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词曲赋
-
顾城的诗顾城的话顾城 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顾城是否带着光明离去,我们不得而知。然面他寻觅光明的眼睛却永远留在了他的诗中,充满梦幻和童真。 顾城是一位在当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诗人,他的创作是当代诗歌研究的重要对象这一。本书由作者的家人选编,并配以作者本人的富有个性的插图,是一本图文并茂的诗集。主要节选作品有:星月的来由·烟囱、对宇宙大声发问、怀念、铭言(二首)、割草谣、找寻、我赞美世界、生命幻想曲、友谊、一代人·巨星、梦想、梦痕、眼睛、石壁、摄、山影、眨眼……
-
水绘仙侣柏桦《水绘仙侣》是柏桦新近创作的一本书稿,这是一本很难定义的稿子,单从文本结构上来看,全书就是一首诗和对诗的注释,但这些注释所占篇幅和地位明显重于诗本身,每一则注释可以单独看作一篇文化随笔,而这近百篇随笔又完整地统一和围绕于此前的诗歌文本,诗歌是在说故事,随笔也就围绕着冒辟疆与董小宛的故事展开。随笔洋洋洒洒,引文贯穿古今中外,既有理趣,又含着文人的性情和散笔。所以在定位上,倾向于将它定位为一部形式独特的文化随笔集。书稿目前由三部分组成:长诗《水绘仙侣》、对长诗的99个注释、以及一篇近3万字的评论式附录。
-
纳兰词典评苏缨《纳兰词典评》收录了纳兰的减字木兰花、蝶恋花、菩萨蛮、山花子、浪淘沙等诗词,供大家欣赏。在现代的钢筋水泥从林中,人们似乎渐渐丧失了对于古典精神的继承,直到重新阅读纳兰。我们几乎想象不出,这个名满京国的贵公子是怎样在浮华中守望着一种纯净的人生、一方精神的自由。他已不再是词论家眼中那个“以自然之眼观物”的满族词人,而是人们心底对于生命最本真情怀的深切关注。于是,面对人类柔弱的心灵,亲近纳兰,就成为了一次重生的精神洗礼。
-
冷冷松风寒刘大澄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读诗可以“怡情养性”,家家大门上的门联也多爱用“诗书传家久,忠厚继世长”这一类的联语。显见以往读诗诵词的被尊重,而且是蔚为风气的。近代人则生活繁忙,业余娱乐活动又多,“诗”在人们的生活中,似已渐渐失去它原有的地位了。虽是如此,但当我们成天与声、电、化、工为伍,在为账务、公牍、计算机、机械搅得昏头的今日,偶然接触到一首旧日的好诗,仍不免使你有一种新鲜惊喜之感,仿佛一时又远离尘嚣,重回到风光明媚、温暖亲切的故乡,或是像发现一个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源,置身其中忘怀一切。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像“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接触这类诗句时,眼前所展现的清美意境,仍然使人一时悠然神往,忘却一切烦恼,涤除一切厌倦。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富有、最璀璨,也最珍贵的宝藏。纵使在这已发展到被名为e时代或数字时代的年月,我们整日消磨在科技不断发展,感官享受业已多彩多姿,但心灵生活还是不免时有偏枯抑压之感的今日,如果仍能继续保持旧时美好的传统,每日找出一点时间来,憩游于所爱的古人诗词中,相信它不特可以调剂我们生活情趣,还可借以激发我们工作信心和生活意兴,更有助于一个人面对自己未来的愿景,时时创缔新境。
-
男孩当绅士女孩做淑女安君杨《男孩当绅士,女孩做淑女》是作者在上一部作品《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之后的又一部性别教育著作。无论是提倡“穷着养”、“富着养”,或是强调“绅士”、“淑女”,其实都是中西方优秀文化教育的积淀与精神所在,是一种殊途同归后的共识,也是现代文明社会所倡导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本书是根据男孩和女孩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需要而具体量身打造的实用养育技巧,着重阐述了成功的教育不只是从父母的口袋里掏钱就可以办到的,而需要倾注爱心和努力。对孩子来说,拥有独立精神与健康人格显然比表面化的“贵族腔”“精英状”重要的多。
