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产业集群:辽宁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
作者:唐晓华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5-01
ISBN:9787802076006
定价:¥3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集群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影响企业进入市场的政策因素、有效的技能、完善的基础设施、适宜的区域社会关系网络、良好的制度安排等因素,都在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企业集中、市场集中、要素集中的企业集群和产业集群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演化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种因素的作用及作用强度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某些时空条件下,当这些要素不经意“偶然”地集中作用于某个区域某个产业时,或者某个区域某个产业有效地将那些资源聚集与整合于内部生产、交换等分工协作体系时,产业集群将会因之而生。
作者简介
唐晓华,男,1956年生,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组织理论、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产业集聚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20多项,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管理》等国家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获国家教育部优秀社科奖经济类一等奖l项(参与),获省级优秀社科成果奖多项。现任辽宁大学研究生学院院长、辽宁大学产业经济学学科点学术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目录
第一章 产业集群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 产业集群概念辨析及研究新特点
一、产业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
二、产业集群研究的新特点
第二节 国外学者的产业集群分类方法
一、Lynn Mytelka和:Fulvia Farinelli的产业集群分类
二、Peter Knorringa和Jorg Meyer Stamer的产业集群分类
三、Michael Albu的产业集群分类
四、Shahid Yusuf的产业集群分类
五、基于创新的分类
第三节 国内学者的产业集群分类方法
一、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
二、内源传统型产业集群、内源品牌型产业集群和外商投资型产业集群
三、产业集群的其他分类方法
第四节 产业集群的测度方法
一、空间基尼系数
二、产业分布指数(IIL)
三、网络测度方法
四、产业集群综合能力指数
第五节 产业集群的成长因素:国际经验
一、英国的产业集群及其支撑因素-
二、意大利的产业集群及其支撑因素
三、印度的产业集群及其支撑因素
第六节 产业集群的动态演化
一、“中心一边缘理论”
二、产业集群动态演化的特点
第二章 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一节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
一、理论渊源
二、经济地理学与产业集群
三、竞争经济学与产业集群
四、全球化与产业集群
第二节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一、自下而上的形成机制——韦伯和克鲁格曼的产业集群理论
二、自上而下的形成机制——增长极理论和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三、折中的形成机制——波特的集群理论
第三节 隐性契约与产业集群
一、集群内企业机会主义行为假设
二、隐性契约对策的博弈分析
三、集群内企业合作行为与策略
第四节 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理论
一、“创新环境”学派
二、区域创新系统
三、集群创新
第五节 产业集群、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二、产业集群、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关研究成果
三、新经济增长理论与产业集群理论的融合
第六节 产业集群中无形资产的形成与Solow—swan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扩展
一、产业集群中的无形资产
二、Solow—Swan模型的基本假设和Solow—Swan方程
第七节 产业集群的经济绩效
一、产业集群与竞争力:一个逻辑框架
二、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发展
三、产业集群与工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产业集群成长机理分析
第一节 区位因素、外部经济与产业集群
一、产业集群中的区位因素
二、外部经济与产业集群
第二节 区域合作竞争机制与产业集群: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一种分析
一、信任、社会关系网络与产业集群
二、作为调节集群内部市场关系的社会关系网络
三、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进入壁垒:产业集群的竞争结构
四、企业网络与技术创新
第三节 基于价值链的产业分工与协作网络关系
一、价值链、产业关联与产业集群
二、模块化、产业分工深化与产业集群
三、IPC与产业集群
第四节 产业集群与创新集聚:基于部门或行业的技术知识创造与转化
一、地理位置与产业集群中的知识学习
二、知识转换模型与创新组织形式
三、创新模式演化
四、创新集聚的空间边界、TR与SIS
五、基于TR的两种熊彼特创新集群模式
第五节 产业集群的成长机制:基于成本节约的经济学分析
第六节 产业集群与创新政策取向
第四章 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研究
第一节 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基本状况
一、门类齐全、规模较大
二、拥有一批全国领先企业
三、高市场占有率与低经济效益并存
四、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差
第二节 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模型
二、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主成分分析
第三节 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SwOT分析
一、SWOT分析法
二、优势分析
三、劣势分析
四、机会分析
五、威胁分析
六、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swOT矩阵
第四节 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选择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二、发展优势行业
三、促进技术转让和知识流动
四、提高集群的知识创新能力
