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
寻找百忧解陈百忧 著1 名精神科医生,12 位精神病患者,4000 天的治疗与陪伴。大多数人进入医院是为了离开,而这里的患者不同,他们来到此处是想与曾经的自己剥离,其中有些人进来后就再也不愿离去。本书是精神科医生陈百忧的真实诊疗手记,记录了12 位精神病患者人生中最癫狂也最暗淡的一面:持续60 年的自杀计划里,藏着一个家最深情的秘密;连医生都害怕的病症,却被精神病室友治好了;喜欢捉迷藏的女患者嫁给了警察,藏在异国都能被带回家……他们聚在这个被层层铁门封死的狭小空间里,看似在接受治疗,实则在修复自己支离破碎的人生。透过精神病患者的内心世界,你是否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我们这些“正常人”心中深藏的绝望与不安?如果你正被现实压得无法喘息,别怕,别慌,谁还没有个“犯病”的时候?
-
盐镇易小荷 著这是一本让读者时刻都会感到触目惊心的书。在四川南部的古老盐业小镇,女人们过着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惊心动魄的生活。十六七岁就辍学混迹KTV的少女,经济独立却惧怕离婚的女强人,面临家暴威胁却选择复婚的媒婆,历经四嫁开猫儿店的九十老妪,她们在21世纪仍旧重复着古老时代的人生轮回,在婚姻和贫困、“父权”和“夫权”的夹缝里,挣扎求生。中国有四万多个乡镇,却只有一个北京、上海、深圳。易小荷回到故乡,选择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镇,又在这里选取了12个再普通不过的女人,持续探寻她们对国家、社会、家庭、婚姻的理解,跟随她们再一次经历被“放咸”的人生。她想知道,在这样一个被遗忘的小镇,那些默默无闻的女人们,在新旧交替的时代里,会活出怎样的人生?历时一年的田野调查,易小荷记录下不被看见、不被听见的她们的生命。在这个如盐一般凝固在时光里的小镇,我们将看到两个中国——城市的,和乡镇的。
-
正南看北斗吕光东 著,散树 译长居中国的外国汉学家描摹当代中国故事的优秀纪实文学作品。本书作者、比利时重要汉学家、西夏学学者吕光东博士以出神入化的笔触,娓娓讲述其与中国的联结与渊源,经由自己在中国生活三十余年的亲历故事和鲜活经验,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明建设和民生改善等多角度述说他所亲眼见证的中国巨大发展、时代嬗变与瞩目成就,在动人的故事间传递出中国文化文明正面美好的信息。整部作品既具有感性的鲜活,亦闪现理性的深刻;既富于日常的温度,也体现学术的深度,从非常独特的视角,向世界读者展示真实立体的中国。
-
最后的耍猴人马宏杰我们中的一些人曾如此生活CCTV、凤凰卫视专题报道,杨锦麟作序推荐以真实的影像和文字记录一个消失中的民间中国《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近二十年持续跟拍记录豆瓣5000 评价8.8分 在中国民间,那些牵着猴子、四海为家的耍猴人多半来自河南新野,新野耍猴人每年都像候鸟一样南北迁徙,每到6月麦收后和10月秋收后,大批耍猴人忙完了地里的农活,就开始外出耍猴,卖艺赚钱。从2002年开始,《中国国家地理》记者马宏杰深入新野耍猴人群体,跟随他们扒火车、露宿街头,记录他们日常遭遇的酸甜苦辣和命运的流转变化。耍猴人杨林贵,耍猴二十余年,到过黑龙江、西藏、海南,也到过越南、缅甸、俄罗斯,在景德镇,一个16岁的女孩看完猴戏,对他说:“老爷爷,你这一生给多少人带来了快乐啊!”杨林贵听后,那天一路上都很开心。耍猴人乔梅亭,靠耍猴赚的钱帮助五个弟弟相继成家,自己终生未婚,却被弟弟们认为他有所偏袒,自己为了养老存下的18万元也全部被人骗走……耍猴人鲍风山、鲍庆山、苏国印和田军安在黑龙江牡丹江市街头耍猴时,被当地森林公安局无理刑拘一个多月,一只他们赖以为生的猴子在被公安局没收后死亡,他们自己也面临着“非法运输野生动物罪”的指控……此外,还有女耍猴人、当过国民党特务的耍猴人、给猴戏做道具的手工艺人……耍猴人的故事如同中国社会的一个切面,他们的时代是我们共同经历过的时代,马宏杰用持续二十年的记录为我们作证,就在不久之前,有人曾如此生活。
-
