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
台南遇袭记张铭清本书是作者亲身记述2008年10月在台湾台南遇到的震惊两岸乃至国际舆论的袭击事件,作者作为亲历者也是对台工作人员,忠实记录了这一两岸交流史上的罕见事件。内容包括事件来龙去脉、各方反应、海内外舆论、台湾地区法院判决等。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台南遇袭;下篇:"10.21事件"后四次赴台
-
捏造【日】福田真澄 著,孙逢明 译媒体与公众组成的“乌合之众”, 引发一场现代“猎巫”。2003年,福冈市的一所市立小学,发生了一起老师欺凌学生的恶性事件。一名男性教师以种族歧视为由,对“有美国人血统”的四年级学生处处找茬,施行恶毒的语言暴力和残酷的体罚,甚至要求学生“去死算了”。该学生的家长对教师提起民事诉讼,550名律师自发组成原告律师团。福冈市教育委员会也对教师做出了停职处罚。 行为如此恶劣的教师堪称罕见,经《周刊文春》《朝日新闻》等主流媒体报道,引起轩然大波,涉案教师被冠上“史上最恶劣的‘杀人教师’”的名号。 但欺凌事件真的发生了吗?随着调查的深入,事件发生了惊人的逆转……
-
中国都城保卫战纪红建《中国都城保卫战》本书系统描述了中国自原始部落时代至北洋时期的政权更替、统治者对都城防御体系的修建、禁卫军的建设以及围绕保卫都城发生的战争,同时,配有十余幅都城平面示意图、局部战争示意图等图片。全书紧扣史实,图文结合,可帮助读者全方位了解中国都城防御体系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发展历程和以禁卫军为主体进行的都城保卫战。
-
中国御林军纪红建《中国御林军》本书描写了中国自夏朝至北洋时期的禁卫军防御制度与体系以及历代都城的建制,着重描述了自辽代成为陪都后至北洋时期的北京作为都城的城防体系建设、禁卫军设置、宫廷内卫大事、宫廷政变与皇城战事,尤其对北京各朝禁卫军的组建、规模、发展情况及其参与的警卫、宫廷政变、皇城战事等进行了详尽叙述。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其中导言部分简要概括了自夏朝至宋朝的禁卫军设置;章至第六章,描述了辽代至北洋时期北京的城池建设和护卫大事,并配有历代都城平面示意图、局部战争示意图、各种武器示意图等。
-
橘香李春雷民营经济是浙江发展的金名片,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民营企业家是浙江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报告文学作品《橘香——打不败的浙商池幼章》,以第一代浙商代表——浙江利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池幼章先生为主人公,用生动简练的文学笔法,书写了他百折不挠、坚守实业的奋斗历程。这部作品写就了传奇浙商几经沉浮的跌宕人生。池幼章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从作家梦的破灭到抓住机遇、白手起家,从创业成功、春风得意到濒临破产、跌落谷底,又从困顿蛰伏、苦苦支撑到老骥伏枥、东山再起。无论成败,池幼章始终不改初心,把自己的生命完全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橘香》通过入木三分的多角度细节描写,令一位敢为人先、勤劳实干的企业家形象跃然纸上,展现了其百折不挠、坚韧不屈的品格。这部作品是反映浙商精神、折射浙江精神的一面镜子。池幼章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代浙商的杰出代表,与奋斗一生创造的物质财富相比,他更为人称道的是留下了无价的精神财富,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是绝不“躺平”、百折不挠。他一生奋斗,只为度过无悔的人生,因此面对困境,他不断突破,完成了鞋厂到汽摩配件厂的全面转型,年过八旬仍坐着轮椅巡视厂区。这部作品的出版,无疑将树立正向的浙商形象,进一步弘扬根植于浙江文化的浙商精神、浙江精神。这部作品也是时代大潮的回响。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从经济小省一跃成为居全国前列的经济大省,始终无法绕开两个关键词——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橘香》从池幼章的奋斗史切入,通过讲述他几十年来商海沉浮的人生,全景式展现了台州市乃至浙江省民营经济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崛起史,细节生动,主题宏大。这本书的创作历时3年之久,最终为读者呈现了一部兼具可读性和主题性,全面反映池幼章的成长经历、感情故事、创业传奇的报告文学作品,再现了池幼章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感人形象和利国利民的崇高精神,此外还侧面展现了浙江台州改革开放以来的百姓生活和社会样态,内容饱满丰富。
-
