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
身边的陌生人蒋 口述我们从小到大生活的那座小城里,可能藏着多少秘密?蒋述在大学毕业后回到故乡,成为一名民警,才发现身边人的另一副面孔。 住在同一个小区的邻居,竟然是盗墓集团的主犯。帮忙代打游戏的网吧老板,摇身一变成了大毒贩。信赖的线人,隔三岔五就因盗窃来警察局报到。 抓捕了越来越多的熟人后,蒋述才发现他们如此陌生。所以,蒋述决定将他们的故事,记录在这本书里。这些发生在熟人身上的故事,让人得以窥见稀松平常生活中的恶。记住它们,可以规避身边的危险;了解它们,可以看清我们人性中的脆弱。
-
走向乡村振兴王宏甲 著本书是一部反映现实、观照现实的长篇报告文学,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历经八年决战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故事。 本书作者采访记述之深入令读者身临其境,书写之真实直逼心灵,而不是撞击眼睛。笔墨述及内蒙古、新疆、河北、河南、山西等省的穷村或富村,以及湘西十八洞村……全书在关注全国脱贫攻坚大战场的同时,着重追踪采访了贵州省贫困人口最多的毕节市和发达地区的山东省烟台市,通过东西部两地党组织领导群众走合作化道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实践,令人信服地写出: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走向乡村振兴的必要举措。 毕节是全国唯一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是总书记一直深情牵挂的地方。那里的贫困面之大,贫困程度之深,曾令人震撼。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三次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2021年春节前夕,总书记来到毕节慰问干部群众,并殷切嘱托“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毕节试验区为我国脱贫攻坚探出了新路子:先后探索出“精准识别四看法”“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易地产业扶贫”等一系列成功经验,成为总书记赞扬的“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典型”。贵州省五级书记抓脱贫促乡村振兴,竭诚贯彻新发展理念,对党员干部有可借鉴、可学习的重要意义。毕节全市推行的“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等“四个留下”机制,被认为上承大局,下接民意,对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切实可行的重大示范意义。
-
肖复兴文学回忆录肖复兴 著《肖复兴文学回忆录》记录了饱经岁月沧桑、历尽世事浮沉的作家,在追忆逝去的文学往事时留下的又一缕人生况味。肖复兴先生以一位知识分子的担当,融合对文学、对生活和自己的经验的体认和回忆。在态度中体现价值,在价值中审视态度,为读者带来岁月沉淀过的艺术的真诚、美好与感动。
-
醉入宋词,在古镇景德遇见自己朱凯亚 著千年是景德镇的脉搏,瓷器是这座城市最靓丽的风景线,而诗意则是激扬古镇的心跳。从这本书稿中,我们看到作者的笔触,沿着瓷都千年的风花雪月,尝试弹点出令人迷醉的心曲。 千年何短,岁月多幽,也敌不过昌江上空飘过的一缕窑烟。这块神奇土地里所特有的诗意,显得是何其感性,何其鲜活,何其浓烈而又旷久持远。让人在细读慢嚼里,品味愉悦的美妙时光,这也许是作者所追求的文字氛围。
-
马识途文集马识途 著本书是作者在“文化大革命”十年间经历与见闻的回忆:自“文革”伊始,被莫名其妙划为“反革命”“走资派”,遭到批斗与监禁,陷入家破人亡的凄惨处境;随着造反派在各地的崛起,还一度落入成都一派红卫兵之手;幸而凭借在解放前地下党的工作经验,成功逃离造反派的司令部;设法向外地转移,却被人发现,于是继续受到拘押;由于省内宣传工作的需要,开始恢复公职,最终在1979年1月25日得到彻底平反。作者深受“文革”之苦,却保持乐观积极心态,冷静讲述自己的起起伏伏,细致观察周边的世态百相。本书文字简朴直白,却声情并茂,充分地反映了作者对这段沧桑十年的观感,是国内关于“文革”回忆的重要作品。
-
