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
少年时遇见你蒋殊《少年时遇见你》约请有乡村成长经历的知名作家蒋殊,从不同的角度与维度,以散文、故事、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通过立意深远、文采飞扬的文字,讲述新农村背景下青少年的阳光童年和别样的成长历程,彰显乡村的纯美,展望乡村的未来,表达对家乡、故土、人情、成长的真挚情感,唤醒乡村青少年亲近文学的愿景,为青少年读者,尤其是乡村青少年读者点燃一盏新时代、新能量、新展望的文学之灯,使他们得到文学的深厚滋养,得到精神的丰满与充盈。
-
家有党员刘波 黄凤显 主编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精选了由当代广西杂志社和广西民族出版社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而开展的一项重大活动——“家有党员”征文活动中100名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征文,结集出版《家有党员》一书,通过家人的独特视角讲述了普普通通党员在家庭中的故事,展现了这些优秀共产党员在家庭中有血有肉的形象,守初心、担使命的家国情怀。入选文章紧扣时代主题,通过饱含情感的笔触与讲述,记录活跃在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事业一线,扶贫攻坚前线,抗疫、救灾前线以及其他平凡岗位的优秀基层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从个人与家庭、社会、时代、国家、民族的关系的角度,通过党员亲属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党员同志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私奉献、担当作为的时代精神;表现了他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如何取得亲人的理解与支持的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体现了党员同志们舍小家而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各族干部群众中产生的影响与作用。他们中间,有的家庭敬老孝亲、传承孝道,有的家庭热心公益、积极助人,有的家庭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有的家庭在日常生活里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有的家庭在言传身教中传递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有的家庭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朴实无华的良好家风。这些文章角度新,构思巧,笔触生动流畅,感染力强,写“党员”,也写“家”,写家中的党员,写党员在家中,紧扣主题,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彰显了时代性、思想性、艺术性和创新性。
-
仗舰走天涯曾涛 著2015年4月3日,作者随中国海军152舰艇编队从舟山出发,执行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和环球访问任务。152舰艇编队圆满完成海军第二十批护航任务,共为39批90艘中外船舶护航,有效维护了战略通道安全,充分展示了我负责任大国形象。护航任务结束后,编队未经休整直接转入环球访问任务,横跨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先后抵达5大洲16个国家访问。152舰艇编队创造了人民海军舰艇编队一次执行任务时间*长、航经海域*广、总航程*远、访问国家*多、中外联演*多等多项纪录,成果丰硕,影响深远,充分展示了海军现代化建设成就和官兵过硬的军政素质,达到了宣扬和谐海洋理念、深化理解互信、巩固发展友谊的目的,续写了人民海军远海军事实践的新篇章,为祖国和军队赢得了荣誉。作为随舰采访的记者,也是一项项历史纪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作者用一种非典型的任务报道形式,用文字和图片记录着任务过程中的重大时刻、海上生活、趣闻轶事、异域风情,抒发着自己的个人情愫,感慨着世间冷暖,全方位、全视角地书写下了这一段历史。
-
不废长江万古流陈松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部长江文明史,最动人的篇章是治水史——通过除水害、兴水利,让长江更好地滋养哺育两岸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长江治理与保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毛泽东主席到习近平总书记,历届党中央领导人心系民生福祉,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水利建设十分重视,对长江保护十分关切,多次临江实地考察,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传承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初心使命;从林一山、郑守仁到无数名不见经传的工程师,一代又一代治江人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以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为己任,筚路蓝缕、栉风沐雨,情系安澜与家国,以平凡之躯毅赴伟业;从兴建荆江分洪工程打响新中国向长江水患宣战的第一役,到巍巍大坝矗立峡江成为复兴地标,再到清清南水北上润京华,长江已作别旧中国水患频仍的局面,在万里云水之间铸起座座不朽的历史丰碑。