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
我的舅舅杨宪益赵蘅 著《我的舅舅杨宪益》这本书是作者舅舅杨宪益最后十年的真实写照,包括其与夫人戴乃迭的相濡以沫、与子女的沟通相处、读书、翻译、写作、会友人、抗癌、治疗、与家人的团聚以及直面死亡等。外甥女赵蘅用日记、追记、现场速记图及图配文的形式记录了杨先生生活中的琐琐碎碎,人间的是是非非。本书想要表达的是对杨宪益这位“翻译整个中国”的大家的见地和态度——不同凡响的思想和伟大而纯粹的人格。书中有作者珍藏的多张珍贵摄影照片、作者亲手绘制的现场速记图及彩色精绘图,让读者多方位地了解翻译大家的人生历程,品味他的人生感悟。
-
连云山的铃声肖静这是一部关于“单师学校”的报告文学。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一处偏远山区坐落着一所特殊的学校,那里只有一位老师——胡厚兴。他身患严重疾病,却以一己之力承担起该校所有岗位,43年默默坚守,教书育人。他因材施教,潜心探索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用瘦弱的身体、巨大的精神力量托举孩子们的明天和山村的希望,启蒙了山村三代人、1000多名学生。作品以深入细致的实地走访素材为一手资料,用温暖有力的笔调、理性全面的视角、典型生动的事例,真实呈现了胡厚兴这一山村“单师”坚忍、无私、朴实向善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一线人民教师为“培根铸魂”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教育情怀与时代担当。
-
摩托日记(古)切·格瓦拉 著,崔元涛 译《摩托日记:拉丁美洲游记》是一本旅行日记,也是一部心灵自传,记述了“浪漫冒险家”灵魂人物切·格瓦拉年轻时环游拉丁美洲的旅行。1951年12月,格瓦拉和他的朋友阿尔维托·格拉纳多从科尔多瓦出发,骑一辆破旧的摩托车,开始了他们向往已久的旅行。这次旅行历时9个月,横跨拉丁美洲大陆8000千米,旅行途中,他们饱览了拉丁美洲大陆壮美的风光,包括安第斯山脉、阿塔卡马沙漠和亚马孙河,还见识了令人赞叹的印第安文化遗产。本书文字通俗流畅,时而诗意盎然,时而诙谐幽默,带给读者美妙的阅读体验。书中的故事描写紧凑动人,场景刻画鲜活形象,具有电影般的画面感。书中还穿插了许多有趣的小插曲,读起来生动活泼,令人忍俊不禁。切·格瓦拉对拉丁美洲文化的深度探索,对拉丁美洲历史和时局的反思,又为本书增添了浓厚的思想性。
-
光明行许海涛 著本书是一部非虚构长篇小说,主人公张喜平是一位先天失明的盲人,从20岁开始,近四十年如一日,用担笼在距家30多公里的西安回民街卖鸡蛋,自强自立;赡养老母,孝心有加;抚育弃婴,慈爱如山;而他自己孑然一身,终身未娶。他诚信经营,与人为善,和回民朋友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社会和善良的人们对残疾人的关爱和帮助,也在他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他的典型事迹多次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陕西日报等媒体报道,他入选“2022年度中华慈孝人物”。
-
银魂赵柏田《银魂:张嘉璈和他的时代》是中国现代银行制度的奠基者、中国银行业之父、金融家张嘉璈的长篇文学传记。本书采用金融史与生活史相结合的研究路径,从浩如烟海的史料和银行家们的日记、书信、函电中互参考寻,细密地考察了张嘉璈的生平踪迹及其与时代的关系,描绘了这位二十世纪初的金融巨子跌宕起伏、充满悬念的一生。中国银行的前身是在清末最后十年创立的大清银行。后经过以张嘉璈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现代银行家筚路蓝缕的开拓,逐渐实现了现代银行业在二十世纪初的崛起与变革。以张嘉璈为中心,本书同时讲述了一段置身金钱政治漩涡的南北金融界群雄的故事,展现了近一个世纪神州大地上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发端、成长与变革,以及一代金融精英在时代大变局中立身谋国的气魄和胆识。在传主张嘉璈身上无时无刻不散发着一种精神的光芒,这种精神是一种家国担当,也是一代银行家魂魄所寄:推动商业现代化乃至整个近代中国的现代转型。张嘉璈舍我其谁的担当气概,对今天推动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帮助我们树立文化自信,也具有深刻的借鉴和现实意义。
-
