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
在人间沈琳,戴志悦 著《在人间:肿瘤科女医生亲历记录》是一本医学人文图书,集合了奋斗在中国肿瘤临床一线的17位女医生在行医生涯中的见闻和感想,感人至深。每一位肿瘤科医生都是一部生命故事存储器,尤其女性对生命有着更加独特的感知能力。参与本书的17位女医生,都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年以上,临床经验丰富,成熟、理性,日复一日面对各种癌症患者和家庭,对人生的理解也会与众不同、更加深刻。 医生这个职业是一个观察社会和人性的窗口,没有哪一种职业像医生这样直面生老病死,直面悲欢离合,也直面真假善恶。而癌症更是一块试金石,既照见医生、患者,也照见患者身边每一个相关的人。在癌症阴影的笼罩下,每个人都脱下了伪装,真实展现积极求生的一面、绝望害怕的一面,但不管哪一面,都是病房中上演的人间真情故事。 在这本书中,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每一个故事都令讲述者难忘。它将肿瘤科女医生的心历路程真实而充分地展现出来,希望每一位读者能从中看到人生的光与热,看到生命的可贵与不凡,看到医患之间的密切关系与相辅相成,更感受到人间温情。 我们在人间的每一天,都是向死而生。癌症是生死战场,是婚姻、爱情的战场,是人性的战场,也是一场生命主权的战场。面对癌症时,如何选择?只有了解真相,才有选择!
-
时代的女性见证者[挪] 雅各布·罗斯 著在书中 ,你将读到十位犹太女性的故事,其中四位目前居住在挪威,另外六位则分散在世界各地,她们都曾切身经历过纳粹集中营的生活。在这本书里,她们将见证自己戏剧化的遭遇,传递她们的想法,分享各自在战后的人生。《时代的女性见证者:大屠杀的故事》是对曾经发生过、愿永不再发生的事情的证词。
-
勾勒世间美好 感动常伴我行新华网、新华社“中国网事”由新华社发起主办,新华网、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承办的“中国网事•感动人物”年度网络人物评选是国内首个以基层普通百姓为报道和评选对象,由新华社记者走访基层挖掘感人故事,不同机构推荐候选人,发动网民通过新媒体方式进行线上、线下评选并进行年度颁奖典礼的公益品牌活动,今年已经是第11届。今年的候选人有抗疫英雄之医护群体“、基层干部群体、农民群体、志愿者群体,红土高原一枝梅”张桂梅,“洪浪中的逆行者”张军,“灯火守护者”赵晓峰,开“火龙”狂奔突围的硬汉孙刚, 等等,他们或是在面对洪浪等危险时挺身而出,或是数十年如一日积涓滴善行成江海,或是无私奉献只为一方民生......本书用文字、图片的形式集中报道了10名获奖年度人物和50名季度获奖者的感人事迹。
-
失信[英] 劳丽·加勒特Laurie,Garrett 著历史上一次次的瘟疫教会了我们什么?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劳丽·加勒特向我们展现了一系列潜在的或已经显现的公共卫生灾难让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共卫生体系瞬间崩塌的历史场景。公共卫生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重要纽带,如果任何一方背叛了对它的信任,这个体系就会像纸牌屋一样土崩瓦解。她带我们来到印度,在这里暴发的肺鼠疫引起了国际恐慌。而在扎伊尔一所肮脏的、设备简陋的医院里则暴发了致命的埃博拉病毒。前苏联的15个国家见证了工业化国家中最令人震惊的公共卫生大崩溃事件……加勒特还揭露了日益混乱、失控的生物恐怖主义的世界,而这是一种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威胁。加勒特警告:全球化的脚步越来越快,没有人能在耐抗生素的“超级细菌”、流行病或生物武器的威胁之下独善其身。 本书难能可贵地为疫情当下的人们提供一个清晰的理解思路,让人们了解到病毒一直以来都是伴人类而行的,人们被它浸染、研究它、与它斗争,最终战胜它。同时,它也帮助我们认识到,病毒不只是病理学的范畴,还是公共卫生的范畴,它是上升到政治和社会层面的,是任何一个政权或政府的责任,是全社会的责任。 《失信:公共卫生体系的崩溃》是一部意义非凡的杰作,不仅专业深刻,而且精彩好读。
-
深入阿富汗内陆[英] 埃里克·纽比(Eric Newby) 著,李越 译本书叙述了两个英国人如何徒步深入“文明人”极少涉足的阿富汗内陆、走过蛮荒之地的冒险经历。1956年,37岁的埃里克??纽比厌倦了时尚界的生活,给他的朋友休??卡莱斯发了一封电报:“6月你能去努里斯坦旅行吗?”由此开启了一次传奇般的阿富汗和兴都库什山之旅。为了获得阿富汗内陆旅行许可和资助,两人用登山做借口(就像此前很多旅行家、冒险家用测绘地图做借口一样)。纽比并没有任何登山经验,只是和同伴在威尔士某地接受了短暂的攀岩训练,就踏上了旅途。
-
铁血旅顺刘长富 著中国的近代史中,最饱含血泪和抗争的部分在旅顺。 旅顺作为海上雄关,军事要塞,在列强的铁蹄与旅顺人民的血拼中,影响和改变了东亚与世界的格局。中国最早的海军从这里起步,几乎所有近现代的世界伟人都注视过这里。这块土地上的列强之争令人震惊和慨叹。本书以史为鉴,一曲悲歌,铿锵几度。当苦难和屈辱已成往事,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那些支撑家国崛起的宝贵的精神力量,看到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的觉醒之路。
-