今日之长江,漾影着世界瞩目的大国重器,不仅岁岁安澜,更利益南北;今日之长江,高坝起、平湖阔,水网通、生态美,焕发的勃勃生机为助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支撑。本书全面反映了荆江分洪、陆水、丹江口、葛洲坝、三峡、南水北调以及长江水资源保护、采秒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基本梳理出了治江事业的主线。本书以明快的笔触、生动的人物、翔实的史料,全景式记录治理长江、保护长江,让昔日洪患频仍的长江蜕变为洪行其道、造福人民的安澜巨川的辉煌历程和精彩故事,展示了民族复兴征程上一段波澜壮阔的治水画卷。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我们党领导人民治江的阔步前行,从而了解治江事业的伟大、治水人的可爱,以及治江成就的得之不易。
-
大漠流金王占义,杨春风著本书从与贫诀别,思变风起,致富浪潮,沙里淘金,大漠流金,“精准”2014,决战2016,收官2020。本书详细讲述了库布其沙漠脱贫致富农牧民的故事,反映了国家精准脱贫政策的优越性。
-
拾花记胡笑兰 著《拾花记》是一部散文集,选取于作家近年多来发表在文学报刊上的一些文章。全书共分为六辑。作家写父亲的睿智与慈爱,写母亲的贤良淑德,写生活相依的姐妹深情,写乡土风物、家乡的非遗文化、读书札记……作者把人间的人情冷暖、大自然的风物情状、岭南文化诸多元素等描写得生动、鲜活,令人回味无穷。本书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
脚印[中国]杨黎光1949年后的一场海战——“八六海战”中,诞生了一位“钢铁战士”麦贤得,他头部中弹,身负重伤,血人一般坚守在战舰上,用生命守护了祖国海疆。从此,他一生都在与命运进行搏斗,与敌舰斗,与死神斗,与伤痛斗,与后遗症斗,搏斗得身心都伤痕累累。麦贤得几乎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作品深情讲述了这位“人民英雄”勋章获得者的人生轨迹和“八六”海战惊心动魄的全过程,描摹了英雄背后的英雄——家庭的付出与守护,尤其是知心伴侣李玉枝,用大爱创造了麦贤得的生命奇迹。
-
白降河蔚银良本书是一部纪实性文学作品,作者以白降河为线索,以蔚村为背景,以母亲为主线,描写了以母亲为代表的这一代农村妇女的生存状态,她们能在地里辛勤劳作,也能把家里安顿得井井有条,善于用朴素的道理教育孩子,坚忍不屈,善良无私,平凡而又了不起。文字鲜活生动,情感真挚饱满。同时,书中穿插描写了蔚村多年来村风村貌的演变,再现了当地的民俗习惯、手工工艺,记录了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小曲儿、歇后语、俗语等,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
代号二三四八王老建国企破产与职工下岗属敏感题材,作者借一个三线大厂纵横捭阖予以驾驭。一书读懂中国经济演化史。 新中国第二次部队换装的“65式军服”为什么又被称为“71式军服”?因为直到1971年我军才有真正意义的统一制服。这本以三线建设时期工程代号为书名的著作从1969 年的“珍宝岛战役”写起。那时我们国家穷,连军服面料都统一不了,中央军委和国务院决定建一个“三元混纺布”(又称DACRON或的确良)生产基地,军人以其强悍的执行力一举建成为全国*的化纤纺织联合企业。各路人马怎么来的、怎样用 19个月时间建成投产,改革开放后如何转产、如何对优质产品溢价销售、当年怎样赚钱以及赚了多少钱……书中用若干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予以展现。国家变革经济竞争,在外资进入和乡镇企业崛起之际,国有企业的装备和研发如何失去优势,从什么时候、因什么原因工厂开始亏损,以及在顽强扭亏又屡屡前功尽弃的过程中,多少美妙的青春芳华凋谢、多少高傲的自尊颓败无奈、乃至当“全省*的破产国企”帽子戴来时,职工们是怎样心有不甘和顿足捶胸,对这一切,作者如歌如泣娓娓道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国防形势异常严峻时中国搞过一段时期的三线建设;中国由计划经济成功转轨到如今的市场经济,中间有一段“双轨制”过渡期,蒲纺是这几种经济形态的全程参与者。战备经济是通过计划手段实施的,而“双轨制经济”是市场经济的摇篮,作者剖析了一个大型国企在这两个特殊阶段经营过程,其成功和失败都变成为典型案例,一部三线建设演化史和国有企业经济史跃然纸上。
-
英雄城记《英雄城记》编写组《英雄城记》是一部武汉人民共同书写的战“疫”日记。该书收录了疫情防控期间坚守一线的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建设者、保供人员、志愿者、下沉干部、社区工作者、普通居民、青少年学生等173位作者的173篇日记,日记作者中,有来自重庆、上海、福建、辽宁、四川、陕西、海南等17个省市区的人员共38人,有武汉本地作者134人,还有外籍人士1人。全书共约25万字,搭配近百幅珍贵的图片,按时间顺序依次排列,展现了从1月23日上午10时封城到4月8日0时解封这76天里武汉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面对疫情万众一心、守望相助的共同记忆。真实是该书的*特点,这些日记记录的都是疫情防控之下武汉的真人、真事、真情,讲述的都是亲历、亲见、亲闻,*能反映当时武汉各方面的实际,展现了一条清晰真实的抗疫时间轴、一条同心抗疫的钢铁长城、一座英雄之城的精神硬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