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
隐谷路罗伯特·科尔克 著,黄琪 译在外人看来,美国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市的加尔文一家是一个完美的中产家庭:丈夫多恩热情洋溢,是一名自信满满的空军学院军官,妻子咪咪则是来自得克萨斯州一个上层家庭的大家闺秀,他们还有12个可爱的孩子。 但在这种光鲜的美满下,一股这对夫妇无法理解的力量正在涌动。短短十年间,12个孩子中的6个先后罹患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另6个孩子则在恐惧中等待,等待自己成为下一个,等待更多痛苦和伤害的降临。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癫狂、屈辱和暴力从未饶恕过这个家庭,笼罩在这个家庭之上的也远不止自残和谋杀。基于对所有健在当事人的采访和大量医学档案资料,作者罗伯特·科尔克以饱含同情和悲悯的笔触讲述了精神分裂症吞噬这个家庭的全过程。 在承受无尽苦难的同时,这个特殊的家庭也为探寻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带来了一丝希望。以加尔文一家的故事为脉络,科尔克在书中梳理并交织入了过去一个世纪医学界有关精神分裂症病因的观点和争论、这种疾病治疗方法的演变,以及社会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及其家人的偏见和歧视,并最终把注意力聚焦在几名医学研究者上,讲述了他们以这个特殊的家庭为样本,在过去数十年间为解开精神分裂症之谜做出的不懈努力。
-
破冰与突围楚天书局 编“格局大了,世界就在眼前;格局小了,眼前就是世界”“开务实管用的会,不说套话,不念稿子,直奔主题”“什么是‘店小二’?只说YES不说NO”……这些来自长三角核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值得广泛学习借鉴。《破冰与突围——湖北干部“借火”长三角启示录》,正文收录的是今年湖北选派62名干部赴上海、浙江跟班学习见闻录、启示录,附录收录了2003年、2008年湖北干部赴沪苏浙挂职锻炼等内容,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三代新闻工作者,对湖北干部赴江浙沪学习的跟踪报道合集。
-
说宁波话的上海人沈轶伦 著《说宁波话的上海人》是一本随笔集,记录了作者走访的十位祖籍宁波的上海人。其中有宁波商帮严信厚的孙女严幼韵,有著名学者、复旦大学教授陈尚君,有艺术家、油画大师陈逸飞,国家一级导演、上海京剧院院长孙重亮等人。他们从上海的街巷里弄出发,闪耀在各个专业领域,并由此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生命源头,那就是宁波。他们或是祖籍宁波,或是宁波籍人士的后裔,他们的生命中刻凿着深深的宁波印记。而作者以这十个人为对象,将与他们相关的老街巷老建筑作为线索,讲述了一个个宁波家庭在近代以来百年中国历史中的跌宕起伏,展现了宁波人自强不息、不懈奋斗、勇于挑战的精神,同时也展现了宁波与上海之间百年来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以及宁波人在一水之隔外依旧保有的乡愁。
-
基诺山段瑞秋基诺族是云南八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民族乡及四邻的勐旺、勐养、勐罕,基诺族文化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是民族大家庭中独具魅力的花朵。作者以丰沛的感情,来书写故土,来表达乡愁,来讲述故事,全面展现基诺族几十年来,在物质、思想、精神和文化发展上的巨大变化。该选题为纪实文学,记录了基诺族人民从贫穷落后到富裕文明的历程。全书分为“阿嫫腰白和几个汉人”“太阳啊,太阳鼓”“‘卓巴’的山寨”“邱晓灵家的饭桌”等十个章节。
-
生命有光徐海燕本书以详实的资料和生动的故事,讲述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在安宁疗护领域进行的探索与尝试,并通过医生、护士、家属等视角,描绘当生命的列车驶向死亡的终点站之前,医护人员如何在尽可能延长生命长度的前提下,提高生命质量,保有生命尊严,缓解病人的痛苦和恐惧,并让家属获得救赎,从而继续人生。
