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
世界著名记者经典报道郝勤本书是对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意义进行文化阐释的权威读本,由“民族传统节日与国家法定假日”课题组编写。全书内容包括由文化部委托中国民俗学会完成的“民族传统节日与国家法定假日”课题报告,以及对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大传统节日的起源、流变与节俗活动的文化阐释。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解读了我国传统节日与国家法定假日的关系,以及国家日历的历史变迁。
-
国民党王牌军覆灭记逸人《国民党王牌军覆灭记》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反映了国民党五大主力部队(五大王牌军)从成军到覆灭的历史,特别是如何覆灭的历史情况。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也展示了解放军指战员的谋略和勇气。
-
部长与国家何建明《部长与国家》记述的是当年“独臂将军”余秋里受命出任石油部长、带领五万大军在极度艰苦的松辽平原上进行大庆石油大会战的传奇故事。作品以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活动,翔实叙述了当年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代领袖们为了打破国际反华势力对我国进行的全面封锁,毅然决策开发松辽石油基地的一系列高层活动内幕和余秋里与战友康世恩等并肩指挥千军万马在条件极其恶劣、面临饥饿、严冬和暴风雨等难以想像的困难,用最短的时间,发现和开发了世界级油田、如今仍是新中国石油工业“半壁江山”的大庆油田全过程。
-
禁果1993我和我的性商店文经风 著在经历了十多年的风雨之后,当年创办中国第一家性商店的小伙子们都已经人到中年,性商店在中国也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我们医院前的这家“亚当夏娃”依然还是顾客络绎不绝,只是大家的心态比当年平和多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名誉院长 杜如昱我们应该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她能让我开一家这样的性商店,还能写一本关于她的书。——作者中国第一家性商店为什么会诞生在1993年的北京?法新社、美联社、埃菲社、BBC广播电台、CNN美国有线电视台、英国《泰晤士报》、美国《纽约时报》、中国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等国内外媒体为什么会竞相报道这样一家“特殊的”商店?从一家性用品商店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性用品产业,为什么在中国只用了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亲历者和见证人如是说……
-
特别经历王凡、东平不寻常的年代,不一样的人生,不为人知的经历!《特别经历:十位历史见证人的亲历实录》是革命无勋、红色后代、左翼爱国人士等对各自革命时代往事的回记口述,这些特殊人物的特别经历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鲜活而具体的历史,同时也菜现了共和国前辈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口述实录生动描述了上个世纪的革命先驱者和爱国志士敢以天下为已任的抱负、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
-
大江北去梅洁《大江北去》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西线和中线,中线有别于其他两线,调的是供北方人饮用的水,是生命之水(东线,西线调的主要是供北方工业和农业灌溉用水),这些,许多人不知道;中线调的是堪称中国的多瑙河,现今唯一未被污染的汉江水,而不是长江水,这个,许多人也不知道;中线是一个长达50年的工程,先后70多万人民失去了家园,百万亩良田及郧阳、均州、浙川三座千年古城已沉没江底,这个,更多的人不知道。于是,我写这部书就隐含了一个卑微的心愿,那就是…… 我真切地希望,2010年,当清澈的汉水给干渴的中原,华北和京津大地带来一片滋润时,当人们欣喜地端起从遥远的鄂西北流来的一杯幽蓝时,不要忘记为此而两度奉献了家园和土地的库区人民,不要忘记他们几代人在半个世纪里经受的磨难和牺牲。一一梅洁
-
岁月无痕单刚、王英辉留苏,是一群人的人生起点;留苏,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留苏,是共和国不可磨灭的印记。精神需要传承,记忆需要挽留,历史需要铭刻。谨以此书作为后来者微薄的礼物,献给那个逝去不再的光辉岁月,献给那些忠诚于信仰、忠诚于祖国、忠诚于生命的不朽灵魂!《岁月无痕:中国留苏群体纪实》是“红色记忆系列丛书”之一,它生动的记录了20世纪各代留苏学子们的奋斗历程、学习成绩、精神风貌和为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该书不仅是对近一个世纪留学前苏联和独联体国家的中国学生群体在学习、生活、工作等若干方面的生动刻画,更是对这一群体所承载的伟大精神内核的深度发掘。