李準文学回忆录李準 著《李準文学回忆录》收录了当代著名作家、《黄河东流去》作者、《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编剧李準回忆个人成长之路、文学创作历程并反思过往得失的相关文章近四十篇。这些文章,基本涵盖了他在从事文学创作各个阶段发表的重要文章,完整反映了他的创作历程及文学观念的变迁,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坛的缩影,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影坛的侧面写照。本书的编选出版,真实还原了文学现场,可读性强,为人们了解、研究李準汇集了可靠的*手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
人间指南夏正玉,李勤余 著本书为澎湃新闻评论部2019年初设立的“夜读”栏目的文章精选。栏目文章关注社会热点和公众话题,回应社会关切,以千余字篇幅的短小文章坚定地为普通人和弱势群体发声,为公共利益说话。文章所涉话题涵盖社会、教育、生活、亲子、文艺、职场等社会主流人群关注的领域,坚持话题性和原创性,因为新闻源本身的热度,这些“夜读”类文章洗去了“心灵鸡汤”自带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突兀感,让表达有了由头,增加了说服力和感染力。每一篇文章皆由澎湃评论部的评论员或外部作者完成,这让“夜读”文章更具多元化风格;原创而非转载的形式,保证了“夜读”思想的创作性和文章的可读性,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阅读获得感。书中所选录的文章在恪守文章时效性和思想性的基础上,也有意识地吸收和借鉴了“鸡汤”类文章的优点,注重消解作者与读者的心灵距离,消融文风和观点输出的硬度,追求灵动、柔软、润物无声式的行文风格,在说理之外打造更具情感力量的创作模式。澎湃“夜读”是不一样的“心灵鸡汤”。它兼具选题的时效性、表达的软性化和思想深度,满足现代人的晚间阅读需求。
-
北中国门王族 著长篇非虚构文学《北中国门》,一部书写我国西北边防军人的新力作。 有着12年军旅生活经历以及大量军旅作品创作经验的作家王族,深入西北某边防团,对七个边防连进行实地釆访,以平实的语言和浓烈的战友情,记录了边防连年轻的热血男儿守卫国门的忠诚与热血:人迹罕至的地方,有他们年轻的身影;国界和边关之地,他们和界碑一起伫立;他们离家最远,离天最近;他们的守卫和凝望,是永恒不变的家国情怀,也是让生命永铸的青春见证。作品讴歌了新时代这群“冰山上的来客”牺牲小我、誓死守卫国土的精神。
-
沂蒙脱贫带边疆李锦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对这样一个震古烁今的社会变革,我们有必要寻找一个乡村样本,通过“解剖麻雀”的方法,为这场变革做出说明。 山东省平邑县九间棚村就是一个这样的样本。这不仅因为九间棚村在脱贫前后反差巨大,可谓有天壤之别,还因为九间棚精神在沂蒙山区整体脱贫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因为九间棚人在支援边疆脱贫的过程中总结出了“扶贫扶在根上,维稳维在心里”的脱贫维稳新经验。 本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生动证明,是中华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缩影。
-
改革先锋谢高华孙侃,邹跃华 著本书讲述了基层干部谢高华的成长和从政之路,再现他在改革开放初期,立足群众需求、深刻领会党中央精神、勇敢打破固有体制之限,带领贫瘠小县率先致富的艰难历程。谢高华(1931.11—2019.10),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催生培育者,浙江改革开放的奠基人之一,央视热播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的“谢书记”原型。 本书在真实史料和采访材料的基础上,从“稠城镇小商品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前身)的调研和开放入手,展现了谢高华在义乌工作两年多的主要经历,进而回顾了他从出生到在衢县(今衢州)、金华一路秉持让群众吃饱饭、让人民富起来的初心,谋求突破的艰辛历程,以及退休后请求继续指挥完成“乌引工程”的感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