-
随访连战的日子刘卫兵 著正值京城大暑时节,热浪袭人。这天新华社记者刘卫兵带来一部厚厚的书稿,是他的新著《随访连战的日子》。2005年4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这无疑是国共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国共关系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党成立于1912年,辛亥革命后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五四运动后两年。为着共同的反帝反封建,两党曾并肩战斗。以后百年来恩恩怨怨、分分合合,因不同政见而分手,又为国家民族而合作。其间几多大事载入史册。如孙中山联共,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总之,凡握手合作之时,便是民族之幸,人民的福祉,这些事件也就成了历史的里程碑。现在,正值“台独”势力猖狂抬头、两岸局势复杂之际,国民党主席连战的访问,应是民族的福音,祖国统一大业的新进步。当然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亮点。谁来记录这个亮点,首当其冲是新闻记者。谁能有幸处于新闻的最前线,贴近记录事件的现场和人物,只有少数贴近采访的记者。刘卫兵正是这样一个幸运者。记者的第一素质是社会责任,这也是成功的前提。担大责大成功,担小责小成功。当天降大责于斯人时,抓住机遇,他就可能取得成功。应该说这样的机会对于一个记者来说并不太多。刘卫兵是人大新闻系毕业的新闻摄影记者,从业近20年已有过多次这样的机遇。每次他都能不违天时,不辱使命。更可贵的是他除了胜利完成摄影报道外,事后又能勤奋思考,提炼事实,秉笔成书,为历史存照。他报道过兴安岭森林大火,1998年中国抗洪,阿富汗战争,总理为农民讨薪。曾经有七八年的社会新闻、突发事件的采访经历。更有近十年的中央新闻的采访历程。出版了《日本人印象》、《奔波在战争前线》。现在又出版这本《随访连战的日子》。记录的多为大事件、大主题。对于一个青年记者来说,这应该是不小的成绩。难怪连战先生也翘起大拇指对他说:“好样的!”连战首访大陆至今已过去两年,人们也早已从国共两党首次握手的兴奋中冷静下来。当时报上轰轰烈烈的新闻已成过去,而这本经过作者长期思考和沉淀的厚书却静静地问世。我想,我们现在细品这《随访连战的日子》至少有两点意义。一是让我们重温事件,了解和记住历史。书中有许多翔实历史记录和珍贵的资料。包括国共双方领导人的谈话,以及亲历现场的氛围,人物活动,街头民众的反响。让我们从多侧面、多角度再次体会这件大事的含义。同时,也为日后史家修史留存了第一手资料。二是,新闻同行可以从中感悟一些成功的道理。这里融入了作者的勇敢、智慧、汗水和意志。甚至还有许多占位、角度、用光、变焦之类具体新闻采访的技术、技巧。当我们看到“胡连会”这样的大场面的同时,也看到一个普通记者的大形象——中国新一代记者的形象。历史是由无数事件组成的。但不要忘记,事件是由人记录下来的,特别是现场的新闻记者记录下来的。所以一部历史就是一部新闻史。不为良相就为良医。不能做历史事件中的主人,就作记录历史的主笔。这是记者的光荣。古语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卫兵捧着这《随访连战的日子》稿来见我时,有几分羞涩地说:“都四十了,才这么一点东西。”但只要我们看过这《随访连战的日子》,都会承认,他已经立起来了。当这《随访连战的日子》问世时,该是京城的秋天,那是个收获的季节。希望他立得更高、更好。
-