疯浪人生[美]威廉·芬尼根 著,易思婷 译你能用多少种方式描述海浪?芬尼根说的,你永远看不厌。一个被自由和单纯的文学思想占据的年轻心灵,将自己脆弱的、渺小人类的身体抛向了世界的远方,一次次投入最无情、最强大的巨浪中,寻找恐惧与狂喜。少年芬尼根因父亲的工作而经常搬家,与家人关系疏离,也没有稳固的友情。1960年代搬到了夏威夷,适逢当时社会在发生巨变,迷幻药、摇滚乐、民权运动、性解放、嬉皮士……而离开井然有序的白人世界的他不仅要面对夏威夷的种族冲击,还要应付校园霸凌,好在家门外面就是大海,10岁的他迷上了冲浪。火奴鲁鲁梦幻般的冲浪圣地成为他精神上的避难所,更让他结交了冲浪圈的朋友。十几岁时,他与好友启程全球寻浪,立志冲遍各大洲著名的浪点,见识各种各样的女人。在路上,他马不停蹄地追赶著名的大浪,感受了攀上巅峰的狂喜,也九死一生,浑身是伤。在征服巨浪的过程中,他始终敬畏和恐惧,也不断地学习,从单纯的身体抗衡和驾驭,到看气象云图、海图预测天气和浪况。在这样疯狂的年少岁月里,他一路冲浪,一路打零工,一路阅读,深入陌生的世界,猝不及防地看见了战争、贫困、毒品、歧视……也开始反思生命的理想与意义。最终,他决定返回美国,像个男人一样承担责任、回归家庭,并以投身新闻报道工作来延续他对世界的探究。冲浪看起来只是一项运动,但对迷上它的人而言,是一种严苛的学习过程,是一种道德上很危险的消遣,更是一种探索人类自身极限和生命理想的方式。《疯浪人生》是一个老派的冒险故事,也是一部知识分子自传,一部社会史,一部纸上公路片。众声喧哗,对于“我是谁”“要往何处”“能成就什么”三大人生课题,菲尼根最终找到与之对话的自处之道。
-
未死之身[美国]安妮·博耶;李宜然 方歌 译四十一岁生日刚过完一周后,诗人安妮·博耶被诊断出患有三阴性乳腺癌,这是乳腺癌中极凶险的一种。对于一位单亲妈妈来说,她一直以来都是照顾者而不是需要被照顾的人,但面对疾病,她必须接受脆弱,承受疼痛,开始战斗。这灾难性的疾病既是一场危机,也是一次重新思考死亡及疾病的性别政治的崭新契机。本书是属于21世纪的《疾病的隐喻》,一部凄入肝脾的生存回忆录。诗人纵身跃入女性作家书写自身疾病与思考死亡的历史长河中,与奥德莱·洛德、凯西·阿克、苏珊·桑塔格和所有饱受身体之痛的女性共游。
-
无情之地乔·辛普森 著在6000多米的冰峰上,乔·辛普森摔断一条腿。搭档西蒙·耶茨尝试用绳子把他放下山去,展开一场孤身救援。下放过半,乔悬在一堵冰崖中间动弹不得,身下是深不见底的冰隙。西蒙在上方拉着绳子苦苦支撑一个多小时后再也坚持不住,无奈从背包里拿出刀,割断了绳子。乔向下坠去,一段岩架将他拦住。他活了下来,可身处冰隙,拖着断腿,忍受着寒冷、饥渴、疲惫,眼下似乎只有死路一条。绝望中,乔做出决定:他固定好绳子,滑下岩架,开始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
茅台何建明自古美酒千杯少,今朝只叹茅台香。在中国饮酒者的口碑中,“茅台”从来就是无可替代的玉液琼浆之王。然而又有多少人真的知晓,这中国独一无二的浓郁酱香味道来自何处、如何而来,更不知晓在这醇香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汗水与智慧、责任与坚守、奋斗与进取,以及酿酒人的光荣和梦想……《茅台——光荣与梦想》一书作者何建明,是著名作家、当代中国报告文学领军人物。他多次深入茅台酒诞生地,在浩如烟海的茅台史志与生产档案中寻觅每个闪光点,绘制成一幅历史进程中的壮丽画卷。他跟随制曲和酿酒师傅一起上班,探究、追溯茅台自用料、酿制、取酒,再到勾兑、贮存的全过程,并从科学与人文的角度,津津乐道生产环境中各种自然生物现象。书中对“为什么是茅台”进行了淋漓尽致的纪实式叙述,对决定品质的“茅台初心”和“茅台精神”进行了深度挖掘。首次详尽披露茅台人为了国家荣誉和民族品牌走过的七十年奋斗征程,堪称是对茅台浓郁酱香外的精神醇香之礼赞。本书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贵州茅台集团正式授权的茅台发展史纪实文学作品,相信它能满足读者对茅台的别样期待。
-
不朽的丰碑何启治陈忠实:“看似对一个如我的作者的一部长篇小说的过程,透见的却是一种文学圣徒的精神。”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的诞生和推广,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何启治息息相关,他是《白鹿原》的组稿人、责任编辑和终审编辑。何启治与陈忠实交往了几十年,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向陈忠实约写长篇,这才有了之后的《白鹿原》。本书收录了何启治回忆陈忠实和《白鹿原》诞生的文章,《白鹿原》的审稿意见,以及关于它出版后引起的争议和讨论,在附录部分完整呈现了陈忠实生前与何启治的往来信件23封,对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家在古城范小青作为一位公认的苏派小说大家,范小青对苏州城有独特的理解。阔别旧居54载之后她故地重游,在与当地政府、民间文物保护工作者、寻常老百姓等人物零距离沟通,边走边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历数了苏州一带的老街、古迹,对城市改造的扬弃生发了深刻的思考。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苏州浓浓的情谊,感人肺腑,仿佛是一封小女儿写给苏州母亲的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