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
乘风破浪托尔·海尔达尔 著,徐昊 译我们是航行在海洋上,而不是地图上,而人生,就要有乘风破浪的勇气。二十二年前,我会告知我的理论没有科学依据和可行性,于是不会游泳的我和我的五个伙伴还有一只鹦鹉历时一百零一天,乘坐一只木筏航行四千三百里来证明我的理论。我还写出了挪威有史以来畅销的书籍《孤筏重洋》,拍出了奥斯卡纪录片Kon-Tiki。而今天,一个苏俄人,一个非洲人,一个墨西哥人,一个埃及人,一个美国人,一个意大利人,再加上我本人——一个挪威人,以及一只猴子,一群咯咯哒的母鸡,要坐一艘仿埃及的草船横渡大西洋!你,要加入我们吗?
-
叶广芩文集叶广芩 著《老县城》是叶广芩的一部散文集,主要内容为作者的旅行经历、域内域外见闻。其中,域内部分主要包括《老县城》,是作者在陕西老县城挂职蹲点期间,寻觅当地古迹轶闻、考察自然珍*稀动植物而完成的长篇文化散文;域外部分,主要是记述作者在日本的生活与游学经历。由于作者特殊的文化背景和曲折经历,使得本书所呈现的域内域外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既有老县城的淳朴民风,又有日本靠前大都市的光怪陆离;所记事件,既有秦地故里匪患兵祸,也有留学生活的文化冲撞……作者语言生动传神,气度不凡,情感真挚丰沛,是堪与小说对读的散文佳作。
-
最后一步陈伙成 著1935年初冬,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红六军团,因为不能在苏区内打破敌人重兵“围剿”, 也战略转移长征。是时,党中央率领的红一方面军主力已到了陕北,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此后,党中央与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红一方面军通过东征、西征发展巩固了西北大本营。1936年盛夏,红二、红六军团到达甘孜,与南下的红四方面军会师,所部为主组成红二方面军。此后,红二、红四方面军一起北上,于10月在甘肃河东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会师。接着三军协同在山城堡打败国民党军追击,宣告红军胜利地走完了万里长征的最后一步。
-
我是遗物整理师[韩] 金玺别,全爱圆 著遗物整理师经常用一两天的时间整理人们留在世上最后的东西,这些东西尚有余温,这温暖来自老人在最后时刻依然深情抚摸的儿女照片、老奶奶在生命进入倒计时后仍然安详叠出的千纸鹤、笔记本上工整写下的“死前想做的十件事”(联络朋友、记住女儿出嫁的身影等)……所有这一切,他们都用质朴、真挚的语言记录下来。 在遗物整理师眼中,每一个遗物整理现场都是一场对生命尊严的盛大祭奠。他们以敬畏之心清扫遗体留下的痕迹,把逝者放在手边、藏在被褥下的遗物珍重地放入专用收纳盒交给遗属,让逝者的生命余温继续温暖他们的家人和朋友,也使生命的意义在一次次的交接、传承中被重新思考,不断升华——人生最后留下的,不是金钱、地位,而是与所爱之人的共同回忆。
-
闽宁山海情樊前锋,徐华淼 著热播电视剧《山海情》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闽宁山海情》是纪实版《山海情》,闽宁镇,从无到有,从穷到富,是中国扶贫攻坚伟大工程的缩影。本书作者奔赴闽宁镇、西海固以及福建省,采访干部群众三百多人,透过福建宁夏共建的移民示范区,微观西海固百万移民的命运流转,记录国家移民搬迁,改造山河,重建家园,拥抱小康的奋斗历程。全书从相遇、闽宁村、播种、建镇、紫色梦、金沙滩、守护、未了情等主题展现了闽宁镇人的创业奋斗历程。
-
使命至上王菁珩 著本书是《使命——记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化剑为犁的故事》一书修订版,该书经中国原子能出版社授权同意,两家出版社联合出版修订本,全书内容经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审核。全书采取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221厂员工在20世纪80年代后全身心的投入到国家重大项目和后来的撤厂安置工作中发生的感人事迹,以主人公谢国良、邱强、谢小凡等一批核一代和核二代人的故事为主线,歌颂了草原核工业人“两弹一星精神”的革命精神和服从国家安排转战到新的工作岗位铸剑为犁的故事。
-
海上凡花叶子婷,章羽,刘希 著《海上凡花:上海工人新村妇女日常生活》是“城市化、性别与南半球——改造知识网络研究项目上海团队(GenUrb)”的项目研究成果,包括对上海工人新村的六位女性、三对基层母女的口述历史访谈,以及为期四周线上线下混合进行的日记工作坊,通过参与式田野观察,探讨社会主义建设下的城市发展与家庭社区视角的性别议题。
-
抗美援朝征战纪实宋群基,张校瑛 编本书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老首长老战士、共和国的将军、抗美援朝问题的研究学者及相关工作者在个人亲历或全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纪实性文章。其中,有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50军、第66军等主力部队及空军、铁道兵、后勤部队参加战斗的生动事迹,也有长津湖、松骨峰、上甘岭等典型战例。这些文章生动描述了伟大抗美援朝战争的壮丽画卷及志愿军将士的英雄气概,展现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
崖边2阎海军 著北京通州宋庄如何变成中国当代艺术的摇篮?云南光崀的猪窝咖啡为何火爆?福建厦地古村落如何变颓圮腐朽为生机勃勃?《崖边2:艺术里的村庄》一书从全国范围内选择了六个典型的艺术乡建村庄,邀请各自代表性实践者如徐弘滨、程美信、李向明等艺术家,通过主讲人叙述并辅以访谈文章的形式,呈现他们的艺术乡建项目实施过程,以及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经验总结与反思等。艺术家们以艺术展演、古建筑改造、民艺开发、美育建设等方式介入乡村,解读艺术、土地与人的关系,思考艺术赋予乡村复兴的力量,为中国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一份有益的参考。 《崖边》:首部聚焦乡土文明的纪实文学MOOK书,倡议更多的人关注中华文明的根脉,并从中梳理能够助益现代化的思想文化资源。力图打破边界,形成“跨界人文艺术表达共同体”,立足新乡土,创造新文艺,培植新青年。
-
世界因你更精彩福州闽都文化研究会 编福州偏居东南一隅,在历目前虽然远离朝廷这个政治中心,但由于有了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纾等名人,仍在神州大地上留下了闽文化的特殊印迹。这些名人共同组成了一道浓墨重彩的闽都人物画廊,也是一座座值得后人仰望的丰碑。本书稿系《闽都文化》杂志中人物传记文章的结集,深挖人文资源,缅怀历史名人,对那些彪炳千秋的榕籍名人,从政治、历史、文化、伦理、亲情等各个角度切入,进行纵深开挖,讲述了一个个历史与现实、家族与个人、传递与继承的故事。这些故事感人至深,体现了闽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让我们见证了闽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