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艰难的革命: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
作者:马驰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7-01
ISBN:9787810648844
定价:¥1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虽然是从第一手材料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艰难历程的回顾与思考,但它又不仅仅局限于史的梳理,而是重点就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传播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重大问题,如: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活动、现实主义理论、新旧美学之争、审美实践、几次美学大讨论等做出了尽可能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全书在现有文献基础上,突出了问题意识,其中不乏作者自己的思考与解读。
作者简介
马驰,1955年12月生,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美学理论、文化理论的教学与研究。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独立撰写的著作有:《叛逆的谋杀者——解构主义文学批评述要》、《卢卡奇美学思想论纲》、《“新马克思主义”文论》、《马克思主义美学传播史》、《理论、文化与实践》等。
目录
序言
导言
第一章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初识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中国知识分子初识社会主义学说
第二节 早期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三节 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艺术问题的开端
第二章 在革命文学论争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在革命文学中宣传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从“文学革命”到无产阶级文学运动
第三节 党真正领导左翼文学运动的开端
第三章 无产阶级大众文艺的重要实践
第一节 开辟条光明的路
第二节 左翼文化战线上的中坚力量
第三节 倡导文艺大众化
第四章 从提倡“文学革命”到“史底唯物论批评”
第一节 倡导以民众为本体的“平民文学”
第二节 对“静穆”审美理想的批判
第五章 “为完成一切新任务”而探讨道路
第一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必须确定新的路线
第二节 采用国际普罗文学的新的大众形式
第六章 现实主义理论的中国化
第一节 在发展中、运动中去认识和反映现实
第二节 “左联”内部有关世界观与仓!f作方法的关系的不同表述
第三节 对典型问题的不同理解
第四节 同一创作方法的不同实践
第七章 抵制旧美学。提倡新美学
第一节 对观念论美学的不同态度
第二节 新美学的理论建构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中国化的伟大实践
第一节 文化、大众、革命三位一体的审美实践
第二节 文艺的政治功能和审美特性的辩证统一
第三节 对文艺审美特质的分析
第四节 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初步探索
第九章 美学讨论与主义之争
第一节 表现新的人民的新的品质
第二节 “双百”方针与美学争鸣
第十章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新时期的拓展
第一节 对文艺与上层建筑关系的重新认识
第二节 重构审美意识形态
第三节 探讨对世界的艺术的掌握方式
第四节 重提反映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言
第一章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初识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中国知识分子初识社会主义学说
第二节 早期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三节 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艺术问题的开端
第二章 在革命文学论争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在革命文学中宣传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从“文学革命”到无产阶级文学运动
第三节 党真正领导左翼文学运动的开端
第三章 无产阶级大众文艺的重要实践
第一节 开辟条光明的路
第二节 左翼文化战线上的中坚力量
第三节 倡导文艺大众化
第四章 从提倡“文学革命”到“史底唯物论批评”
第一节 倡导以民众为本体的“平民文学”
第二节 对“静穆”审美理想的批判
第五章 “为完成一切新任务”而探讨道路
第一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必须确定新的路线
第二节 采用国际普罗文学的新的大众形式
第六章 现实主义理论的中国化
第一节 在发展中、运动中去认识和反映现实
第二节 “左联”内部有关世界观与仓!f作方法的关系的不同表述
第三节 对典型问题的不同理解
第四节 同一创作方法的不同实践
第七章 抵制旧美学。提倡新美学
第一节 对观念论美学的不同态度
第二节 新美学的理论建构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中国化的伟大实践
第一节 文化、大众、革命三位一体的审美实践
第二节 文艺的政治功能和审美特性的辩证统一
第三节 对文艺审美特质的分析
第四节 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初步探索
第九章 美学讨论与主义之争
第一节 表现新的人民的新的品质
第二节 “双百”方针与美学争鸣
第十章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新时期的拓展
第一节 对文艺与上层建筑关系的重新认识
第二节 重构审美意识形态
第三节 探讨对世界的艺术的掌握方式
第四节 重提反映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