五、加强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
六、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七、建立和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八、利用FDI获取技术转移效应
第五章 辽宁石化产业集群研究
第一节 石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内生性
一、石化产业及产业链构成
二、石化产业的经济特性
三、石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
四、国内外石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五、我国石化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内在需求
第二节 辽宁石化产业及集群发展
一、辽宁石化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需求
二、辽宁石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性力量
三、辽宁石油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三节 辽宁石化产业集群的模式选择与政策取向
一、营口:基于临港经济的石化产业集群模式
二、“抚顺石化城”:依托大城市的石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第四节 正确处理辽宁石化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战略问题
一、正确认识辽宁石化产业园区发展问题
二、注重化工区建设的核心理念——“一体化”
三、优先部署临港化工区建设
四、 突出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范化工区发展
第六章 辽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研究
第一节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及其形式
一、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创新特性
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式
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
第二节 辽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以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
一、沈阳高新区发展的阶段分析
二、沈阳高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自主创新立区:沈阳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先进高新区的成功经验
二、自主创新立区与沈阳高新区优势再造_
三、自主创新立区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四、自主创新立区与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
五、自主创新立区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规律
第四节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战略转型的基础条件
一、区位条件优势
二、技术基础优势
三、产业基础优势
四、宏观政策优势
五、科技园区优势
第五节 正确处理自主创新立区战略中的五种关系
一、自主创新与招商引资的关系
二、新城区建设与高新区建设的关系
三、促进科技进步与加速经济增长的关系
四、高新区建设与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系
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关系
第六节 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发展的对策选择
一、战略转变
二、地方政府在引入外部创新源中应扮演重要的角色
三、积极改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位的基础设施环境
四、构筑多元化核心技术聚集创新平台
五、不断进行园区制度创新
第七章 辽宁纺织产业集群研究
第一节 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纺织产业的经济特性与我国的纺织产业
二、区位优势、生产模式与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的产生
三、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特点
四、区域品牌: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新趋势
第二节 辽宁纺织产业发展与集群模式
一、辽宁纺织产业的发展进程
二、辽宁纺织产业集群模式
第三节辽宁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辽宁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条件与基础
二、辽宁纺织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目标与布局
三、辽宁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配套措施
第八章 辽宁汽车产业集群研究
第一节 汽车产业集群及其经济绩效
一、汽车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
二、汽车产业集群中的价值链
三、汽车产业集群中的专业化效应
四、汽车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合作效应
五、汽车产业集群中的学习和创新效应
第二节 日本丰田汽车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日本丰田汽车产业集群的概况
二、网络化结构与丰田汽车产业集群
三、日本丰田汽车产业集群与地方经济发展
第三节 汽车产业集群与辽宁经济发展
一、辽宁汽车产业及其集群发展
二、辽宁汽车产业集群特征分析
三、辽宁汽车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
四、辽宁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问题
第四节 辽宁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与对策选择
一、优化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
二、优化组织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三、实施集群创导,提升产业竞争力
第五节 启示
第九章 辽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研究
第一节 大石桥市镁质材料产业集群基本状况
一、自然资源与开发历史
二、镁质材料产业: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第二节 大石桥镁质材料产业集群的成长动力机制
一、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
二、精细化的产业分工体系
三、创新创业活跃的民营经济
四、政府的积极推动与引导
第三节 大石桥镁质材料产业集群升级的政策取向