从太行山到上海滩崔东昇本书为崔东昇的个人回忆录。全书以回忆的视角,用素实的语言,娓娓道来,讲述八十年的人生经历、内心情感和重大事件,塑造了一段通过奋斗改变命运的生命故事。全书时间上贯穿了不同时期,空间上穿越了太行山、南京、义乌、上海等不同地域,视野开阔,内容丰富,情感真挚。本书按时序分为四部分:部分《走出太行》,回忆了早年人生经历,他生于贫困的太行山,艰难中活下来,为吃饱饭去当兵,终走出太行山。第二部分《军旅生涯三十年》,回忆了军旅生涯奋斗30年,终担任正团职干部,一家人在部队团聚。其中,作者作为军人参加了赶赴老山前线、大比武等重大历史事件。第三部分《全家人的事业》,回忆了为子女选择转业,三个子女两人曾参军,在社会变革下纷纷离开体制内,从当个体户到在义乌办工厂,历尽艰辛。第四部分《勇闯上海滩》,回忆了作者退休后,和子女一起创业,在上海滩继续打拼,虽历尽艰辛,但一家人艰苦奋斗,终取得了事业的成功。本书是一部个人历史,同时是随着整个时代的变迁史、发展史。作者一家人,来自太行山,通过奋斗改变命运。传承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现实意义。同时,作者一家人的奋斗经历,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社会变革的缩影,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阅读价值。
-
白夜[美] 帕蜜拉·罗特那·坂本 著山崎丰子《两个祖国》纪实版,严歌苓《小姨多鹤》式双重情感和伦理的挣扎。 珍珠港被轰炸的瞬间,夹杂在两个国家之间的移民家庭被撕裂。 生养了父母的故国,自己成长的国度,哪里才是真正的家?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花费十七年的时间采访调查,最终写成。 某个午后,在白人雇主家除草的哈利·福原接到解雇通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那一刻,他的出生之地美国与他的祖国日本,变成了敌国。 福原一家在二十世纪初移民美国,哈利是第二代,也就是一般所称的“二世”。在遭遇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后,原本活跃于美国社会的父亲骤然去世,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为了生存与教育他们只得迁回日本。但这家人拥有的“身分”,使得他们不论在日本或美国都遭受质疑。不久,他们面临第二次世界大战到来。 这是一个真实的日裔美国人家庭的故事,也是那个时代许多人的缩影,对他们而言,到底什么是祖国?该选择信念或理想、国家或家庭、对抗或情谊?从中我们看见人如何被时代左右,他们顺应、反抗,抑或活出自我。
-
坚定[黎巴嫩] 阿德汉·赛义德 著本书作者亲历了新冠疫情下武汉的封城全过程,他与武汉人民共进退,以外国友人的视角真实记录武汉隔离期间的所见所感所思,见证了武汉人民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迅速战胜疫情的壮举,用事实、数据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抗击疫情的巨大努力,对美国对华“抹黑”“甩锅”和“污名化”进行了有理有力有节的驳斥,对中国抗击疫情保卫战的胜利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真诚褒奖。
-
家有党员刘波 黄凤显 主编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精选了由当代广西杂志社和广西民族出版社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而开展的一项重大活动——“家有党员”征文活动中100名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征文,结集出版《家有党员》一书,通过家人的独特视角讲述了普普通通党员在家庭中的故事,展现了这些优秀共产党员在家庭中有血有肉的形象,守初心、担使命的家国情怀。入选文章紧扣时代主题,通过饱含情感的笔触与讲述,记录活跃在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事业一线,扶贫攻坚前线,抗疫、救灾前线以及其他平凡岗位的优秀基层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从个人与家庭、社会、时代、国家、民族的关系的角度,通过党员亲属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党员同志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私奉献、担当作为的时代精神;表现了他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如何取得亲人的理解与支持的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体现了党员同志们舍小家而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各族干部群众中产生的影响与作用。他们中间,有的家庭敬老孝亲、传承孝道,有的家庭热心公益、积极助人,有的家庭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有的家庭在日常生活里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有的家庭在言传身教中传递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有的家庭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朴实无华的良好家风。这些文章角度新,构思巧,笔触生动流畅,感染力强,写“党员”,也写“家”,写家中的党员,写党员在家中,紧扣主题,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彰显了时代性、思想性、艺术性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