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
平凡中的力量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编本书是2015年北京榜样十大年度人物专辑,以报告文学体裁介绍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本项目旨在弘扬北京榜样人物的精神力量。
-
公心节日记孟凡金 著公心实践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公心节”是党群心连心、手牵手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节日,以公心文化为主线,述说岳家村发展的光辉历程,以每一届“公心节”的主题为节点,展现具有岳家村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与经验。 本书描写的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岳家村党总支书记许传江三十年如一日,带领全体村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和创业故事,岳家村从2001年开始,每年一届“公心节”,每一届有每一届的主题,村干部在“公心节”上述职,表公心、亮公心,群众评“公心”、议“公心”,干部讲公心,带动群众讲公心。二十年,用二十届“公心节”的事实证明,践行公心、弘扬公心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时刻怀揣公心,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正如许传江经常说的那样,公心处事要做好每一件小事,小事做好了,大事也就干成了。这就是本书力求以岳家村人的小故事来彰显公心文化的鲜明与厚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我们的党支部杨定坤 编党支部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在社会基层单位中发挥核心作用。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为向党一百岁生日献礼,中央新影集团发现之旅频道发起“我们的党支部”寻访活动。寻访一百个优秀党支部,用专题节目的形式深入探寻他们的故事,纪录党支部的日常工作,分享党支部的创建历史,挖掘他们在伟大复兴中国梦历程中所坚守的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展现党支部对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指引及模范作用。
-
你的苦痛,与我相关陈妙玲 著《剑桥医学史》中有这样一句话:“现在这个时代医学成绩斐然,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活这么长时间,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活得这么健康,但遗憾的是,依然有很多人甚至医生自己在表达对医疗的不满和怀疑。”本书是一本充满温度的医患故事案例集。作者是一位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全科医生,承担着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的主要部分。无论是居民慢性病管理,还是应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者都处在工作的第一线。通过从医的亲身经历,作者从叙事医学的角度出发,用“平行病历”的方式,书写医患之间的故事。在医院里,作者时刻面对患者的疼痛、苦难和生死挣扎,她看到即便是在最悲伤绝望的时刻,人性的光辉也仍闪耀着。
-
中国北斗龚盛辉 著本书是第一部讲述中华儿女26载顽强奋斗、攻坚克难、独立自主地建设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报告文学。它以北斗系统建设时间为横线,以各分系统团队攻克重重难关为纵线,立体地描述了在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困境下,北斗系统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建设历程。 通过“双星定位系统”建设,“快捕精跟”技术攻关,昼夜打造地面运控系统等故事,呈现了北斗一号“凝眸神州”的崛起过程;通过积极争取国际合作共同开发频率资源,攻克星载原子钟,加速卫星研制,设计独特“中国星座”等故事,呈现了北斗二号“放眼亚太”的成长历程;通过攻克星间链路,引入竞争机制,组织火箭快速发射等故事,呈现了北斗三号“极目寰球”的壮大路程。 本书生动刻画了数十位不忘初心、不改本色、顽强拼搏的北斗儿女。他们都勇于担当、一心报国,以自己的无私奉献,生动地阐释了“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阐释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以自力更生为奋斗基点,攀登科技高峰唯有走自主创新之路的真理。更重要的是,本书借“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理念,通过北斗开启民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故事,展现了“中国梦”与各国人民梦想息息相通的大国情怀。