不如不遇倾城色倾蓝紫不如不遇倾城色:古典诗词中最美的画卷。《芥子园画谱》中说:天有云霞,烂然成锦,此天之设色也;地生草树,斐然有章,此地之设色也;人有眉目唇齿,明皓红黑,错陈于面,此人之设色也。唐的王维说:春景则雾锁烟笼,长烟引素,水如蓝染,山色渐青。夏景则古木蔽天,绿水无波。秋景则天如水沟以,簇簇幽林。冬景则借地为雪,樵者负薪,渔舟倚岸,水浅沙平。宋的郭熙说: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碧,秋净,冬黯。而清的沈宗骞说:人之颜色,由少及老随时而易,婴孩之时,肌嫩理细,色彩晶莹,当略现粉光,少施墨晕,要如花朵初放之色。盛年之际,气足血旺,骨骼隆起,当墨主内拓,色由外提,要有光华发越之象。……从这些文字里,满目唯见色彩斑斓。人间因为有颜色而美,而中国的文字皆是有颜色的。张爱玲曾说,中国的文字有颜色、有声音、有美感、有感情。喜欢中国的文字,喜欢中国的文字写成的诗篇,更喜欢写诗的诗人,他们是人间最美的颜色,倾城倾国。
-
时间的皱纹(美)马德琳·英格(Madeleine L'engle) 著;廖丽 译简介这是一本关于爱、宽容与坚持的书,读后能给人以力量。这本五彩斑斓的小书里,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15岁的女孩麦格为了寻找失踪的科学家爸爸,踏上了一条非同寻常的道路。这是一个关于坚持信念的故事。尽管旅途中布满了艰辛和危险,但三个伙伴从没有动摇过他们要找到并救出爸爸的决心。这也是—个有关爱的故事。爸爸对麦格的亲子之爱,弟弟与麦格的手足之情,加尔文与麦格的朋友之谊……麦格肩负着这些爱,战胜了邪恶,重返家园。当然,我们不能把鼎力相助的三位星际天使给遗忘了哦。还有三个伙伴充满瑰丽色彩的星球旅程,就像《小王子》中一样有趣,从一个星球轻松跳跃至另一个星球。那么,孩子们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书中的描述绝对会让你目瞪口呆的。所以,也不怪孩子们爱看这本书了!它为此还囊括了世界两大青少年文学最高奖项呢,那就是安徒生文学奖和纽伯瑞文学金奖。 作者简介:马德琳·英格(Madeleine L'engle),世界最欢迎的青少年文学作家,凭借60多部作品,获奖无数,囊括了世界两大青少年文学最高奖项(安徒生文学奖和纽伯瑞文学金奖),此外还有“美国图书奖”、“美国图书协会终身成就奖”等几十个奖项。《时间的皱纹》是马德琳的成名作,多年来一直受到读者的热爱,累计销量超过1000万册,还被世界顶级娱乐公司迪斯尼公司搬上了荧屏。马德琳的读者被界定为“年轻的成年人”(young adults),也就是说她的作品已经超越了年龄段,成为孩子和大人共享的读物。现年80多岁的马德琳居住在纽约,仍然笔耕不缀,不断有新的作品问世。为了纪念她的卓越贡献,2004年美国总统小布什在白宫为她颁发了“国家人文科学奖章”。
-
宋词的故事王曙宋代的词与唐代的诗,经常相提并论,它们都是代表一个时代的文艺形式。从发展来看,可以认为词是来源于诗的。 “词”,就是歌词,古代又称“曲子词”,它是用来唱的。要唱,除了要有歌词外,还要有曲子,即乐谱。曲子的名称就是“词牌”,例如《菩萨蛮》、《沁园春》等,就是曲子名。人们按照“词牌”,即按照曲子的要求写歌词,就是所谓的倚声填词了。早在隋唐时代,人们已经将当时流行的诗歌配上曲子歌唱,或者专门写诗作为配乐歌唱的歌词。开始,这些配乐的诗都是五言或七言,唱起来不免单调,于是经常由唱歌的乐师们增减一些字数或重复唱某些段落,使歌声富于变化。时间长了,人们在写作歌词时,便有意按照曲子的要求,写一些句子长短不同的诗,这就是“词”。我国古典文学中的词,就是这样诞生的。由于一首词中句子有长有短,因此词又名“长短句”。从晚唐时起,词与诗同时发展。到了宋代,诗虽然也有所发展,但这种文学形式毕竟有它的限制,如必须是五言或七言,而词的长短句形式,用字不避俚俗,使创作者有较多的自由;同时,词比诗更富于音乐性和节奏,更适于吟唱。另一重要方面是,词是新开拓的一个文学领域,使作者有更广阔的驰骋余地,所有这些,使词在宋代迅速发展,达到了极盛的地步。由于种种原因,词所配的乐谱在南宋以后失传了。这样,流传到现在的唐宋词,虽然在写作它们的当年,都是可以唱的,可现在却都不能唱了。