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
走出悬崖村陈杰,刘旻 著本书是一本全面、真实记录“悬崖村”在党的带领下,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全体干部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实现脱贫摘帽的社会纪实类作品。 作为揭开“悬崖村”神秘面纱的第一人,摄影记者陈杰在2016年发布了第一张“悬崖村”的孩子爬藤梯上学的图片以后,与文字作者刘旻一起,耗费5年时间跟踪拍摄、采写“悬崖村”脱贫变迁中的重大事件和节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记录了“悬崖村”脱贫的全过程。 2020年,在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关头,“悬崖村”也完成了84户贫困户的易地搬迁工作。从藤梯到钢梯,再到易地搬迁后的城镇生活。从此,“悬崖村”村民走出了一条新路,走向了更加广阔的新天地。
-
天矿张晓林 著本书真实表现了十七年前河南能源义煤公司在祖国西部大开发中艰苦卓绝的创业之路。“义海人”靠着“缺氧不缺志气,敢与高原比高低”的英雄气概,“扎根海西,回报青海”,在戈壁荒漠深处竖起第一面党旗,义海能源从最初一个年产不足八万吨的小煤矿,发展成年产能六百万吨,实现产值二百亿元,累计上缴税收一百亿元的国有大型企业。发展的同时,“义海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实施一系列大型公益项目,捐款总数达2.3亿元……尤其是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木里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批示精神,投资8.3亿进行环境整治和植草复绿,取得优异成果。习总书记视察青海,通过远程视频看到义海能源的种草情况,给予肯定,被国家七部委当做“木里经验”全省推广。
-
那时的大学张宁芳本书以轻松幽默的文字,描绘民国学生的大学考试、衣食住行、学习生活、校园文化和毕业故事等,通过胡适、费孝通、潘光旦、陈岱孙、赵元任、茅盾、冰心、钱锺书、季羡林等知名学者对求学经历的记述和回忆,并利用民国报刊、口述资料、学校档案等材料,重现民国时期大学的优良学风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反映民国时期知名大学在教育管理方面的经验,生动展现了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侧面,可以为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以及对民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参考。
-
大山里的音乐会翟英琴暂缺简介...
-
印度青年狂想曲[印] 司妮达·普拉姆 著,于果果 译印度目前约有6亿25岁以下的年轻人,约为印度人口比例的一半,然而并不是每个印度青年都能成为软件工程师。他们面对着普拉姆概括的三无问题:没受教育,没有工作,没有工作能力,各种困境就此滋生。《印度青年狂想曲》聚焦雄心勃勃的印度小镇青年,选取了几位有代表性的青年或一个青年团体为切入点,比如创办了当时世界上第二大内容工厂的互联网企业家维内·辛格尔,印度“疯狂英语男”兼励志演说家穆因·汗,在乡镇里给村民办事以谋取利益的疏通者潘卡·普拉萨德,年轻、颇具潜力又富有争议的印度女性政治家里沙·辛格,可以做白领却自诩为“思想者”并投身政治的维卡斯·塔库尔,想要成为明星却屡屡碰壁的自费选美冠军阿扎尔·汗,依靠年轻人的明星梦而发家致富的塔布里兹·汗,在大城市找工作却走上电骗之路的年轻男女等等。书中描绘了他们的梦想、渴望、焦虑、不安、愤怒与抉择,从而反映出印度社会青年受教育机会不足,就业机会少,城镇化进程急促且混乱,社会风气浮躁等问题。
-
我在非洲的岁月张聿强 著《我在非洲的岁月》主要内容包括我在非洲诗过的第四个国家,走进非洲的外交生涯,走出非洲。
-
事大事小董冰 著\ufeff董冰由一名贫家女到大家族的孙媳妇,再到一位著名作家的夫人和六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一生起伏跌宕,在平凡中寓有不寻常。其书中朴素无华的文字,读来如话家常,亲切平实,俨然一个旧式中国女性的饱满形象跃然于纸上。本书叙述风格极富地方色彩,作者在阐述生平的同时,将一些已经失传的民风民情娓娓道来,给读者呈现了一幅浓墨重彩的旧式豫西农村画卷。
-
攀登者艾德·韦斯特,大卫·罗伯茨 著,杨婕,善瑜 译这本扣人心弦的成功回忆录记录了一个极限登山运动员向一座座8000米级世界高峰发起冲击的传奇。18年来,艾德??韦斯特潜心追求着登山界的圣杯:站在所有世界14座8000米雪峰之巅,而且不使用氧气瓶。本书不仅仅是描写了美国历史上完成这项伟业的第一人,同时也是赞颂关于攀登这项令人惊叹的运动本身。在书中作者生动地讲述了曾经的登山伙伴们致命的判断失误,自己命悬一线和勇敢救人的经历。第一次,作者详细介绍了自己在1996年珠峰惨案中重要且英勇的角色,1996年珠峰惨剧因《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一书而众所周知。
-
在乌苏里的莽林中[苏联] 弗·克·阿尔谢尼耶夫 著,西蒙 译本书是苏联地理学家弗.克.阿尔谢尼耶夫于20世纪初在乌苏里地区考察后所写的地理考察报告,其报告既描写了美丽的乌苏里自然风景,也涉及了生活其间的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中国东北的人文风情。在考察原始森林时,阿尔谢尼耶夫遇到了一位向导——赫哲族老猎人德尔苏.乌扎拉。老猎人德尔苏对山林无比熟悉,能灵敏嗅到动物的气息、辨别人和动物的足迹等等,他凭借高超的生存本领,数度帮助阿尔谢尼耶夫和他的队伍渡过难关,多次救了阿尔谢尼耶夫等人性命。本书既有学术价值,又有艺术审美价值,是一部精彩的自然主义文学力作。
-
阿里 阿里杜文娟 著这是一部真实的记录。作者历经三年时间,实地跟踪采访了多位阿里人,书中没有过多的伤感与矫情,但记录了这些辛勤付出的每一个人的感人故事,如果不是他们的付出,就没有今天阿里的美丽。这是一部震撼人类心灵的好书,书中记载了对土生土长的阿里人、边防军人、在藏干部、援藏干部的崇拜和尊敬,有的是对社会不公平的批评,对自由与和平的赞扬,和对人性善美的追求。在阿里的每一天,都激动不已,快乐无比。以至于回到内地,常常在梦中惊醒,有时候又笑出声来。后怕和甜美伴随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阿里是那样遥远,恍惚是上个世纪的年华。在色彩缤纷的都市谈论荒漠戈壁阿里,是多么的不合时宜。朋友的西藏情结,一下子打开了我回望阿里之门,这扇门沉重而华丽。阿里并不遥远,阿里就在我的身体里,只是被我生生的打压着,有意无意回避着。现在,她像冰瀑布一样,逶迤而来。雪崩一样,肆意飞扬。神山圣湖的灵气一样,扑面而来。情人一样,刚刚离开,就开始思念。这些思念化作文字,渗透在本书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