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作品集
-
增广贤文贺林 著《增广贤文》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在《增广贤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虚伪的,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文中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增广贤文》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核心。文中对忍让多有描述,认为忍让是消除烦恼祸患的方法。在主张自我保护、谨慎忍让的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的原则。文中也不乏劝人向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增广贤文》强调了读书的重要、孝义的可贵,这些观点体现了正统的儒家精神。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庞杂,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认可的格言,使之具有了广泛的代表性。《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而又语句通顺,易懂。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其中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许多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内容,经过人世沧桑的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乐不可极,乐极生悲”等;一些谚语、俗语总结了千百年来人们同自然斗争的经验,成为简明生动哲理式的科学知识,如“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等。
-
浮生六记校注沈复 著《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
-
在人间梁晓声 著本书为著名作家梁晓声创作多年的散文代表作精选,呈现其智者的思辩和作者的关怀。本书分为心灵花园、同学少年、人世列车、苦艾香柚、人性似水、文学使命六部分,收录了《我的父母》《父亲的演员生涯》《母亲养锅牛》《我的少学》等文学作品。
-
凌刻套印王摩诘诗集[唐] 王维 撰,(宋)刘辰翁,(明)顾璘 评《凌刻套印王摩诘诗集》七卷,为明末吴兴凌濛初刊刻,将宋刘辰翁评与清顾璘评汇于一书。刘辰翁,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会孟,号须溪,著名文学家和文学批评家。顾璘,明代苏州人,字华玉,号东桥居士,诗歌以风调胜。刘、顾两人之评少则一二字、三五字,多则几十字,或评某句,或评某字,或揭章法,或举段意,或总评一首,或多首连评,均简明扼要,得其要领。因两人均善写诗,有创作经验,知为诗之甘苦难易与奥妙所在,故其评点每每能抓住关键,而非隔靴抓痒者可比。据上海图书馆藏明末凌濛初朱墨套印本影印。
-
丰子恺·四季诗画丰子恺 著,丰子恺 绘本书围绕四季二十四节气,精选陆游、杜牧、辛弃疾、王安石、李清照等历代名家经典四时节令诗(词)作八十余首,配以丰子恺相关画作一百余幅,将古典诗词与丰子恺的画作巧妙结合,以新视角为读者呈现丰子恺的绘画艺术。 丰子恺根据古诗词的四时意境作画,将艺术巧思与生活的情趣倾注在笔端,以艺术的笔调再现古诗词中的场景,是他对中国传统岁时节令和古典文化的深度解读和艺术创作。边读诗边赏画,诗中有画意,画里有诗情。各地四时景致、传统时令习俗,和丰子恺的诗画人生,一一跃然纸上。另配有丰子恺相关随笔散文,每首诗作均有介绍和注解,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可读性于一体。
-
李银河谈亲密关系李银河 著本书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每个人在人生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经济独立、婚恋焦虑、婆媳关系、家庭暴力。 为什么选择单身的人越来越多?谈恋爱时要不要考虑对方的家庭背景?我们该如何看待婚前同居?在面临家庭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 知名社会学家李银河深入剖析54个社会热点话题,旨在带领读者打破亲密关系的刻板印象,帮助大家建立爱与性的全新认知。让大家认清亲密关系的本质,全面地认识自己、更好地理解他人。
-
世界名著大师课柳鸣九,王智量,蓝英年 著《世界名著大师课:日本卷》是世界文学领域的翻译家、权威学者们对美国文学史上zuiju有代表性的15部名著的深入解读,如《万叶集》《源氏物语》《我是猫》《心》《竹林中》《人间失格》《雪国》《古都》等。 各名家从作者经历、时代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创作技巧等不同角度展开,对经典名著进行了条分缕析的解读,深入探讨了青春成长、梦想奋斗、人情财富、爱恨生死等紧扣现实生活的主题。例如,张哲俊介绍了日本古代女作家紫式部为什么能创作出最早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宋刚剖析了夏目漱石的《我是猫》,探讨作者如何通过猫的眼睛全景呈现明治社会……
-
静处在光阴的拐角张春岭 著本书是作者的一部散文自选集,收录了从2008年至今发表的散文作品六十余篇,分成“草木芳华”“闲情偶寄”“邂逅风景”“四时风物”“迤逦往事”“一枕书香”六个部分。草木芳华部分主要描写了人间的各种草木,旨在弘扬生态文明的理念,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邂逅风景,是作者写的游记,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迤逦往事则是回忆性的文章,记述作者的人生经历,赞美了人间真情,探寻了生命的本真。一枕书香是作者因读书而生发出的各种感悟。
-
沈从文九讲张新颖 著把沈从文放在整个二十世纪中国巨大变动的历史过程中,重新理解他的文学,理解一个“得其自”的文学家,如何转变为一个痛苦的思想者,又如何在精神的严酷磨砺下身处时代边缘却成为深入历史文化深处的实践者。 本书沿着沈从文的作品展开,透过字里行间,剖析他在不同阶段的文学、思想、实践,贯穿起三种形象,勾连成一条变化的、丰富的生命轨迹,并进而探讨他身后形成的绵延不绝的“沈从文传统”在当代的回响。
-
单身女孩在北京黄靓妮 著本书以作者自身的经历体验,加之广泛了解、深入身边众多单身女性的不同经历、不同思考和不同际遇的基础上,从在北京单身女孩们的恋爱、工作、住房、衣着打扮、人际交往等诸多侧面入手,真实而细腻地呈现给读者关于“她们”的追求、奋斗、快乐、烦恼、思考等。作者通过不同的真实案例分析,拷问年轻女孩们的人生追求和现实选择,展现出当代年轻人既活跃、开放,又积极向上、勇敢面对现实困难、努力进取的精神风貌。同时,黄靓妮结合自身的感悟,把这些年自己积累的对一些方面诸如寻偶、着装、养生等问题的解读真情奉献给所有单身女性,助益社会、增进同龄人的成长与进步。这也是黄靓妮撰写这本书的初衷。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作者采访了众多在北京的单身女性,书中的所有故事都是这些女孩的真实经历,原汁原味,没有任何虚构成分