋代的赵次公注到清代的王文诰注这一系列的苏诗注释本,经历了诗人之注→学者之注→更注重历史考证的学者之注→不忽视历史考证的诗人之注这一系列过程,是一条循环往复而又不断上升之路。作者扣紧这一发展主线,揭示了诗人之注与学者之注各自不同的特点,并总结了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在诗歌注释研究方面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诗歌注释学是介于诗学与文献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既包含了诗学的特征,也具备文献学的特性。不同时期的诗歌注释,对这两个要素的偏重程度各不一样。苏诗注从宋至清的发展过程,乃至从宋到清诗歌注释整体的发展历程,都是一个诗学特征不断减弱、文献学与史学特征不断增强的过程。本书能够扣紧这条线索,探索诗歌注释学的学科性质,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对于相关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允禧集颜子楠 点校《允禧集》是杜桂萍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代诗人别集丛刊”中的一种,由颜子楠整理。本书收录爱新觉罗·允禧的作品。允禧,康熙五十年生(1711),卒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允禧是康熙皇帝的第二十一子,雍正皇帝之弟,乾隆皇帝的叔父,在乾隆皇帝即位后被封为慎郡王。在清代诗歌史的框架中,宗室诗人是被称为「朝中之野」的特殊群体,允禧则是这一群体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
王星琦讲元曲课王星琦《王星琦讲元曲课》是著名的元曲学者王星琦教授关于元曲的最新普及读本。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作为元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元曲一方面承袭唐宋词之余绪,一方面汲取民间俗曲歌谣 的营养,大俗大雅,变化灵动,气象一新,在唐诗宋词之后,别开生面,为灿烂的中国古代诗歌史更添异彩。本书分为元曲概况、名曲详释两部分,介绍元曲蓬勃兴起的历史背景,有 代表性的元人悲剧和喜剧,解读众多的元曲名家和元曲名作。全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诗情与学理兼备,内容深入浅出,文笔生动有趣。书中精心配备了大量插图以及作者本人的书法 作品,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让热爱古典诗词的读者更好地走进元曲的艺术世界,领悟元曲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