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
我变笨了,请多关照[日] 信友直子 著85岁的母亲突然被确诊阿尔茨海默病,93岁患听力障碍的父亲开始为照顾母亲而做家务。远在东京的女儿直子一边为家里老人担心,一边又不愿舍弃自己通过奋斗而获得的工作。此时,两位老人的一句话令直子无比触动:“你不用担心我们。你好好做你的工作就够了。”直子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了结婚60多年的父母相互扶持以及母亲对抗病魔的种种令人动容的过往。 面对人人都无法抗拒的老去和疾病,母亲将如何抚慰自己的灵魂?面对工作与家庭无法两全的境况,直子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
我的名字叫苍南黄传会《我的名字叫苍南》是一部优秀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苍南县位于中国浙江省的南端,1981年6月建县,隶属于浙江温州。因地处玉苍山之南,取县名为苍南。著名作家黄传会用生动、细腻的文笔全景式地描绘了苍南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用《历史的阵痛》《小城的透视》等篇章向人们展示了苍南大地上发生的一切巨变。作者不仅热情讴歌了苍南大地上涌现的新人物、新思想、新事物,还辩证地讲述了开放与闭塞、现代文明与传统积淀在苍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发生的激烈碰撞。
-
别说你爱我黄丹丹 著此书书写了大时代背景下,一座正在发展与变迁中的小城女性爱之变奏曲。作品以现实和回忆相交织的形式来展现、刻画小女人在这个大时代的爱。通过女主人公刻骨铭心的爱之变奏,揭示在当下这个深刻变革发展的历史时期,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震荡、变奏。从精神层面上触及的爱与美的主题,拓展深入到社会人生层面,探究女性永恒的精神与情怀
-
山村国是张国云,杨震山 著本书是一部报告文学作品,深情回顾了作为20世纪50年代全国劳模的浙江龙泉安和村李招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义务从事扫文盲工作40多年,成功破解“三农”密码,被全国妇联确认为中国20世纪不同时代的六个代表之一的故事。本书全面展现了浙江扫盲第一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安和村正全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以“避暑休闲、菇源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村落,产业态势发展良好,2017年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
-
大国小康余玮,吴志菲 著决胜要有决心,开局重在开头。”从政策设计到落地实践,脱贫攻坚的胜利和全面小康的实现离不开各领域专家的智慧与努力。 《大国小康》讲述了决胜脱贫攻坚背后的人和事,讲述了全面小康背后的12位功勋模范。作者专访了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三农专家、农业科学家与农村致富带头人,如杜润生、马洪、袁隆平、李振声、蔡昉、贺铿、谭崇台、李培林、温铁军、吴仁宝、周宝生、彭兆旺,真实再现了一些地区为实现脱贫攻坚而采取的一个个非常之计、做出的一个个非常之举,再现了中华儿女在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如何高昂斗志,撸起袖子加油干,如何担当作为、建功立业……
-
大时代逐浪陆道如 著从政30年,5次易岗,作者的工作经历是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基层干部顺应大势、调整思路、埋头实干的缩影。如何领导一个新的乡镇,如何推进招商引资和组建开发区,如何办实事让百姓梦想成真……这些不一般的“逐浪”经历,不仅记录了一个基层干部的独特人生,而且也反映出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
老后两代破产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著,石雯雯 译“与家人一同生活”所引发的“老后两代破产”日益普遍。 为了看护年迈的父母而离职,就会失去收入; 重返职场、工作赚钱,则会导致父母“日间独居”。人到中年又回到父母身边的“逆流”子女们,陷入两难境地。 在传统家庭的存在方式被动摇的今天,能否避免“两代人两败俱伤”?
-
逐梦海天刘子华 著《逐梦海天——记“人民英雄”张超》一书通过记叙“人民英雄”“中国人民解放军挂像英模”“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同志从校园到军营的生活,再现其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全面反映了张超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而最终圆梦的拼搏精神。投身军营后,张超爱祖国、爱人民、舍生忘死、锐意进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对献身航母舰载机事业终生不悔的人生追求,生动弘扬了时代青年、当代军人的信念和忠诚,弘扬了海空卫士、英雄飞行员的血性和担当,弘扬了年轻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品格和风范。
-
背后一枪杜先福 著这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以两起久侦不破的枪案为依托,讲述了公安民警历尽艰辛侦破疑难积案的感人故事。两起枪案惊动公安部,同被列为督办特大案件。两案发生地相距近千里,它们有何联系?凶手到底是谁?侦破工作历时十一年,公安民警付出的艰辛难以言表,牵扯出的各种案件千奇百怪、触目惊心。刑侦战线是一个特殊的战线,是与犯罪嫌疑人比速度、比智慧、比毅力的战场,两起案件的成功侦破充分展现了资阳公安队伍过硬的专业素质和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
阳光下的聚合人生张华兵 著张华兵,男,1971年出生于湖南江华,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为湖南省永州日报社新媒体部主任,记者,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人物传记《施文芳传——阳光下的聚合人生》真实再现了科学家施文芳女士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深层刻画了其“大善予人,坚韧与生”的崇高人生观和高尚品德,表达和反映了当代中国科学家“科教报国”和“产业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研究中国辐射固化行业及技术发展史和时代变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施文芳(1945-2018),江苏启东人,瑞典皇家工学院理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2015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43年。她一生致力于高分子化学教学和科研事业,曾任中国辐射固化专业委员会主任、亚洲辐射固化协会副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有机高分子材料学科评审组专家,为辐射固化技术在中国的研究、发展和应用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