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
我不是药神高仲泰陆勇是国内印度仿制药代购第一人,他本人亦是慢性白血病患者。他患病之时,中国治疗白血病的手段除了骨髓移植外,就是进口特效药格列卫,但其价格奇高,患者每月需话费4万多万。骨髓移植配型成功率不稳定,而天价特效药绝大多数患者又负担不起,因而造成许多悲剧。陆勇建立了白血病病友QQ群,找到印度仿制格列卫,每月只需1000多元(后降至200元)。他自用有效后,无偿帮助病友代购,拯救了大量患者,被人奉为药神和侠士。但陆勇的善举和法理发生了冲突,他因涉嫌销售假药罪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被逮捕,引起社会尤其是广大癌症、白血病患者的强烈反应。经过法理和道德的博弈,在社会舆论的关注下,陆勇最终被无罪释放。根据陆勇事迹改编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在全国引起轰动,国家有关领导专门对此作出批示,要求医药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随后几年,格列卫等重症、罕见病治疗药物被纳入医保,进口药大幅降价保供,国内也开始生产仿制药,一大批患者受益。本书真实全面地还原了陆勇的人生经历。
-
伪善的医疗[美] 凯蒂·巴特勒 著2001年,79岁的父亲突然中风。康复期间因查出心率过缓,医生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的电池可以持续工作10年,而父亲的身体因为中风急剧退化,在失忆失能后依然靠心脏起搏器维持了数年生命。这是一本回忆录,作者用深情而冷静的笔触讲述了生病后的父亲由风趣儒雅的大学教授到最后只能呆坐着、被剥夺了一切的过程,以及作为主要照护人的母亲在漫长的照顾过程中承担的身体和心理压力。这也是一部现代医疗状况的报告书。在父母相继过世后,记者出身的作者通过研究与访谈调查了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医疗、科技与商业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医疗的极限,揭示出过度医疗的背后诱因,并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做才是对临终之人更好的照护。
-
杨丽萍杨丽萍 著本书是聚焦外卖小哥群体的长篇纪实文学。在数字生活已成日常的当今,外卖小哥、快递员等都成为一个个庞大的从业群体,他们是奋斗者,也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本书作者先后采访近百位外卖小哥,用饱含温度的文字向读者呈现了鲜活的外卖小哥群像,记录他们艰难的生活和不懈的奋斗。他们渴望改变现在的生活,愿意为家人无私付出,对陌生人主动伸出援手,在疫情和危难中敢于担当,虽然是一个个平凡的普通人,身上却闪烁着温暖动人的人性光芒。本书肯定了外卖小哥作为平凡个体的辛勤努力,也褒奖了他们为实现共同富裕所贡献的群体价值。
-
何处是高处李晋瑞 著当你全身心设身处地亲历青藏高原时,你就会豁然明白那里的人们为什么穿衣时,习惯将一条胳膊脱出来,当你在金沙江边看到一个少女穿着漂亮的裙子,怀里抱着一只鸡,双脚穿着解放胶鞋,后背背着重重的木板,你才会理解她的脸上为什么总是没有笑容。其实偏远并不遥远,其实就在身边。我们虽然已经进入现代社会,但还得学会不能用整齐划一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很多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通过网搜去寻找答案,譬如那些被蓬勃的强大所遮蔽的孱弱,繁荣的富裕掩盖着的贫穷,难道原因仅仅只是“偏远”吗?一个地区富裕一定有它富裕的理由,一个地区贫困也一定有它贫困的原因。但我坚决不信,真有哪个地方的人就不想富裕。我不认为乡村留给我们的仅仅只是乡愁,更不认为乡村已经彻底“沦陷”,乡村有乡村的艰难,如同城市有城市的困境,乡村既然拥有大地,拥有山川与河流,那它就拥有生机。武乡是革命老区,是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129师司令部等党政军机关所在地。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等一大批老革命家,曾在此运筹帷幄指挥广大军民与敌浴血奋战;武乡人民更是出兵、出粮、出干部与军队并肩战斗,全县不到14万的人口就有9万人参加各类抗战团体,14600人参加八路军,2万多人献出生命,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过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同时,武乡2014年综合贫困发生率30.9%,是国定贫困县。县委县政府按着“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思路,打造脱贫攻坚“四梁八柱”事业。2019年通过评定实现整县脱贫摘帽。连续四年始终处于山西省脱贫工作的第1方阵,农民年收入增长率为长治地区非常高,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不仅发挥了革命传统,而且做到了更大光荣。《何处是高处》立足武乡,通过文字记录,还原近六年来武乡人民脱贫攻坚的真实故事。并透过武乡,放眼全国,从纵深的角度呈现这场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并对城乡之变进行了人文思考。
-
您尽忠,我尽孝暂缺作者本书记录了柏合暖兵服务队为70位抗美援朝老兵开展暖兵服务行动中,他们和老兵互动而发生的感人故事。这70个故事分别对应所服务的70个老兵,每个故事分续篇(时间、地点、人物)、正文、后记三部分,其中穿插实地拍摄的服务图片。全书不仅图文并茂,而且让人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老兵和柏合暖兵服务队这些志愿者的风采和音容笑貌,即是一部老兵的精神颂歌,又是一部志愿者的赞歌,还是一部扎根基层、无怨无悔、长期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心中流淌出来的心灵之歌。
-
时代楷模·2021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 著本书收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媒体的报道评论、视频节目,通过图文并茂、链接网络媒体的方式,多侧面地呈现了肖文儒这位冲锋在前、敢于担当的应急管理工作者。本书将各类报道汇编成册,对于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应急管理工作者学习了解他的事迹和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正能量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
古道尽头是吾乡张永才,姜春勇 编成渝古驿道堪称古时川渝两地经济社会人文交往的大通道,是见证从古至今巴蜀历史烽烟的活化石。在川渝携手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时代背景下,成渝古驿道是集自然、人文、历史、城市、田园等文旅资源于一体的宝贵载体,如何活化利用成渝古驿道,打造出一条具有国际范、中国风、巴蜀韵的黄金旅游廊道,亦是此次报道关注的重点。
-
泉州好医生闽南网 编本书通过记者采访50个医生讲述的医患之间的故事,是医生的,也是患者的。从记者所采写的这一篇篇访谈作品中,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医生对病人的殷殷关怀。这样的关怀,它能对医疗技术自身的功能局限进行弥补。这种弥补,是超越医术之外的医道,也是境界。
-
君子襟怀,长者风范张万彬 等本文集收入纪念曹先擢先生的文章六十余篇,照片三十余帧,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回忆了曹先生的一生,尊德性而道问学,求真守善,允执厥中,臻于生命之大美。希望这本文集能够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曹先生,并从中得到启示,学到他的智慧,发扬他的精神。
-
福建文人文化的女性脉络王宇本书围绕闽地闽籍展开,始于东晋干宝在《搜神记》中对闽地少女李寄的书写,终于当代闽地闽籍女作家、诗人群体的创作,时间跨度将近2000年。既涉及闽地闽籍女性文人的写作,也涉及闽地闽籍男性文人对女性题材的书写,还包括非闽籍闽地男性文人对闽地女性的书写,以此来勾勒福建文人文化的女性脉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分别论述古代近代、现代、当代三个时段,虽以时间脉络为框架,但并不对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做面面俱到的论述,而是着重选取创新性的视角介入,发掘作家、作品意义的思想文化和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