-
观山景段易良 著《观山景》是一名中学少年学习京剧的个人记录。从初次接触京剧,到被两位京剧老师领进艺术大门,还有与同龄学习者之间相处的乐趣和烦恼……作者凭借敏锐的观察力,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当代青春期少年与京剧这门古老艺术所碰撞出的心灵波动。这既是关于人生特殊经验的个人回味,也能反映新时代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感受、理解与接纳;而这一切,又因为作者对心理活动和人与人关系的如实描写,呈现出复杂绮丽的色彩。
-
地狱里的希望[加] 丹•波托洛蒂 著,林欣颐 译当战火掀起,联合国人员在机场大排长龙等候离开时,无国界医师正抵达入境,准备执行紧急任务。在海地刚搭建好的妇产中心,加拿大籍医师温蒂一天要接生40个新生儿。意大利医生柯西非法进入南苏丹,在摄氏50度的环境下照料绝望的战争伤患。在武装民兵随时会闯入的情况下,美国医生法兰克穿越停火线,去布瓦凯的医院抢救被冲锋枪扫射的人……这些就是无国界医生救援工作的真实故事。他们被称为“地狱中的希望”。本书作者以记者身份深入无国界医生,平实地报道人道组织所面对的各种现象与议题,并透过采访在各偏远地区实地工作的医生、护士以及后勤人员等,揭露无国界组织成员时时面临,但鲜为外界所知的人类苦楚与丑陋真相,同时侧写参与行动的医师以及他们本身心理面所受的影响,带读者深入了解无国界医生的救援工作、所遭遇的挫折与危机,以及如何在各种不可能的任务中坚持下去的原因。
-
八三洪水纪实方韦 编《“八三”洪水纪实》是以口述史为主的“三亲”史料汇集。通过亲历者的口述,真实再现了1972年8月3日建德特大洪水灾害的场景,记述了洪水发生的原因、过程、情境、损失,以及在这次洪灾中涌现出的抗灾救灾英雄人物和先进事迹。特别是建德人民在洪灾过后,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不惧重重困难、努力恢复生产、共建美好家园的可贵精神,同时告诫人们要珍惜美好生活、热爱自然环境,团结一心就会战胜一切困难。
-
寻找光明记忆深圳市光明区公共文化艺术发展中心 著深圳光明在由“农场”向“新城”转变的过程中,“工厂”曾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工厂的崛起、工厂的消退,是光明新城的成长经历,也是光明新城的青春记忆。《寻找光明记忆:工厂故事》是光明的故事,也是深圳的故事;是深圳经济参与全球化的故事,也是共和国又一代奋斗者的故事。本书通过田野调查记录传统工业转型现代工业,在大潮激荡的城市化进程中的蜕变过程,直面普通劳动者的生存状态,撰写他们的精神面貌的文字,记录梳理在地史。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深圳工厂,不同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兴建的光明农场,其崛起的原因、产生的效应,都与世界经济有着密切的关联。光明虽然不是深圳当代工厂的发轫之地,光明工厂的体量也算不上庞大,但光明的工厂依然是全球工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深圳经济参与全球化具体而微的见证。本书作为深圳工厂故事的一个缩影,作者团队寻访改革开放之初深圳光明工厂创建与发展的参与者或者见证者,走访当年的工厂或现在的园区,整理工厂紧密相连的人与事,记录伴随经济特区建设在光明留存的独特记忆。其中既有细腻的场景和感性的人物描写,亦有宏大社会背景和理性分析,展现了创业者与打工者的奋斗精神。本书为《我们深圳》系列丛书的一本,《我们深圳》文丛是一套定位深圳人文的非虚构丛书。计划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层面,带领读者发现深圳,题材包含人物、自然、地理、科技、艺术、创意、历史以及人文共100个主题。从内容上我们将围绕小切口深挖掘,讲述一个民间的深圳、个人的深圳、充满情怀的深圳,深入挖掘,撰写内容,做到原创、独特和深入。
-
新时代的中国人二和谷,杨春风 著,龚锐 译《春归库布其》是一部呈现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的纪实之作。以库布其治沙赢得靠前社会认可为开篇,全景式叙写了黄河河套弓弦之地蒙汉文化融合时空中变沙害为沙利的艰辛历程和丰饶成果,形象地解读了以政府政策性支持、民企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以及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性改善的机制样本走向国内外的秘笈,为开拓防治荒漠化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修复提供了靠前视野的智慧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