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
N号房追踪记追踪团火花 著,叶蕾蕾 译“凡是来到Telegram的人没有是为了看正常东西的吧?”“可以在这里公布前女友的KakaoTalk账号吗?”“各位,那个女的(受害者)死了。”“她是谁?反正不是我的错,嘻嘻。”2020年3月,韩国N号房事件震惊世界,数码性犯罪问题由此进入公众视野。在N号房里,女性,包括未成年人,被威胁拍摄下非法性视频。画面不堪入目,手段极其残忍。加害者毫无悔意,随意传播,甚至以此获利。在数码性犯罪的噩梦中,谁来保护儿童,创造安全的世界?谁又能预料女性与性犯罪的距离到底有多近?在一个女性不安全的社会,其他人又将走向何方?
-
携诗远行畅情怀苏青 著本书为苏青作为资深科普从业者精心创作的科学札记,集结了作者在多年科学普及工作经历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内容涉及科学人文、科普出版、科技热点、科学家故事等方面,绝大部分文章都在《科普时报》《中华读书报》《科技导报》等报刊发表过。每篇文章中都包含至少一篇与内容高度融合的自创诗或词或楹联,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生活相结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作者作为一个科学文化人对社会多维度的思考及对万物百态的洞见可启发读者对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思考,其令人赞叹的敬业精神,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广阔的社会观察视野将引领读者不惧未来,勇攀高峰。
-
四十年艺坛回忆录丁悚 著,丁夏 编本书是一部回忆录,道尽民国上海艺坛的各种逸事奇闻。丁悚是漫画家丁聪的父亲,他不仅是一位创作颇丰的画家,还是一位美术教育家、艺术活动家,因此他在清末民国时期,在艺术界交识人物之广、阅历之丰富,都是很少有人可比的。1944年至1945年间,他为《东方日报》撰写“四十年艺坛回忆录”专栏文字,记述清末民国艺坛轶事掌故甚详。这一组文字从未结集出版,慕琴先生之嫡孙丁夏先生,在上海图书馆近代文献研究人员的帮助下,从旧报资料上录出全部文字,并做了精心校订。这是一部近代上海艺文史料集,它的整理出版极有价值。
-
深圳叙事李立 著《深圳叙事》叙述的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以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为代表,人们呼吸从海外吹过来的新鲜空气,冲破思想上的种种桎梏,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实现从贫穷落后到富裕自强的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当代诗人李立以一个亲历者、参与者的身份,用诗歌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当年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及其反思,是一部难得的关于改革开放和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巨大历史诗史,是中国新诗第一部用诗歌语言来表述序言和后记的不可多得的诗歌作品,值得广大读者细读和研究。
-
蛇口漫步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办事处 著本书以漫步蛇口的方式为线索,聚焦蛇口人文地理,形象、生动地叙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从事不同职业的“蛇口人”在深圳奋斗、打拼、成长的故事。全书还展现了蛇口街道广府、客家、潮汕聚居而居的“小广东”特色文化,描绘一个环境优美的深圳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宜居的后花园,以及展现出作为国际化社区的“小联合国”的味道。
-
叶挺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该书属于“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系列图书。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叶挺的光辉一生,歌颂了他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以及为革命、为人民所作的巨大贡献。该书可读性强,以生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叶挺的成长与革命轨迹,具有代表性的故事串联起的文字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有利于激励广大青少年读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巨变曾德强《巨变——紫阳县脱贫攻坚纪事》是一部记录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深度贫困县——陕西省紫阳县脱贫摘帽过程的长篇报告文学。全书共分12章,从搬迁扶贫、招商引资、交通脱贫、产业发展、技能培训、教育扶贫、电子商务、健康扶贫、新民风建设等方面,全景式、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现了紫阳县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及其带来的历史巨变。同时,作品浓墨重彩地描写基层干部的担当作为、真帮实扶,人民群众的奋发努力、劳动创造,刻画了一线优秀扶贫干部和自强贫困户的英雄群像。本书作者是土生土长的紫阳人,对紫阳脱贫攻坚五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着直观的感受,又通过实地采访等方式,收集到众多手资料,集成此书。紫阳的脱贫故事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的典型样本和缩影,对世界减贫事业也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
简大狮包德强本书属于“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系列图书。通过7个章节,本书详略适当、生动严谨地呈现了简大狮在19世纪末期活动于中国台湾和福建等地坚持带领台湾地区爱国人士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斗争的事迹,彰显其个人崇高之精神和革命先驱爱国的民族情怀。
-
烈火芳菲铁流,赵方新 著《烈火芳菲》是作家铁流和赵方新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作者积数年之功,爬梳史料,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工作,以真实历史事件为基础,谱写了胶东人民的动人篇章。在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员们不顾自身安危,与日军、与国民党反动派周旋,秘密建立联络点,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埋下坚实的基础。为了一方百姓、为了解放全中国,他们义无反顾、不惧牺牲。基层党员感人的革命斗争事迹,彰显了他们为革命、为人民的奉献精神。在战场是后方,有这样一群女人。她们不直接参与战争,却以秘密的方式,接过重托,用自己柔弱的双肩和乳汁养育了一千多名革命者的后代,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年代,她们承受了深重的苦难。她们大多在十七八岁或二十出头的年纪,如花一样的青春年华,她们用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军民鱼水之情。多少年来,她们始终保守着这个秘密,到死也没有对他人提起。这是一段隐密的家国往事,也是一段不应被遗忘的国家记忆。本书作者踏访各地,寻找这些故事的原型,以朴实真挚的笔触,塑造了感人的女性形象。
-
清凉山驻村笔记段治东 著作者曾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清凉村负责驻村扶贫工作。本书稿为作者任,深入农村基层,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记录了作者在扶贫工作一线,用亲身经历者的真情实感再现当年脱贫攻坚战的某个场景,用思考者的真实笔触,记录脱贫路上的点滴希望之光,留下攻坚克难的精神之光,讲好宁夏的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歌颂了党的伟,彰显中国脱贫攻坚事业的世界意义,分享中国经验、传播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立体的、全面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