愚人节说再见[澳大利亚]布莱斯·考特尼《愚人节说再见》是澳大利亚国宝级作家布莱斯·考特尼为早逝儿子戴蒙撰写的人生传记,这是一个书写病痛、挫折与愤怒,也书写勇气、奋斗与爱的真实故事。戴蒙天生患有血友病,生命要比普通人短得多。更不幸的是,17岁时的一次常规输血,他意外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来确诊。忍受着血友病和艾滋病双重折磨的他,精神也一度出现问题,尽管如此,他依然努力求生,想依靠自己的力量有尊严地活着。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也享受着来自父母和两个哥哥的关爱,更重要的,他拥有了爱情,一个名叫席蕾丝特的女孩深爱着、陪伴着戴蒙,直到他生命后一刻。1991年4月1日,年仅24岁的戴蒙因并发症去世。临终前,他恳求身为作家的父亲把自己的人生故事写成一本书,这便是本书《愚人节说再见》的由来。本书作者布莱斯是一位写作高产又快速的作家,平均每年出版一部长篇小说。但为了完成儿子的遗愿,他整整花了两年时间,才完成这本传记。书中的每个字,都含着他的泪与爱。这部传记的特别之处在于,除了父亲布莱斯撰写大部分章节,戴蒙本人(生前文字)、母亲贝妮塔和戴蒙生前的恋人席蕾丝特也分别撰写一部分,共同完成了这本书。关于生命与健康、亲情与爱情、对亲子关系和父职的反思、对医疗制度和官僚作风的批判……这绝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人物传记,这是一部值得所有人深思的人生课题之作。
-
下庄村的道路罗伟章 著本书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为主角,讲述了这位被誉为“当代愚公”的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人民摆脱贫困奔小康的故事。毛相林和他的村庄,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只是一粒草芥。然而,这粒草芥却感动了亿万中国人。毛相林带领村民修出不仅仅是通往山外的路,是人定胜天的不屈之路,更是村民们通向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
行走乌蒙周习 著《行走乌蒙》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价值追求,紧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这一重大题材,从乌蒙山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和火热生活中汲取营养、挖掘素材,真实讲述了毕节地区30年的发展历程,精微描写毕节地区发展及扶贫干部的无私付出,实现了思想性、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作品中塑造了众多驻村扶贫干部特别是自然资源系统第一书记们的英雄群像,真实客观地再现了自然资源系统干部职工情系乌蒙、奋战扶贫第一线的感人故事。讴歌了他们无私奉献、勇于开拓的精神。也传递出普通百姓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和感恩。叙事上采取散文化的线性叙述方式,既保持了女性叙事的流畅性,也体现了非虚构文体的客观理性。同时,作品展示了每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挖掘,使作品层次显得更加厚重丰富。
-
战疫实录吴兢 编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广大新闻工作者践行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求,毅然奔赴抗击疫情主战场,报道疫情**动态,传播疫情防控知识,书写抗“疫”一线感人事迹,记录下无数个惊心动魄的现场,采写出一大批感人肺腑的报道,生动真实地展现了一线医务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基层干部冲锋在前的工作状态,在疫情关键时刻发挥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本书以记者手记的形式,记录奋战在疫情防控报道一线的新闻工作者群体影像,讲述他们勇敢逆行、忘我工作的感人事迹,展示他们心系人民、践行“四力”的精神风貌,分享他们的心路历程和成长感悟。全书共收录96位记者的原创采访手记,覆盖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湖北等地主要新闻媒体,同时配发记者一线工作照片,现场感强、图文并茂,情感真挚。
-
贫穷的质感王梆 著王梆第一部非虚构纪实类作品。她旅居英国十二年,住廉租房,逛二手店,后院种菜、下地劳作,走进乡村社交俱乐部,打入工党内部,采访异乡的普通人……以“英国观察”为切入点,从自身的真实处境及经验出发,讨论贫穷与制度、家庭与养老、乡村与城市、脱欧与留欧、文化与历史等一系列社会现实问题。她的生活,就是她的思想资源,也是她的写作原点。不同于一般旅行文学中“观光客式”的观察与纪录,她长期扎根当地,作为一位“生活中的人”,观察食物、衣着、住房、市集、邻居等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人与物,不断延展视野,将目光触及家庭、养老、医疗、制度等一系列社会议题,反思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揭示全球垄断资本主义背后的复杂真相。长期媒体工作的经验和写作训练,使她的叙述不仅有独特的视角,还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