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百年中美关系
作者:熊志勇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9-01
ISBN:9787501228652
定价:¥29.8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美国坚持不平等条约的政策在1925年再次受到中国新的爱国主义浪潮的冲击。这年,上海发生的五卅惨案震惊全国,几十座城市的民众举行罢工、罢市、罢课。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声再次响遍各地。形势极其严重,北京政府不得不于6月1日、4日、11日连续向列强发出抗议照会,要求立即停止对上海平民百姓的枪击,释放被捕的学生,撤退海军陆战队等。但各国在复照中都极力为上海公共租界的工部局进行辩护,竟说这些巡捕是忍无可忍。美国驻沪总领事在给国务院的报告中竟说,中国学生被枪杀是有理由的。美国政府以保护美国人为由派往上海的舰只和军队比其他国家都多,当时在该地区集结的33艘外国军舰中美国占13艘。美国国务院认为,在惨案的交涉过程中美国要与其他列强保持一致,不能“以任何方式有损列强的团结”。驻华外交团根据美国使团的建议,组织有美、英、法、日、意、比等六国人员组成的沪案调查委员会。尽管许多中国人要求进行中外联合调查,可是美国政府认为“鉴于公共租界的特殊状况,任命一个中外联合调查组是不可取的”。显然,这个由外国人组成的调查委员会不是想搞清真相,而是想方设法来掩盖事实的严重性。事实上,这个委员会只是找几个工部局的负责人和几名上海总商会介绍来的证人询问了一下情况,就结束了调查。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同北京政府派来的代表蔡廷斡等人进行谈判。中方提出解决五卅惨案的13条条件,即释放被捕人员、赔偿伤亡人员和其他损失、道歉、收回会审公廨、华人在租界有言论集会出版的自由等。谈判一度中断,改在北京进行。直到10月,列强方面才陆续做出一系列表示:释放所有被捕人员,让有关外国巡捕辞职,中国收回上海会审公廨,赔偿损失。但对言论出版集会自由这样的要求没有做肯定的承诺。从“五四运动”开始,反帝爱国主义运动已对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美国逆潮流而动的对华政策显然已使中国人心目中的美国形象遭到破坏。而美国自19世纪中期开始执行的对华政策是很在意其形象的。一个良好的形象有助于美国扩大其在华利益。面对中国人民反帝运动的发展,美国方面的态度出现变化。6月19日,美国驻华代办梅耶即敦促政府尽快采取行动,对中国人做出“一些让步”,“如果我们不这么做,后果将是严重的”。6月24日,中国北京政府照会各国政府,指出五卅惨案的根源是不平等条约,“必须重新调整中国与各列强的条约关系,使这种关系更符合于被国际上普遍接受的正义和平等的观念,更适应于中国的现实情况”。中国外交部代表向新任美国公使马慕瑞解释说,这么做是为了抵消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激进宣传,它不期待列强做出许多让步,但列强起码要同意在一年之内召开新的国际会议讨论修约问题。美国国务院远东司司长詹森建议美国带头提议召开有关关税和领事裁判权的会议。国务卿凯洛格虽然担心这么做会遭到其他列强对破坏合作的指责,但他还是向总统报告说:他准备考虑与中国同时讨论这两个问题。他愿意尽可能地与其他列强合作,但是如果他们的意见与美国政策不一致,他宁愿单独行动。6月30日,凯洛格接见中国驻美公使时表示,美国将对修改条约的问题持积极态度。P80-81美国坚持不平等条约的政策在1925年再次受到中国新的爱国主义浪潮的冲击。这年,上海发生的五卅惨案震惊全国,几十座城市的民众举行罢工、罢市、罢课。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声再次响遍各地。形势极其严重,北京政府不得不于6月1日、4日、11日连续向列强发出抗议照会,要求立即停止对上海平民百姓的枪击,释放被捕的学生,撤退海军陆战队等。但各国在复照中都极力为上海公共租界的工部局进行辩护,竟说这些巡捕是忍无可忍。美国驻沪总领事在给国务院的报告中竟说,中国学生被枪杀是有理由的。美国政府以保护美国人为由派往上海的舰只和军队比其他国家都多,当时在该地区集结的33艘外国军舰中美国占13艘。美国国务院认为,在惨案的交涉过程中美国要与其他列强保持一致,不能“以任何方式有损列强的团结”。驻华外交团根据美国使团的建议,组织有美、英、法、日、意、比等六国人员组成的沪案调查委员会。尽管许多中国人要求进行中外联合调查,可是美国政府认为“鉴于公共租界的特殊状况,任命一个中外联合调查组是不可取的”。显然,这个由外国人组成的调查委员会不是想搞清真相,而是想方设法来掩盖事实的严重性。事实上,这个委员会只是找几个工部局的负责人和几名上海总商会介绍来的证人询问了一下情况,就结束了调查。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同北京政府派来的代表蔡廷斡等人进行谈判。中方提出解决五卅惨案的13条条件,即释放被捕人员、赔偿伤亡人员和其他损失、道歉、收回会审公廨、华人在租界有言论集会出版的自由等。谈判一度中断,改在北京进行。直到10月,列强方面才陆续做出一系列表示:释放所有被捕人员,让有关外国巡捕辞职,中国收回上海会审公廨,赔偿损失。但对言论出版集会自由这样的要求没有做肯定的承诺。