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
那片阳光刘国强 著这是一部激人奋进、鼓舞人心、令人热血沸腾的励志作品。传主家境贫寒却极为上进,多差的条件也要激情打拼,多苦也要坚守底线,多累也坚持学习和创新,多么不公也决不退缩必须要找到出口,多么优越的条件也要艰苦朴素,多大的诱惑也要一尘不染,多大年龄也要持续奋斗,在漫长的人生自救和打拼征程上历尽艰辛、一步一坎、不屈不挠,终于翻越无数个崇山峻岭、深渊险壑,奇迹般地干成一件一件大事,成为著名作曲家、心理学博士和有建树、讲奉献的企业家。
-
在工作中,看见中国网易人间 著本书书稿精选自网易非虚构公众号“人间thelivings”,其“寻业中国”栏目中发表的系列征文稿件,为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对自己或周围人工作的口述:农民、app内容审核员、销售、历史老师、海员、黄金分析师、开锁匠、基层社区调查员……这些劳动者们或被时代裹挟,或是迎澜而上;或主动追求自身理想,或无可奈何生存所迫;或在本业中找到生命价值,或在迷失后重寻人生意义。他们的经历演绎了不同职业的酸甜苦辣,他们的工作支撑起这个社会的平稳运转,他们的故事万花筒一般映射出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在这些“真实的故事,真正的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生动的当代中国,或许,也能重新思考“工作”本身的价值与意义。
-
新红学百年与北京大学任羽中 唐金楠在本书里,既有胡文彬、胡德平、叶朗、赵振江、陈熙中、温儒敏、刘勇强、王博、李鹏飞、顾春芳等学者研究《红楼梦》的论文集萃与专题访谈,亦遴选了部分北大学子论析评赏《红楼梦》的文章,并对北大红学研究课程、社团组织的风采予以勾勒。此外,本书扼要回顾了北京大学以“新红学”为代表的《红楼梦》研究学术史,且在附录中对北京大学历代师生学者《红楼梦》相关文论进行了梳理摘录。通过一手的学者专访,较为清晰地梳理了百年新红学发展的□□脉络,展现出一代代北大学者传承文化的自觉使命,对向公众普及、推广传统文化,号召广大读者发扬和传承经典,具有重要的意义。
-
最后的西南联大丁元元 著,叶嘉莹 编传奇的西南联大培养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00多位人文大师,170多位两院院士。 但这批人大多百岁高龄,正在急遽凋零。著名记者丁元元以近乎侦探的方式,通过新闻报道、历史档案、联大校友录等找到了20位健在的联大人,对他们进行抢救式访谈。 汪曾祺的好友、毕业于联大政治系的吴德鋐;蒋经国铁血救国会骨干、联大政治系高材生陈志竞…… 他们毕业80多年,但当年的课程设置、授业名师等课堂细节依然栩栩如生。作者通过这些鲜活的一手资料,逐渐摸到了西南联大精英教育的本质:常识教育、作坊式教学、去官僚化、去精致利己…… 就在作者采访、写作的过程中,这批最后的联大学子也在不断逝去。这使本书很可能成为最后一份以亲历者口述形式,记录联大精英教育模式的珍贵资料。本书还补充了很多关于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的新鲜史料。
-
小梦通学路刘梦迪 著作者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东北家庭,从小受到家人疼爱,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在她6岁那年,跟随父母来到日本求学。离开家乡和爷爷奶奶的小梦,面对语言和文化都不相同的全新环境,心中的不安加上内向的性格,使得她出了明显的社交恐惧心理。后来,在日本小学生那种开朗、活泼的性格,以及老师耐心开导下,小梦一天天建立了自信,开始选择努力学习,尝试与人积极沟通。有性格、有想法、敢于沟通的她,在家人、朋友、老师、同事的陪伴下,一路成长起来,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个过程中有紧张、无助,也有探索、尝试;有悲伤、自卑,也有快乐、自信。本书以真实的故事作为基础,作者通过对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的生动描述,让更多的人在收获温暖治愈之余,也对日本文化有所了解,更直观地展现出一个孩子初到异国他乡, 从彷徨失措到快乐融入的心路历程。
-
国家的儿子黄传会 著《国家的儿子》是一部以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的生平事迹和几代航空人实干兴邦、奋斗强国的精神为题材的长篇报告文学。作者通过阅读大量的有关航空历史的资料,采访与罗阳相关的人物,从公司的领导、总设计师、罗阳同志的爱人到和罗阳同志在一起工作的技术员、普通的工人,以饱满的激情对以罗阳同志为代表的几代航空人进行了画卷般的描绘和塑造,全景式地记录了罗阳同志30年献身航空事业的人生轨迹,深刻诠释了罗阳同志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矢志不渝、航空报国的爱国情怀;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恪尽职守、忘我奉献的崇高品德;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
-
二十年之诉杨黎光 著作家通过多年的采访和考察,积累关于我国医药行业知识产权问题的丰富资料和思想,从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关于商标的诉讼剖析入手,全面梳理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知识经济发展的状况,反映了我国医药行业从不适应国际规则到学会尊重掌握国际规则,并游刃有余的维护自身权益,不断提高自觉创新能力 ,积极开发拥有自主产权产品的过程,同时,提醒我们对知识产权应该有清醒和全面的认识,必须有足够的警惕和高潮的本领处理好相关问题,才能在国际知识产权竞争中掌握主动。
-
杨子荣胥得意,陶凯 著《杨子荣:越是艰险越向前》以革命文物、纪念场馆等为线索,讲述了英雄杨子荣在林海雪原的战斗故事,将读者带进历史现场,全方面、多层次地挖掘杨子荣传奇经历和感人事迹,还原真实的杨子荣烈士形象,以重温民族复兴英雄史,弘扬英雄精神。
-
扶贫岁月魏新力 著在脱贫攻坚的工作中,作者成为驻村第一书记,四年的工作实践,贫困群众的苦难,扶贫工作的艰辛,成为作者生命里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化成了一篇篇催人奋进的文章,歌颂“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脱贫攻坚精神。这精神将激励广大一线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奋发有为,勇立新功。
-
湘江向北黄亮斌从1986年参加工作起,作者黄亮斌就走上了一条职业环保工作者之路。年复一年,他奔走在湘江两岸的工厂、矿山和农村,讲述不同时期的湘江治污故事,见证和记录十多年前湘江列入湖南省“一号重点工程”后的巨变。 即使有近四十年的从业积淀,黄亮斌在动手写作《湘江向北》前,还是用了连续两个月的时间,沿着湘江两岸,进行高密度的采访,重走故地,重访故人,查阅各个时期的规划、统计、报表和总结。初稿完成后,他又广泛征集和听询受访人的意见,反复打磨,几易其稿。河流是打开民族历史和思想宝库的钥匙,河流的历史,既是一部当地的社会经济史,也是一部自然生态史。这本用脚步丈量与图文记录湘江百年历史的图书,必能为中国、同时也为世界提供一份颇具分量的研究当下中国环保历程的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