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
不可忘却的纪念君天 著“红色起点”丛书从党的诞生地上海出发,重点围绕党的初创期和革命斗争历史,沿着红色基因的发展和承续,力邀作家创作、出版长篇纪实文学,以此发掘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基因、精神灵魂和历史根脉,凸显上海城市的红色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的特质。“红色起点”包括的6部长篇纪实文学,真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历程,特别是我党在初创期的历史风貌。君天的长篇纪实文学《不可忘却的纪念——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是红色起点丛书中的一本。本书正文共13章,另附后记和3个附录。本书用纪实文学的手法记录了1926年10月、1927年2月和3月,为配合北伐军攻占上海,上海工人先后进行了三次武装起义的历史事件。作者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相关研究资料,从赵世炎、李伯钊、周恩来、罗亦农、黄金荣、蒋介石、车夫阿四等当时各个阶层的参与者的角度,展开了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
美丽家园巫丽香 著,巫志宏 编本书作者通过文学纪实的手法,聚焦河源市江东新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役和乡村振兴进程。第一部分:决胜小康。聚焦新时代伟大的脱贫战役,讲述江东新区脱贫一线工作实践、“脱贫样本”的好经验好做法、广大农村的脱贫变化、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第二部分:乡村振兴。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乡村振兴工作队、致富带头人、村干部等新农群体矢专不渝、心怀家乡、奉献家乡的故事。第三部分:美丽家园。重点记述江东新区乡村文明、民俗传统、秀美山川等人文特色。
-
钟山星火孟昱 著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先驱、首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王荷波同志,在俗称“两浦”的浦镇、浦口地区(今南京市浦口区),带领浦镇机厂工人声援学生爱国运动,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建立起南京地区第一个工会组织(中华工会)和第一个党组织(浦口党小组),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 本书通过纪实文学手法,艺术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南京酝酿、落地和初期发展的壮阔历程,生动刻画了以王荷波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的伟岸群像,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广大受压迫人民翻身求解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便始终坚守的悲天悯人的广阔胸怀和改天换日的雄浑气魄。
-
绿水青山北京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中心 著作为一部反映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纪实作品,《绿水青山》以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形式,客观记录了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成就,深情讲述了各地历史人文、自然风物的特色;通过典型的人物事件以及背后的生态保护故事,呈现了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行不悖的振兴乡村、富裕百姓、美化生态的绿色发展智慧。理论上充分论证,事例上大量实地探访,《绿水青山》用典型范例给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在绿水青山间擘画共同富裕的可靠答案。
-
亲爱的生命[英] 雷切尔·克拉克 著,大婧 译雷切尔·克拉克是英国的一位安宁疗护医生,照料、抚慰那些即将不久于世的病人及其家人,帮助他们从容地去面对死亡,是她在宁养院的工作日常。在那个充满了生离死别的地方,在与病人相处的点滴细节中,在父亲被诊断为癌症晚期后的切身经历中,带我们去深入理解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并用坦诚、幽默、勇敢、睿智、优美的文字,透过那些在常人看来可能是人生中最不堪的时刻,向我们展示了生命如何在苦难中完成zui后一次前行。
-
烈火芳菲铁流,赵方新 著《烈火芳菲》是作家铁流和赵方新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作者积数年之功,爬梳史料,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工作,以真实历史事件为基础,谱写了胶东人民的动人篇章。在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员们不顾自身安危,与日军、与国民党反动派周旋,秘密建立联络点,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埋下坚实的基础。为了一方百姓、为了解放全中国,他们义无反顾、不惧牺牲。基层党员感人的革命斗争事迹,彰显了他们为革命、为人民的奉献精神。在战场是后方,有这样一群女人。她们不直接参与战争,却以秘密的方式,接过重托,用自己柔弱的双肩和乳汁养育了一千多名革命者的后代,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年代,她们承受了深重的苦难。她们大多在十七八岁或二十出头的年纪,如花一样的青春年华,她们用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军民鱼水之情。多少年来,她们始终保守着这个秘密,到死也没有对他人提起。这是一段隐密的家国往事,也是一段不应被遗忘的国家记忆。本书作者踏访各地,寻找这些故事的原型,以朴实真挚的笔触,塑造了感人的女性形象。
-
百年沂蒙杨文学,杨牧原 著《百年沂蒙》分上下两部,堪称一部史诗级的文学巨著。本书聚焦诞生“沂蒙精神”的沂蒙老区,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巧妙串连老区人民鲜为人知的故事,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在沂蒙这片热土上,共产党人如何以“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带领沂蒙人民反抗军阀、匪患、日寇、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一路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的百年发展历程,用沂蒙百年发展史,回答了“为什么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为什么社会主义道路适合中国”的大问题。 沂蒙百年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中国一百年来由乱到治、由治到强的发展缩影。本书对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进行回顾,小切口回答大问题,通过沂蒙地区“站、富、强”百年历史变化的小切口,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建基立业的奋斗历程,展现共产党人努力拼搏、砥砺奋进的壮志豪情,让红色基因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
东水流长王国进 著本书是关于复旦大学首席教授苏东水先生的纪实文学作品。苏东水先生是我国当代有名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长期在大学、社会科学院从事实践、教学、科研工作,在教育、科研、社会活动等多个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一生虚怀若谷,勤奋治学,甘为人梯,并荣获中国管理学界很高奖——“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作者作为苏东水先生的弟子,深受其教益和鼓舞,很希望苏先生的故事能让更多的人知晓并得到教育与启发,故而写作本书,尝试将恩师成长、创学及助人的感人故事记录下来。
-
国医鲁风刘德山,夏庆刚 编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中医中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传承和弘扬传统的中医药文化,不但可以为振兴中医中药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而且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牢固树立文化自信。 本书选取了为山东中医药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王新陆、丁书文、王国才、尹常健、侯玉芬等28位中医药专家,由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进行一对一追踪采访,深入挖掘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大力弘扬他们悬壶济世的仁爱之心和博大情怀,并通过他们的绚丽人生,展现了山东中医药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为本书作序:“中医与文学,二者出于同一精神源头,皆为东方思维方式与审美趣味,可谓花开两朵,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用文学书写记录中医药事业,是意义深远的大事。”
-
东线外编朱世巍 著1943年秋冬,自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以来,苏联军队在乌克兰急速进军,迫使曼施坦因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步步后退。但苏军始终未能获得包围歼灭曼施坦因重兵集团的机会。与此同时,希特勒将德国最精锐的装甲部队和大量的重型坦克运给曼施坦因,以此来稳定东线南部战场的局势。在基辅等地,曼施坦因发起强力装甲反击,却无功而返。苏联人继续进军。1944年初,在切尔卡瑟地区,苏军终于抓住战机,包围了曼施坦因麾下的两个军。形成了所谓的钢铁包围圈。 曼施坦因为了挽回颜面,决定孤注一掷,投入最庞大精锐的装甲部队实施救援。在冬季雪原上展开了罕见的坦克大战。德军经过奋力厮杀,结果虽然救出了大量兵员,却令东线德军的装甲军团丧失战斗力。东线南部战场的均衡局势从此彻底被打破。由于失去了希特勒的信赖,曼施坦因的军事生涯也将告结束。自1943年以来,德国重型装甲部队的技术优势也在这场战役中丧失殆尽。 切尔卡瑟战役在战术意义上具有独特和重要的地位,深入地了解这一战役,有助于加深对苏德两军体制、战术和武器运用方式的认识。本卷对这场冬季坦克大战做出了远超常规卷的细致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