从“五四运动”开始,反帝爱国主义运动已对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美国逆潮流而动的对华政策显然已使中国人心目中的美国形象遭到破坏。而美国自19世纪中期开始执行的对华政策是很在意其形象的。一个良好的形象有助于美国扩大其在华利益。面对中国人民反帝运动的发展,美国方面的态度出现变化。6月19日,美国驻华代办梅耶即敦促政府尽快采取行动,对中国人做出“一些让步”,“如果我们不这么做,后果将是严重的”。6月24日,中国北京政府照会各国政府,指出五卅惨案的根源是不平等条约,“必须重新调整中国与各列强的条约关系,使这种关系更符合于被国际上普遍接受的正义和平等的观念,更适应于中国的现实情况”。中国外交部代表向新任美国公使马慕瑞解释说,这么做是为了抵消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激进宣传,它不期待列强做出许多让步,但列强起码要同意在一年之内召开新的国际会议讨论修约问题。美国国务院远东司司长詹森建议美国带头提议召开有关关税和领事裁判权的会议。国务卿凯洛格虽然担心这么做会遭到其他列强对破坏合作的指责,但他还是向总统报告说:他准备考虑与中国同时讨论这两个问题。他愿意尽可能地与其他列强合作,但是如果他们的意见与美国政策不一致,他宁愿单独行动。6月30日,凯洛格接见中国驻美公使时表示,美国将对修改条约的问题持积极态度。P80-81
作者简介
熊志勇 1951年出生。1981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84年又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院获国际政策硕士。曾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外交学院任教,在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工作。还曾在美国、加拿大和欧盟国家从事过研究工作。现为外交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外关系史、中美关系和美国外交。
目录
《百年中外关系系列丛书》总序总结历史,面向未来/7
序言/11
诸论/1
第一节 中美关系史的研究情况
第二节 主要研究资料
第三节 关于本书的一点说明
第—编 新兴强国对古老帝国的扩张(1900-1949)/13
第一章 中美两国发展轨迹的差异
第一节 中国在列强欺压中求得生存与独立
第二节 美国利用两战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第二章 美国力图扩大在华利益(1900~1911)
第一节 中美关系的开端
第二节 义和团运动与“门户开放”政策
第三节 美国与日俄争夺在中国东北的权益
第四节 反对美国排华和抵制美货运动
第五节 庚款留学
第六节 湖广铁路借款
第三章 中国争取实现主权平等(1911~1930)
第一节 中华民国寻求外国承认
第二节 “蓝辛—石井协定”与巴黎和约
第三节 九国公约与收回山东主权
第四节 美国与中国的反帝爱国运动
第五节 美国接受中国实现关税自主
第四章 中美面对日本扩张(1931~1945)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与“不承认主义”
第二节 “棉麦借款”与“白银协定”
第三节 争取美国对抗日的支持
第四节 中美结盟与中美新约
第五节 美军观察组访问延安
第六节 “史迪威事件”与美国扶蒋反共政策
第七节 《雅尔塔协定》与国民党的反共方针
第五章 美国介入中国内战(1945~1949)
第一节 马歇尔调处国共矛盾
第二节 “中美商约”与“援华法”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与美国《白皮书》
小结
第二编 两大国从对峙走向缓和(1949—1976)/161
第一章 中美两国分道扬镳
第一节 中国当社会主义阵营的反帝先锋
第二节 美国做资本主义阵营的反共领袖
第二章 中美陷于敌对关系(1949—1959)
第一节 美国不承认新中国
第二节 抗美援朝战争
第三节 和平谈判
第四节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第五节 中美在日内瓦的初次接触
第六节 中美开始大使级会谈
第七节 台湾海峡危机
第三章 美国试图调整对华政策(1959—1969)
第一节 对华“遏制而不孤立”政策
第二节 中国支持越南的抗美战争
第三节 “反美统一战线”
第四章 中美探索关系正常化(1969~1976)
第一节 中美乒乓外交
第二节 基辛格秘密访华
第三节 尼克松访华
第四节 中美建立联络处
小结
第三编 在合作与冲撞中共同前进(1977—2005)/271
第一章 中美两股轨道出现交叉
第一节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求得富强壮大
第二节 美国凭借创新进取稳居超级地位
第二章 中美两国关系迅速升温(1977—1988)
第一节 中美建交与邓小平访美
第二节 美国通过《与台湾关系法》
第三节 中美发表《八一七公报》
第四节 中国调整对外政策与中美政府首脑实现互访
第五节 经贸关系快速发展
第六节 科技文教交流丰富多彩
第七节 中美军事关系不断加强
第八节 两岸关系的发展与美国
第三章 中美两方纠纷不断沟通不止(1989—1997)
第一节 人权问题与布什访华风波
第二节 制裁与反制裁