一、统一规划、整合资源
二、实行“四位一体”竞争战略
三、强化市场服务体系建设
第十章 辽宁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取向
第一节 产业集群:新时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
一、政府与产业集群发展
二、辽宁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与条件
第二节 辽宁经济增长与产业集群成长
一、产业集中、产业集群与辽宁经济增长
二、辽宁部分产业集群成长模式
三、辽宁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辽宁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
一、战略框架设计
二、发展思路
三、总体布局
第四节 新时期辽宁产业集群成长的政策取向
一、制定辽宁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二、构建区域产业一创新体系
三、适度的政府干预
四、加强产业集群内部合作伙伴关系建设
五、强化企业家队伍建设
六、建立区域合作机制
后 记
第一节 产业集群概念辨析及研究新特点
一、产业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
二、产业集群研究的新特点
第二节 国外学者的产业集群分类方法
一、Lynn Mytelka和:Fulvia Farinelli的产业集群分类
二、Peter Knorringa和Jorg Meyer Stamer的产业集群分类
三、Michael Albu的产业集群分类
四、Shahid Yusuf的产业集群分类
五、基于创新的分类
第三节 国内学者的产业集群分类方法
一、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
二、内源传统型产业集群、内源品牌型产业集群和外商投资型产业集群
三、产业集群的其他分类方法
第四节 产业集群的测度方法
一、空间基尼系数
二、产业分布指数(IIL)
三、网络测度方法
四、产业集群综合能力指数
第五节 产业集群的成长因素:国际经验
一、英国的产业集群及其支撑因素-
二、意大利的产业集群及其支撑因素
三、印度的产业集群及其支撑因素
第六节 产业集群的动态演化
一、“中心一边缘理论”
二、产业集群动态演化的特点
第二章 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一节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
一、理论渊源
二、经济地理学与产业集群
三、竞争经济学与产业集群
四、全球化与产业集群
第二节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一、自下而上的形成机制——韦伯和克鲁格曼的产业集群理论
二、自上而下的形成机制——增长极理论和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三、折中的形成机制——波特的集群理论
第三节 隐性契约与产业集群
一、集群内企业机会主义行为假设
二、隐性契约对策的博弈分析
三、集群内企业合作行为与策略
第四节 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理论
一、“创新环境”学派
二、区域创新系统
三、集群创新
第五节 产业集群、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二、产业集群、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关研究成果
三、新经济增长理论与产业集群理论的融合
第六节 产业集群中无形资产的形成与Solow—swan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扩展
一、产业集群中的无形资产
二、Solow—Swan模型的基本假设和Solow—Swan方程
第七节 产业集群的经济绩效
一、产业集群与竞争力:一个逻辑框架
二、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发展
三、产业集群与工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产业集群成长机理分析
第一节 区位因素、外部经济与产业集群
一、产业集群中的区位因素
二、外部经济与产业集群
第二节 区域合作竞争机制与产业集群: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一种分析
一、信任、社会关系网络与产业集群
二、作为调节集群内部市场关系的社会关系网络
三、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进入壁垒:产业集群的竞争结构
四、企业网络与技术创新
第三节 基于价值链的产业分工与协作网络关系
一、价值链、产业关联与产业集群
二、模块化、产业分工深化与产业集群
三、IPC与产业集群
第四节 产业集群与创新集聚:基于部门或行业的技术知识创造与转化
一、地理位置与产业集群中的知识学习
二、知识转换模型与创新组织形式
三、创新模式演化
四、创新集聚的空间边界、TR与SIS
五、基于TR的两种熊彼特创新集群模式
第五节 产业集群的成长机制:基于成本节约的经济学分析
第六节 产业集群与创新政策取向
第四章 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研究
第一节 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基本状况
一、门类齐全、规模较大
二、拥有一批全国领先企业
三、高市场占有率与低经济效益并存
四、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差
第二节 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模型
二、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主成分分析
第三节 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SwOT分析
一、SWOT分析法
二、优势分析
三、劣势分析
四、机会分析
五、威胁分析
六、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swOT矩阵
第四节 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选择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二、发展优势行业
三、促进技术转让和知识流动
四、提高集群的知识创新能力
五、加强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
六、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七、建立和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八、利用FDI获取技术转移效应
第五章 辽宁石化产业集群研究
第一节 石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内生性
一、石化产业及产业链构成
二、石化产业的经济特性
三、石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
四、国内外石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五、我国石化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内在需求
第二节 辽宁石化产业及集群发展
一、辽宁石化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需求
二、辽宁石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性力量