只有南宋词人姜夔,曾在自己创作的乐曲歌词旁,注上了工尺谱(我国古代的一种不完善的乐谱),经近代人研究后,有十几首词能按古人乐谱唱了,当然,这只是唐宋词中极少的一部分。因此,遗留到今天的词牌如《菩萨蛮》、《忆秦娥》等,只是规定了填词时应该有多少句,每句字数、平仄及韵脚等,却无法知道歌唱时的音调了。词既然是由于歌唱的需要而产生,歌唱又主要是供人们闲暇时娱乐之用,因此,从词的发展初期直到北宋苏轼以前,词所写的内容主要是轻松的风花雪月和爱恋伤别等等。从当时的观点看,如果将国家大事,政治变迁等写入词中,在寻欢作乐的酒宴上歌唱,显然是不适宜的。因此,词也就被人们认为比不上诗,不像诗那样“正大”,而被一些人称为“诗余”,或者冠以小字,叫做“小词”。例如有这样一则故事:北宋以变法著名的宰相王安石,在闲暇时读北宋另一宰相、著名词人晏殊的词集时,看到晏所写的一些描述风花雪月的词时,笑了起来说:“当宰相的人也可以写小词吗?”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在旁边说:“他也是偶然高兴了才写的,可是看他一生的事业,岂是这些词所能比拟的。”这时协助王安石推行新法的一个助手吕惠卿也在场,他接着说:“作为管理国家大事的人,应该首先禁止淫滥的郑声,怎么可以自己还去写这类东西呢?”吕说的“郑声”,指春秋时代的郑国男女在溱水和洧水(溱、洧二水会合后为今河南双洎河)边聚会时所唱的歌谣,封建时代认为郑国的这种歌谣不正派。由上面王安石、吕惠卿的这番对话可以知道,在北宋的上层人物中,将词和郑声相比,认为上等的正派人是不应该写词的。当然,王安石、王安国和吕惠卿等人所代表的看法是不正确的,那只是当时的一种偏见。实际上,词这种文艺形式不仅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就是统治集团内部的一些达官贵人,对词也很欣赏,高兴起来还填它几首。更有意思的是,不少掌握政权的大官们,例如司马光、范仲淹等人,平时道貌岸然,举止一丝不苟,严肃得叫人害怕。可是他们却都写有艳词,使人甚至不敢相信出自他们这种人的手笔。北宋的一些皇帝和达官贵人,在公开场合瞧不起,或者故意贬低词和著名的词人(见本书第63页柳永的事迹)。可是,在饮酒作乐的场合,却又少不了要唱词助兴,并且经常自己动笔写作。北宋后期的大文学家苏轼,对词风的改变起了巨大的作用。他写的词大大地扩展了词的境界,使之从狭隘的歌儿舞女、风花雪月的圈子中跳出来,而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开创了所谓的“豪放词派”。相对而言,主要按着原来的词风写词的词人们,被称做“婉约词派”。到了南宋时,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把豪放词派的词推到了一个高峰,受他影响的词人很多,使豪放词成了南宋时的主流。在涉及当时的政治生活时,宋词和唐诗有较大的差别。唐诗论事经常比较明显,甚至指斥责官、批评皇帝。例如唐诗人杜甫在名作《丽人行》中,用“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的诗句,指斥当朝的宰相杨国忠。宋词则不然,凡涉及当权人物时,常写得婉转隐晦,有时连事物本身也写得含混迷离,使不知底细的人看不懂它的含义,这样,就增加了读某些宋词的困难。词虽然以宋代最为著名,但它是在唐词和五代词的基础上发展完美起来的。因此在本书中,结合历史情况、写作背景和趣闻轶事等,先叙述一些五代词,再讲述宋词。使读者在欣赏这些佳作的同时,能加深理解,得到更多的知识,并增加阅读时的兴味。本书是在大量已出版的有关词的著作的基础上写成的。这些著作如《全宋词》,历代的诗话和词话,以及近代出版的各种词选等等。其中唐圭璋先生的《宋词纪事》一书,使我在工作中得到了很大的便利。此外,还参考了一些有关宋、元历史的著作。
-
双开行动刘学文报业竞争中的惊心与动魄,新闻从业者的情感与追求。一场车祸让一个阴谋从容启动;一团迷局,让一个计划悄然实施。总编辑被“双轨”,财务处长神秘失踪,一个大人物跳楼自杀,副总编辑被“双开”,历史还总编辑以清白之时,两个深爱着他的女人却离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