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
我们为信仰而来李树喜 肖春华本书是一部讲述白求恩式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卓著的美国友人寒春、阳早一生经历的报告文学。寒春、阳早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寒春(Joan Hinton,1921—2010)是核物理科学家,阳早(Erwin Engst,1918—2003)是农牧业专家。20世纪40年代,寒春、阳早受到中国革命的感召,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在此喜结连理,迅速融入中国革命和人民解放事业,从此追随中国共产党,深入人民,扎根基层,在陕西、内蒙古、北京生活和工作60余年,与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一生奉行延安精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坚持立足中国自主研发,耗尽毕生精力推进中国牛奶品质改良和农畜牧业机械研制。他们是中国奶牛业的开创者、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拓荒者。2004 年,寒春获得中国张“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成为取得“中国绿卡”的人。2009 年,寒春和阳早一起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感动中国” 候选人。本书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两个美国青年来中国寻找人生出路、探求信仰真义的传奇一生,树立了两个可亲、可敬、可信、可爱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形象,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
解密上甘岭张嵩山本书初版于2010年 1 月,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60周年。一纪岁月过去,这一版本已重印10次,并获多项大奖。而今修订再版,仍具有独特的出版价值。历史的回望,绝不仅仅是对这一惨烈战事的简单还原,还需要作家从诸多视角,对时代、对生命,乃至对人类命运作深度思考。著名军旅作家张嵩山曾服役的中国空降兵部队,即当年坚守上甘岭的志愿军第十五军。30余年来,他先后当面采访过几十位激战上甘岭的伤残老兵、英雄连长和军、师指挥员,搜集了大量珍贵的手资料。2006年,他又得到一批美国国家档案馆封存50余年的美军史料,随之潜心撰著,笔耕不辍。及至今日,张嵩山仍在执著、艰辛地继续他的“上甘岭战役”,又一次对该书初版中的某些缺憾进行了全面订正、增补。他要求自己的文字“必须一丝不苟,才对得起那些阵亡将士”。本书以更为准确翔实、生动感人的描述,纠正了以往军史上某些相关记载与同类纪实作品的不实之处,进一步丰富了那场令亲历者生死难忘而后来人却鲜闻其详的著名战事。其文笔精炼畅达,各方资料融会贯通,极富人文情怀,不仅有力讴歌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献身精神,也将激发读者对那一战事的多方位思考。 作者有言:“再遥远的历史,一经解密,仍是新闻。”也许更多人关注的并非解密数字,而是作家对一段历史的重新解读。
-
水润三秦李虎山 著李刚、耿乃立、季万才、李永海、巩科、李斌、王青山、付亮……这一长串的人名也许此刻被提起,下一刻就会被忘记,但是在甩掉扁担和水桶、终于吃上自来水的山区群众眼里,他们就是连通三秦大地水脉、为乡村“解渴”的“水神”!《水润三秦》讲述行走在深沟险壑、山间崖畔的三秦水利人,助1500万农民由没水吃到有水吃、从挑水吃到吃上放心水的一个个感人瞬间。
-
海菜花开朱大建洱海是高原湖泊的代表,也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20世纪90年代,洱海暴发蓝藻,水质下降,危及流域生态环境。这个古老湖泊中的许多生物都受到了威胁,包括美丽又脆弱的沉水植物海菜花。水生态环境学者孔海南奔赴洱海湖畔,从壮年学者到白发老人,带领团队坚守十数年,从让曾经不堪重负的洱海逐渐恢复了清澈。洱海治理历经十几年的考验,形成了可供借鉴的“洱海经验”,并走出云南、走出中国,正在走向世界。
-
张修桂先生纪念文集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本书纪念中国历史自然地理学著名学者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张修桂先生。张修桂(1935年8月—2021年9月12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兼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专业委员会主办杂志《历史地理》主编,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历史自然地理和古地图的教学、研究工作。专著《中国历史地貌与古地图研究》获第二届(1994-2013)全国优秀地理图书奖(专著类)。主编《中国历史自然地理》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二等奖等。本书主要内容是国外学人、学生等的回忆追思文章和张修桂先生所从事的历史自然地理、地图学史研究领域学术论文。
-
报坛求索五十年周正荣本书为新闻作品和新闻研究论文合集。作者周正荣为江苏省新华日报社原总编辑,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曾获得长江韬奋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等奖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一位对我国新闻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老报人。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领导《扬子晚报》《新华日报》进行内部管理改革和报纸改版,使江苏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影响力和辐射力显著提升,得到江苏省委领导的赞许和干部群众的肯定,在履行党的新闻宣传职责的同时,也推动了报业自身的发展。这些成功的新闻改革经验,对于当下处于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同行仍有借鉴意义。本书作为一本新闻作品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第一二章,主要讲述在改革开放初期,《扬子晚报》《新华日报》通过内部管理改革和报纸改版,报纸功能得到拓展和创新,迸发出巨大的活力和创新力,报纸的权威性、影响力和辐射力得到提升。在中共江苏省委的领导下,热情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传达江苏八千万人民的心愿和呼声,成为江苏改革开放的鼓动者和江苏干部群众辉煌业绩的记录者。作者作为这一事件的参与和领导者,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也从制度设计者的层面向读者揭开了新闻业改革的面纱,这些成功的改革经验总结对新闻行业具有宝贵价值。另一部分为第三章,是作者职业生涯早中期作为记者的采写作品汇集,真实反映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江苏的社会风貌。
-
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校证章钰 著一九〇八年,章钰从宗舜年处借得于城所录管庭芬手校的《读书敏求记》,遂以此为底本,以后“遇有别本,随见随钞,补所未备”,先后汇集吴兴赵氏刊本、嘉兴沈氏刊本及重修本、仪征阮氏刊本、娄东宋定国校本、吴兴沈会侯钞本等二十七种钞校本和刊本,又参阅各朝史志及宋以来公私藏目,详加考订,纠误补漏,三易草稿,成《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校证》四卷。定稿付刊后,又见到罗振常传录的嘉兴陈其荣校本,于是作“补遗”附于书后。该书于一九二六年刊成。章钰校证《读书敏求记》耗时最久,不仅逐一比勘各本文字,而且补入大量史实,考证极为精善详备,将六万字的《读书敏求记》增益至二十四万言,洋洋大观,为《读书敏求记》各本中最详备可靠之本。本书为影印本,经简单分类、编目,并撰写简要出版说明,为学者研究章钰及其著作,提供了诸多便利。
-
焦裕禄郑彦英《焦裕禄:人民的好公仆》由“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魂飞万里,盼归来”“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四章构成。前两章叙述了焦裕禄如何从一个贫苦农村家庭的孩子,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抗争,成长成一个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县委书记的榜样;后两章为采访札记,记录了新时代兰考县脱贫攻坚的先进事迹,刻画了勤勤恳恳在自己岗位上为人民服务的党员缩影,书写了焦裕禄精神的践行与传承。
-
我是马兰人汪成农 于建华 彭继超本书主要讲述为我国的两弹事业投身大漠,奋斗在新疆马兰基地的众多平凡而伟大的人物的故事。他们在创造东方巨响的伟大事业中,创造了“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这种马兰精神,作为“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内容,载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他们,是隐姓埋名的英雄,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更是广大少年儿童的精神榜样。
-
长安西望海未平 著本书记述王建新及其考古团队沿丝绸之路走进中亚开展考古研究,打破西方学术垄断,为国际考古界提供东方视角,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填补学界空白的事迹,展现了中国在游牧文化考古上的首创性学术成果和重大发现,增进了中国和中亚的交流,为重绘丝绸之路面貌做出了重要贡献,让更多人看到了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