三、辽宁石油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三节 辽宁石化产业集群的模式选择与政策取向
一、营口:基于临港经济的石化产业集群模式
二、“抚顺石化城”:依托大城市的石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第四节 正确处理辽宁石化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战略问题
一、正确认识辽宁石化产业园区发展问题
二、注重化工区建设的核心理念——“一体化”
三、优先部署临港化工区建设
四、 突出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范化工区发展
第六章 辽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研究
第一节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及其形式
一、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创新特性
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式
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
第二节 辽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以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
一、沈阳高新区发展的阶段分析
二、沈阳高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自主创新立区:沈阳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先进高新区的成功经验
二、自主创新立区与沈阳高新区优势再造_
三、自主创新立区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四、自主创新立区与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
五、自主创新立区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规律
第四节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战略转型的基础条件
一、区位条件优势
二、技术基础优势
三、产业基础优势
四、宏观政策优势
五、科技园区优势
第五节 正确处理自主创新立区战略中的五种关系
一、自主创新与招商引资的关系
二、新城区建设与高新区建设的关系
三、促进科技进步与加速经济增长的关系
四、高新区建设与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系
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关系
第六节 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发展的对策选择
一、战略转变
二、地方政府在引入外部创新源中应扮演重要的角色
三、积极改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位的基础设施环境
四、构筑多元化核心技术聚集创新平台
五、不断进行园区制度创新
第七章 辽宁纺织产业集群研究
第一节 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纺织产业的经济特性与我国的纺织产业
二、区位优势、生产模式与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的产生
三、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特点
四、区域品牌: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新趋势
第二节 辽宁纺织产业发展与集群模式
一、辽宁纺织产业的发展进程
二、辽宁纺织产业集群模式
第三节辽宁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辽宁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条件与基础
二、辽宁纺织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目标与布局
三、辽宁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配套措施
第八章 辽宁汽车产业集群研究
第一节 汽车产业集群及其经济绩效
一、汽车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
二、汽车产业集群中的价值链
三、汽车产业集群中的专业化效应
四、汽车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合作效应
五、汽车产业集群中的学习和创新效应
第二节 日本丰田汽车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日本丰田汽车产业集群的概况
二、网络化结构与丰田汽车产业集群
三、日本丰田汽车产业集群与地方经济发展
第三节 汽车产业集群与辽宁经济发展
一、辽宁汽车产业及其集群发展
二、辽宁汽车产业集群特征分析
三、辽宁汽车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
四、辽宁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问题
第四节 辽宁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与对策选择
一、优化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
二、优化组织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三、实施集群创导,提升产业竞争力
第五节 启示
第九章 辽宁镁质材料产业集群研究
第一节 大石桥市镁质材料产业集群基本状况
一、自然资源与开发历史
二、镁质材料产业: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第二节 大石桥镁质材料产业集群的成长动力机制
一、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
二、精细化的产业分工体系
三、创新创业活跃的民营经济
四、政府的积极推动与引导
第三节 大石桥镁质材料产业集群升级的政策取向
一、统一规划、整合资源
二、实行“四位一体”竞争战略
三、强化市场服务体系建设
第十章 辽宁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取向
第一节 产业集群:新时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
一、政府与产业集群发展
二、辽宁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与条件
第二节 辽宁经济增长与产业集群成长
一、产业集中、产业集群与辽宁经济增长
二、辽宁部分产业集群成长模式
三、辽宁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辽宁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
一、战略框架设计
二、发展思路
三、总体布局
第四节 新时期辽宁产业集群成长的政策取向
一、制定辽宁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二、构建区域产业一创新体系
三、适度的政府干预
四、加强产业集群内部合作伙伴关系建设
五、强化企业家队伍建设
六、建立区域合作机制
后 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