-
我从战场归来唐诗曾战争结束了,我们休息了,但大炮和坦克没有休息。战争结束了,我们回家了,可我们的兄弟没能回来。战争结束了,我们还活着,……1990年,中东火药库被引爆,战争硝烟弥漫海湾,并迅尔演变为20世纪仅次于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湾战争。远离“冷兵器”的现代战争,少了荡气回肠万人冲杀的壮烈,多了瞬间殒命变幻莫测的神秘,禁飞、戒严、封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文明”战争造就的是人间地狱—精神肉体双重折磨中的无可逃遁。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新华社摄影记者唐师曾主动请缨,独自潜入伊拉克。孤胆英雄凭借北大国际政治系的学养修炼,凭借多年对时事的关注和特有的新闻敏感,穿梭交战双方,斗智斗勇,发出一张张珍贵照片,炮制一篇篇战地飞鸿。在巴格达,他顶着萨达姆共和国卫队的枪口,吸着混杂各种燃烧物释放的气体,喝着被贫铀弹污染的自来水。在约旦,他与外国同行勇闯戒备森严的边防站,深入报道约伊边境难民,混迹支持萨达姆的反美游行,用相机传递战争的紧张。在以色列,他在“飞毛腿”空袭中奔走街头,记录战争废墟、防毒面具下的恐惧;在戒严的加沙的枪声中,悄无声息地拍下以色列军人与巴勒斯坦人的每一次交锋……作为战时涉足国家最多的中国人,也是唯一往返交战国双方的记者,“唐老鸭”将海湾战争时的工作激情,沉淀为富有节律而流畅的文字,以成本书。现代战争的肃杀氛围、孤单无助的大量难民、并肩报道的各国同仁等,在诙谐而亢奋的文字中淋漓尽现,纪实中游弋着唐式之“疯”,向我们展示了关于血汗、梦想、死亡和荣誉的战地风云。这是一本用身躯和生命谱就的一个人的战争史实,他的诗一般的文字十几年来感动了无数读者,阅读的激情在全国大小校园里随着青春荡漾,累计发行超过百万册—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经典。
-
极端制作朱冰、陈可人极端制作:CCTV艺术人生2000-2006。专业主义有能力和激情两种基因。专业能力主导节目创作的组织和细节,它像骨髓和血肉,构建起节目的外形。专业主义激情,犹如灵魂,它将创作者的热情与执著,追求与思考,弥散于节目的每个细胞。我们在倾听《艺术人生》的故事时,其实也是在期待着专业主义在电视中的张扬。——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钟大年《艺术人生》最大的贡献是给中国电视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本土的、具有原创意义的电视品牌。在当今的媒介环境中,《艺术人生》所面临的问题不是一个电视栏目所面临的问题,而是非常复杂的中国电视整体的生存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胡智锋经历了近代百年中国的命运多舛和文革磨难,中国人就像永远在一个状似“气球”的套子中去说话,真正属于个人的表达几乎没有。每个生命不可重复之处在哪儿?《艺术人生》恰恰提供了这样的倾诉空间,每一个和艺术相关的个体在这里讲述时代和社会背景下的“自我”。我觉得《艺术人生》伟大之处,就是把个体生命还原成真正的原质。——北京大学教授 张颐武CCTV《艺术人生》是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电视综艺人物谈话节目。作者通过面对面的独家采访,首次从公众和专业的角度解密了隐匿在CCTV名主持朱军背后的电视制作团队,摹写了《艺术人生》栏目从创办到成熟的跌宕历程。本书裁取中央电视台一档名牌栏目的生存片段深入剖析,展现的是一群电视精英在创业过程中对“专业主义”的执著秉承,以及他们在与娱乐时代的价值观进行博弈和融合的过程中对“理想主义”的痛苦坚守,折射出在中国社会快速变革的大背景下一代中国电视人的挣扎和阵痛,以及面对全球化语境和中国电视发展与改革的双重命题,CCTV制片人和制作团队对电视语态与形态的探索和创新。
-
乱世浮生帅彦 著胡适、梁漱溟、陈寅恪、丰子恺……他们对抗战的态度及各自选择不尽相同,该书对那段抗战特殊岁月中的这些文人百态进行了回顾。对于笔下的人物,作者把他们当成生活中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讲述他们在这个非常时期的喜怒哀乐,展示他们精神和心理层面上的矛盾和困惑。 饱含浪漫激情的郭沫若在祖国危难之时,毅然归国投身战斗。一向敦厚温和的老舍也似乎在抗战中“脱胎换骨”,轰轰烈烈地投身“文协”,一改从前艺术化的文风,用自视为“我的武器、我的资本、我的命”的笔积极宣传抗战。 书生气十足的胡适对抗战有过理性的思考。归国后,曾下决心二十年不谈政治的他却出任驻美大使。…… 作者把这群中国史上有名的文人当成生活中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讲述他们在抗战非常时期的喜怒哀乐,展示他们精神和心理层面上的矛盾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