-
沙卜台胥得意 著长篇纪实散文《沙卜台:无锁的村庄》,无论选材视角还是乡土美学的独特建构,都称得上是一部具有史性价值和超越意义的精品力作,其所呈现的乡村图景、情感归依、社会变迁及文化记忆,浸透着中国传统村庄特有的人文底蕴和生命哲学,有一种别具一格和令人沉醉的诗性之美。
-
拾花记胡笑兰 著《拾花记》是一部散文集,选取于作家近年多来发表在文学报刊上的一些文章。全书共分为六辑。作家写父亲的睿智与慈爱,写母亲的贤良淑德,写生活相依的姐妹深情,写乡土风物、家乡的非遗文化、读书札记……作者把人间的人情冷暖、大自然的风物情状、岭南文化诸多元素等描写得生动、鲜活,令人回味无穷。本书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
用镜头记录一个时代张文睿 著本书将主要呈现以下内容:冯立祥收藏的《中国摄影》1966年第3期主体部分的1:1仿真影印,展现封面封底、作品页等的样貌。冯立祥自2014年起寻找、访问了散居于全国各地的《中国摄影》1966年第3期的部分作者,以及当年《中国摄影》编辑部的负责人陈勃、袁毅平、钱嗣杰等16人,并为他们拍摄了肖像。更有刘俊生、茹遂初、蒋少武、蒙紫、魏德忠、刘心宁等众摄影家当年作品的复制件与冯立祥为他们拍摄肖像的并置呈现,尝试将历史语境与现实影像相互观照。此书将这些老一辈摄影家从幕后请至台前,探寻他们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谨以本书,寻踪历史,为拍摄历史镜头的摄影家立像;谨以本书,为中国摄影史志拾遗。
-
在明亮的山岗上叶多多 著拉祜族祜族是云南15个特有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澜沧江西岸,北起临沧、耿马,南至澜沧、孟连等县,其中澜沧是全国专享的拉祜族自治县。同汉、傣、彝、哈尼、布朗、佤等族交错聚居或杂居。拉拉祜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云南省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民族文化大省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该选题为纪实文学,记录了拉祜族人民从贫穷落后到富裕文明的历程。全书分为“悠远的古歌”“澜沧江边”“在明亮的山冈上”“飘向黑暗的火焰”“快乐拉祜”等章节。
-
梦瘾[美] 山姆·昆诺斯 著,邵庆华,林佳宏 译服用止痛药在现代社会是家常便饭。对于非致瘾性止痛药的研究,美国药物依赖问题委员会1928年一成立便视为己任。然而,有医生认为“患者很少成瘾”,此言1980年代初经权威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令医药界兴奋不已。 1996年,普渡制药推出新型止痛药奥施康定。公司开展大规模营销,不仅大做广告,还招募大量销售人员对医生采取盯人战术,送礼、支付度假费用,还出资赞助医学研讨会。而1999年疼痛被医疗认证机构定为第五大生命体征,以及官方报告称疼痛没有得到充分治疗,更是推波助澜。于是,处方开具无度,造成患者的药物依赖。 奥施康定效果神奇且有不同剂型,价格却过高,一些成瘾者便利用医保以及各州的法律差异获取药物,以贩养服,或者干脆改用毒品。 同期,怀着发财梦的墨西哥年轻人带着廉价且后劲大的黑焦油海洛因源源不断地涌入,他们以加州等地的拉美人社区为基地,以白人富人为目标,建立起隐蔽而强大的零售网,使得买毒品可以像点外卖一样方便。 就这样,毒品经由止痛药开辟的途径进入美国主流社会,这一次,瘾君子几乎都是白人。2000年和2006年,美国缉毒署两次开展行动打击黑焦油海洛因,但死于药物过量的人数仍然居高不下,甚至超过了车祸的死亡人数。 本书作者山姆??昆诺斯曾是《洛杉矶时报》墨西哥缉毒战报道组的记者,他从“蓝领之城”朴茨茅斯追踪到墨西哥小镇,采访了年轻毒贩、制药业人士、缉毒署特工、痛失子女的父母以及沉迷药物的中产阶级年轻人,以令人心碎的故事揭示了止痛药及毒品对于当代美国社会及其核心价值观的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