珍珠有泪何延东本书讲述了诸暨第一代珍珠人的故事,书稿故事均来源于现实生活,是一本纪实类作品。书稿作者的父亲是第一代珠农,作者的母亲是第一代珠商,作者家早在1972年就开始养珍珠,期间发生了许多故事。作者一家作为第一代珠农经历了许多坎坎坷坷,有辛酸有欣喜,有成功有失败,酸甜苦辣全记录在了这个故事里。如今作者将故事整理记录下来,一方面想把这些山下湖第一代珍珠人的故事讲给读者听。
-
走出尘埃叶萍 著本书为国内首部以访谈录形式,全面反映盲人的成长、教育、创业和生活历程,全方位展现与盲人相关的家庭、学校、社会各层面真实境况的纪实文学作品。作品采用谈话录的形式,根据采访对象分为六个篇章,涵盖了与盲人相关的六个群体:盲童、盲童家长、盲校教师、创业盲人、群团领导、爱心人士等。从不同纬度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新时期盲童的成长教育、盲人家庭的艰难陪读、盲校教师的辛苦付出和盲人青年的拼搏创业历程。作者希望通过这部作品,真实记录盲人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唤起人们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并呼吁国家政府层面能从新时期盲人的实际生活出发,加强重视,加大投入,给盲人提供更多样的就业机会,更开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能够和健全人一样,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岁月静好只因有你倪光辉 著本书为作者近年来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的作品结集,以新时代国防军队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的报道和评论为主,包括张超、拉齐尼·巴依卡等时代楷模和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旨在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精忠报国的精神,并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精神力量。收入本书中的作品包括获得中国新闻奖、人民日报社精品奖和解放军新闻奖的精品报道。
-
医林觅微 镜显菁华丛文铭,董辉,冼志红,俞花本书不同于一般的科研院所历史介绍的书籍,除了详实叙述了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病理科成立和发展的历史,以及回顾病理科40年在医疗、科研、学术、科室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之外;介绍了吴孟超院士推动肝脏外科专科病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远见卓识和具体事例;总结了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病理科发挥专科病理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制定中国病理诊断指南,在推动中国肝脏肿瘤和肝脏移植病理诊断进步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精选了十余个疑难、少见和复杂肝脏肿瘤和肝脏移植病例的病理诊断体会;展示了主要肝癌病理科研成果数据、图片和经典病例病理组织学照片,包括新近发表的肝癌病理和肝脏移植病理诊断指南,以及吴孟超院士指导下发表的专家述评等经典文章,力求使本书具有一定的肝胆肿瘤和肝脏移植病理诊断专业参考的价值,目的是希望本书成为一本兼顾肝脏肿瘤和肝脏移植临床和病理专业人员以及大众雅俗共赏的读物,有助于专业同行参考、借鉴和欣赏的书籍,有助于提高医院和科室业务和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
撕裂的美国温宪 著1941年,《时代》周刊创始人亨利·卢斯首次提出“美国世纪”这一概念。此后,关于“美国世纪”的时间界定便颇多争议,有观点认为这一时间始于19世纪90年代,也有观点认为始自二战之后。进入21世纪,随着“9·11”事件的发生,“美国世纪是否终结”成为华盛顿的新话题。 美国正在走向衰退吗?本书作者以冷静平和、生动细腻的笔触,将驻美6年多的亲身经历及所闻所感所思娓娓道来,呈现了一幅当代美国的立体画卷,全方位剖析了美国社会的撕裂及其原因。 从入驻华盛顿第一天落笔到最终成书,《撕裂的美国》跨越十余载,可谓 “十年磨一剑”。作者笔下的美国是多样的、复杂的,他以探究的目光、客观的记录、诚恳的态度为有兴趣深入了解、认识、理解美国的读者打开了一扇独特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