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
金色年华 往事如歌本书编写组 编本书收录了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12位在住宾客的精彩故事,通过长者口述,记者撰文整理,记录了他们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从多个角度展现出建党一百年来新中国发展的光辉历程。在他们的故事里,有走进前线战场的峥嵘岁月,有励精图治发展祖国的医学事业,有紧跟党脚步的艺术人生,有为科技兴国的艰苦奋斗,有立足岗位爱党为国的兢兢业业……他们的一生,见证了党和祖国的发展与荣光;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展现出一代国人不屈不挠的坚定信念,勾勒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
2020三农新闻作品选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编本书稿收集了2020年度农业好新闻共100篇。这些获奖作品包括2020年度农业类消息、专题调查研究、人物通讯、文字综述、系列报道、访谈解读、评论观点、融媒体作品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报道。内容包括农资供应、电商助农、长江禁捕、农民工讨薪、武汉百姓“菜篮子”、各季农忙等,这些作品选材上视角独特,内容真实,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文字生动,时效性强,社会效果好,充分体现了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和“三深入”原则,基本代表了2020年农业报道的**水平。
-
唱响我的中国故事马克力文 著“新时代的马可·波罗”丛书共6种,中、英文版。本丛书选取长期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国外友好人士的自述性作品,通过讲述他们的在华经历和对中国的认知、感受,促进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推动各国人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展现现当代丝路精神新的传承故事。 本书讲述了作者十多年来在中国教学、投身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唱响中国故事的真实经历。马克力文来自美国洛杉矶,在自己已经年过半百的年纪来到中国,重新出发、从零开始,开启自己的文化交流及教育事业,同时发展音乐爱好。热爱生活、乐于接受新事物、坚持不懈的态度,是他永远年轻、永远欢快的秘诀。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位文化交流使者开放的心胸、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中国美好未来的期望。马克在中国有一位不可或缺的好友,傅涵。他们一起组成“秀外慧中”乐队并成立公司,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与合作贡献力量。 Marco Polo of the New Era,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is a series consisting of six narrative books by foreign friends who have lived and worked in China all along time. By describing their experience in China and their cognition and feelings about China, the bilingual series promotes the exchanges, mutual learning between and coexistence of civilizations, drives mutual understanding, mutual respect and mutual trust between people from all countries, and shows the new inheritanc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Silk Road spirit. This book tells about China through its American author’s 15-year-long experience of teaching, traveling, participating in cultural activities and telling his China stories in song, writing and speaking. Mark Levine came to China in his late 50’s and that is where this book begins. An active participant in cultural exchange on a personal as well as a group level, Mark has shown his love of life, embraced the new and the old and demonstrated a never-ending passion to both learn and teach. Through his stories, both prose and lyric, we can see China through his open mind, keen insight and constant yearning to learn about and join in China’s bright future. He and his friend, Fu Han, have built a Chinese-Western musical duo called “In Side Out” and set up a firm to contribute to cultur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
-