第三节 美国国务卿贝克访问中国
第四节 西雅图中美首脑会晤
第五节 台湾海峡新危机
第六节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谈判
第七节 中美贸易逆差问题
第八节 克林顿、江泽民互访
第四章 中美安全和经济利益日益突出(1997—2000)
第一节 冷战后的中美安全关系
第二节 朱镕基总理访美
第三节 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
第四节 反对台湾当局“两国论”的斗争
第五节 就中国加入世贸达成双赢协议
第五章 中美两国日益密切的复杂关系(2000-2005)
第一节 不平坦的前进道路
第二节 撞机事件的处理
第三节 高层交往频繁
第四节 反对“台独”
第五节 中美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合作
第六节 中美之间经济合作与经济摩擦
第七节 扩大交流增进理解
小结
附录/451
百年中美关系大事记
参考书目
后记/465
序言/11
诸论/1
第一节 中美关系史的研究情况
第二节 主要研究资料
第三节 关于本书的一点说明
第—编 新兴强国对古老帝国的扩张(1900-1949)/13
第一章 中美两国发展轨迹的差异
第一节 中国在列强欺压中求得生存与独立
第二节 美国利用两战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第二章 美国力图扩大在华利益(1900~1911)
第一节 中美关系的开端
第二节 义和团运动与“门户开放”政策
第三节 美国与日俄争夺在中国东北的权益
第四节 反对美国排华和抵制美货运动
第五节 庚款留学
第六节 湖广铁路借款
第三章 中国争取实现主权平等(1911~1930)
第一节 中华民国寻求外国承认
第二节 “蓝辛—石井协定”与巴黎和约
第三节 九国公约与收回山东主权
第四节 美国与中国的反帝爱国运动
第五节 美国接受中国实现关税自主
第四章 中美面对日本扩张(1931~1945)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与“不承认主义”
第二节 “棉麦借款”与“白银协定”
第三节 争取美国对抗日的支持
第四节 中美结盟与中美新约
第五节 美军观察组访问延安
第六节 “史迪威事件”与美国扶蒋反共政策
第七节 《雅尔塔协定》与国民党的反共方针
第五章 美国介入中国内战(1945~1949)
第一节 马歇尔调处国共矛盾
第二节 “中美商约”与“援华法”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与美国《白皮书》
小结
第二编 两大国从对峙走向缓和(1949—1976)/161
第一章 中美两国分道扬镳
第一节 中国当社会主义阵营的反帝先锋
第二节 美国做资本主义阵营的反共领袖
第二章 中美陷于敌对关系(1949—1959)
第一节 美国不承认新中国
第二节 抗美援朝战争
第三节 和平谈判
第四节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第五节 中美在日内瓦的初次接触
第六节 中美开始大使级会谈
第七节 台湾海峡危机
第三章 美国试图调整对华政策(1959—1969)
第一节 对华“遏制而不孤立”政策
第二节 中国支持越南的抗美战争
第三节 “反美统一战线”
第四章 中美探索关系正常化(1969~1976)
第一节 中美乒乓外交
第二节 基辛格秘密访华
第三节 尼克松访华
第四节 中美建立联络处
小结
第三编 在合作与冲撞中共同前进(1977—2005)/271
第一章 中美两股轨道出现交叉
第一节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求得富强壮大
第二节 美国凭借创新进取稳居超级地位
第二章 中美两国关系迅速升温(1977—1988)
第一节 中美建交与邓小平访美
第二节 美国通过《与台湾关系法》
第三节 中美发表《八一七公报》
第四节 中国调整对外政策与中美政府首脑实现互访
第五节 经贸关系快速发展
第六节 科技文教交流丰富多彩
第七节 中美军事关系不断加强
第八节 两岸关系的发展与美国
第三章 中美两方纠纷不断沟通不止(1989—1997)
第一节 人权问题与布什访华风波
第二节 制裁与反制裁
第三节 美国国务卿贝克访问中国
第四节 西雅图中美首脑会晤
第五节 台湾海峡新危机
第六节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谈判
第七节 中美贸易逆差问题
第八节 克林顿、江泽民互访
第四章 中美安全和经济利益日益突出(1997—2000)
第一节 冷战后的中美安全关系
第二节 朱镕基总理访美
第三节 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
第四节 反对台湾当局“两国论”的斗争
第五节 就中国加入世贸达成双赢协议
第五章 中美两国日益密切的复杂关系(2000-2005)
第一节 不平坦的前进道路
第二节 撞机事件的处理
第三节 高层交往频繁
第四节 反对“台独”
第五节 中美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合作
第六节 中美之间经济合作与经济摩擦
第七节 扩大交流增进理解
小结
附录/451
百年中美关系大事记
参考书目
后记/46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