地球之虹梅毕娜,肖云儒 著本书是意大利学者梅毕娜与中国学者肖云儒的对谈录。梅毕娜出入中西,往返中意,始终挚爱中华文化,为中意文化交流做了大量工作,是中意民间文化交流的使者;肖云儒为中国首位丝路文化大使,以近八旬高龄三度重走丝绸之路,行程四万公里,在沿线三十余国演讲、著文、出书,为丝路鼓与呼,是中华文化与丝路文化的传播者。他们二人都亲身经历了从20世纪70年代到今天近半个世纪的中国日常生活;当下,他们又都热心地参与着中意文化交流,时不时会在丝路上相遇。 在本书中,二位学者从个人生命体验出发,把他们几十年对中国社会变迁、整个丝路文化的思考,融入一问一答之中,为我们描绘了中国近50年史诗般灿烂的画卷,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度解读了丝绸之路厚重的文化内涵。书中故事生动、有趣,真实感人,它们既是中意两位学者心灵的交流和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缩影,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现实生活中的绝好印证。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走走本书以获得“国家森林乡村”和浙江省“魅力新农村”“历史文化重点村”“电子商务示范村”等多个荣誉称号的嘉兴市桐乡市洲泉镇东田村为样本,以扎实的纪实采访、丰富鲜活的细节讲述东田村创办乡村企业脱贫致富、以生态理念引领绿色经济、兴教育促艺术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的故事和经验,展现了中国普通乡村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从“穷脏差”到“绿富美”跨越式发展,走向富裕、美丽小康生活的生动图景。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东田村,是美丽乡村的浙江样本,更是中国广大乡村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中国普通乡村在党的领导下,求生存、求发展、求振兴、求小康的奋斗历程和精彩实践。
-
万里云天詹东新 著《万里云天》代表性地描绘了当代中国民航的运行、发展、创新和突破,全书呈现了全球安全记录保持者的中国航空世界的“一盘棋”,文中概括性描写了包括科学家、院士、飞行员等在内的众多民航人物,作品汲取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几代机长的鲜活语言和经历,精彩演绎当代航空飞人的故事。
-
欧美见闻录[美] 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 著,刘荣跃 译《欧美见闻录/美国文学之父·欧文作品系列》是作者继《见闻札记》之后的又一部优秀的见闻录,内容涉及法国、荷兰、西班牙、美国和英国等。《欧美见闻录/美国文学之父·欧文作品系列》由两部作品组成,即《克雷恩札记》(The Crayon papers)和《名人故里见闻录》——原名《阿伯茨福德与纽斯特德寺》(Abbotsford and Newslead Abbey)。在第1部《克雷恩札记》中,《芒乔伊:或一个幻想者的人生经历》是一个中篇爱情故事,讲述主人公青少年时期的有趣经历。他初次恋爱时的举止风趣滑稽,其情其景生动地跃然纸上。描写法国的《法国旅店》《我的法国邻居》《杜伊勒利官与温莎堡》和《滑铁卢战场》等几篇散文,短小精致。读者随着作者的笔触,再次领略到他在《见闻札记》中体现出的散文魅力。在第二部的《名人故里见闻录》中,作者主要讲述了游览司各特和拜伦两位文学大家的故乡的情景,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种种场面,让读者了解到不少珍贵的细节。
-
深圳我城燕子 著从“一家大细穿胶花”到霸榜头名,深圳对外贸易是怎么做起来的?“螺蛳壳里做道场”,纵横交错的石屎森林底下,深圳地铁有着怎样的激情与速度?上世纪90年代,深圳与“三无”人员,共同经历了什么?在“底层”挣扎的人,如何在城市的狭缝中站稳脚跟并过上“体面的生活”?“好多好多”的打工妹,是怎么被拐到乡村卖给男人做老婆的?识于微时,华为当年的2号3号人物是怎么应对采访的?照顾“星星的孩子”的老师,有着怎样特殊的爱?1998年中国特大洪灾,人民子弟兵是怎么筑起“****”的?从“一个公园两只猴”的空茫到旅游城市的缤纷,深圳散发着怎样的魅力?……燕子的报告文学集《深圳我城》犹如一面多棱镜,以《贸通天下》《地下,又一座城在生长》《悬浮的世界》《妹妹你小心地往前走》《破茧》《不一样的我们》《铁血精魂》《魅力深圳》8个篇章,折射出深圳的多重样貌。中国改革开放的破冰起航、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的艰难探索,外贸、科技创新、旅游、地铁等行业的生存发展与芸芸众生的悲欣交集,有宏观视野,也有微观细节,有苦痛,亦有希望,多元化、多层次地呈现了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高质素的报告文学,留下了历史的凭据。想知道深圳是啥样的,请看《深圳我城》。
-
私立小学闯关记[日] 槙原久美子 著,刘晓婷 译太郎五岁时,槙原久美子听取朋友的建议,舍弃教学品质日益下滑的公立小学,将太郎送到私立小学。 然而,进入私立小学只是长期严酷竞争的开始。身为母亲,久美子既要照料孩子的日常生活、应付学校的繁杂要求、帮助太郎追赶其他同学的进度,还要和其他家长“斗智斗勇”,获取学习情报。面对苛刻死板的应试教育、复杂的人际关系、激烈的校园竞争,久美子和太郎的冲突也越来越频繁…… 槙原是一位非常专业的记者,她的叙述和太郎的日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反思我们当今的教育环境和淘汰焦虑,并向父母和教育者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应该为孩子寻找什么样的教育?
-
东方芭蕾花鼓灯孙禹 著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名为《东方芭蕾——花鼓灯》,是作者数度去凤台,蚌埠,颍上等安徽花鼓灯的发源地、“灯窝子”采访,体验生活,前后历时10年写就的一部呕心沥血之作。作者以中国第三大河流淮河为庞大叙事背景,以“盘古割腕为血”“抠眼为日月,造福苍生百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等神话传说为经纬,详尽地书写了淮河两岸千百年来花鼓灯艺术的来龙去脉,花鼓灯艺人“生命不息,舞灯不止”的生命苍桑,以及令人叹为观止的心灵史。 本书上篇《东方芭蕾花鼓灯》以现实与古远的神话传说与时空交错,将大河上下的民俗民情,灾难福祉的轮回与神性,数代鼓灯艺人的传承与坚韧不拨,花鼓灯艺术的绝妙与技巧,不同时代的庚继与顽强的生命力等主题,融入通篇对于灯圣、灯魂、灯眼、灯架、灯妞、灯神等构思精巧的“题跋”之下,在绝妙的哲思与行云流水的叙述中,将灯艺传人:田小银子、千里淮河一条线、盖九江、蹿条鱼、万人迷、气死猴、水上漂等来自民间的绝妙称谓及故事,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本书的下篇题为“大国 草民 小团”,介绍的是安徽泗州戏,即“拉魂腔”,它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泗州戏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以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唱响淮河两岸,大江南北。文章讲述了一个“草民小团”,即民间“拉魂腔”的曲艺团体的生存发展之路。 书中以数位民间艺人的亲身经历,讲述几代艺人凭着对这种艺术形式的热爱、执着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